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案例分析

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案例分析

学生感悟
观注学生,看他们能感悟出什么
强化提升
(8分钟)
运行一个实用(教材配套光盘上的)程序,让学生对程序解决问题有更深的了解。
学生自己运行教材配套光盘上的实用程序,更深的感受程序解决问题的威力。
观察学生,看其运行了好多实用程序后,有什么反应
运行教材配套光盘上的实用程序
本教学设计的成功之处:该教学设计是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以教师讲解为主,能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灵活运用,防止变成注入式或填鸭式教学,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用投影将y=x2的源程序打在屏幕上
评价交流
(3分钟)
对好的作品进行评价,对出现错误进行分析
相互交流
观察学生,看其对自己的作业是否满意,是否有成就感
通过飞鸽传书发送
总结
(2分钟)
和学生一起总结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过程
和教师一起总结
看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不能自己总结出来
用多媒体课件
感悟
(1分钟)
让学感悟编程的过程,是不是就像跟计算机对话一样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
信息技术的应用
引入课题
(2分钟)
执行几个画函数图像的小程序,让学生看程序运行的过程
看程序运行过程
看是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运行几个小程序
提出问题
(2分钟)
数学课中是如何画函数图像的?
学生总结出数学课中画函数图像的方法和步骤
听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对数学课中所学的画函数图像的方法和步骤掌握的如何
剖析程序
(10分钟)
剖析程序,了解其结构组成和具体作用,懂得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
师生互动,了解程序结构组成和具体作用
观察学生,看其能否与教师互动,跟上教师的思维
用多媒体课件
上机练习
(17分钟)
辅导学生上机练习
运行程序,亲身感受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修改源程序,画出其它函数图像。
辅导学生上机练习,观察学生谁做出了好的作品和修改源程序时出现的错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体验如何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
②简单了解VB程序界面,培养学生简单的动手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理解所学知识,掌握可以根据情况需要选择编制程序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②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体验编写计算机程序的主要过程。
③通过实践了解编写事件驱动程序代码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体验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激发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的兴趣。
②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课文中的难点由教师讲解,较容易的知识由学生合作探索。
教学流程
运行程序—提出问题—总结—引出算法—剖析程序—学生练习—评价交流—教学总结—教学提升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为计算机网络教室,资源准备方面,准备了多媒体演示课件、VB程序及教学案例。
教学阶段及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能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且已经学习了使用常用工具软件和智能工具加工、处理信息。但是在程序设计方面,大多数学生是“零起点”。针对这种情况,本节以制作一个简单的小程序作为贯穿本节课的主线索,带领学生感受通过编写程序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一气呵成,主要体现完整性;并力图体现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运行的基本步骤作为隐含线索,由于时间限制,部分知识点第二课时详细讲解。
《该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河北涿鹿中学 范秀飞
课题名称
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
教材版本
山东教育出版社
模块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
年级
高一
课时
1课时
教学内容
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结构是:教师执行一个画二次函数y=x2的图像的小程序,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程序的工作过程,通过解剖这段程序让学生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在学生练习中,将源程序给学生,让学生运行程序亲身感受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对源程序进行修改,而画出其它函数的图像。
②了解信息技术中蕴涵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培养生的创新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在高级语言环境中操作执行一段简单的实用计算机实用程序代码,了解其工作过程。
教学难点
解剖程序,了解其结构组成和具体作用,认识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①在教学中选用了学生熟悉的画函数图像的例子,通过学生总结数学课中画函数图像的方法和步骤,引导出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即“算法”。教学中采用了“讲授式”、“活动式”、“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