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一单元《学会聆听——音乐与人生》,说说你是怎样以本章节《草原放牧》和《第六交响曲(悲怆)》为重点聆听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聆听,学会分析音乐要素(节奏,旋律,和声,力度,速度,调式调性,音色)在音乐作品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掌握音乐所具有的基本特征?(限时15分钟)(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是时间艺术是情感艺术)基本特征一,说教材教材分析;本课教材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一单元<学会聆听---音乐与人生>.根据大纲要求,本课的教学内容以琵琶曲<草原放牧>和交响乐<第六悲怆交响曲>,讲授音乐的基本要素,掌握音乐的基本特征.不仅对学生学习音乐鉴赏具有基础性,指导性的意义,而且对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形成终身喜爱学习音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学生普遍对理论知识兴趣不浓,我在分析音乐基本要素的时候会结合音乐作品来分析.这两节课我都会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贯彻思考,体验,表现的原则,使学生充分体验和感受音乐.二,教学目标1、聆听《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引导学生做对比,感受有哪些音乐要素。
2、引导学生说出音乐要素在两首曲子中的作用。
3、分析两首曲子来掌握音乐所具有的基本特征。
(介绍两曲子的创作背景、表达的思想情感)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认识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所产生的作用、掌握音乐所具有的基本特征2、通过鉴赏作品《草原牧歌》<第六悲怆交响曲>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作用的?难点:认识音乐基本要素节奏、力度、速度、旋律在作品中的作用。
四、说学法教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
1、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重点来进行教学。
2、在讲授音乐理论知识的时候,充分做好跟学生的互动,尽量的结合当下流行的元素,通过运用图画、听音乐等让学生听,看、想,等形式来实现我教学的目的。
总之,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会尽量让学生感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从中学习到音乐的基本要素及作用,音乐的基本特征.五、说教学过程本单元主要是通过两首音乐作品来说明音乐要素的内容和作用,以及体会音乐的基本特征,在这一课中我主要采用对比聆听法,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等.1、对比聆听法:鉴赏<草原牧歌><第六悲怆交响曲>.先完整聆听,再对比聆听.问:在这首音乐作品中有哪些音乐要素在发生作用,2、谈话法:问:说出<草原牧歌><第六悲怆交响曲>独奏乐器是什么?由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讲授法)着重讲琵琶协奏曲和交响曲是什么。
(设计意图是指导学生了解两曲子的体裁形式).问:分别是从音乐中你联想到什么场景和音乐要素各发挥了什么作用,又学生回答后教师做总结.(设计意图是指导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特征).3、练习法:介绍几个蒙古族舞蹈动作,播放<草原放牧>第一主题,请学生在音乐的配合下跳舞.设计意图是加深音乐记忆,培养和激发持久兴趣.二、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中按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风格编写了“高亢的西北腔”说说你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你的课堂教学感受、体验、理解民歌的内容、情感、风格以及审美价值,从而热爱祖国的民族文化及民间艺术?(限时15分钟)三、说说你对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中《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及《海岛冰轮初转腾》两个京剧唱段及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的教学设计与理念(限时15分钟)教学理念:本课意在通过对梅兰芳先生的了解,及主要对他两个表演唱段的赏析,初步感受梅兰芳先生的“梅派”表演艺术特点,感受他伟大光辉的人格品质。
首先,我让学生课前查找相关“梅兰芳”的资料,锻炼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和材料的能力,使之形成自我寻找答案、自我构建知识的意识;继而在课堂上不断地为学生创设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条件,使学生在交流、欣赏、模仿、尝试表演等一系列活动中获得经验,获得能力。
通过本课教学,力图激发学生对“真正的艺术”的感悟以及进一步探索、了解京剧艺术文化的愿望。
《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及《海岛冰轮初转腾》,感受、体验两个唱段的情感内涵,初步了解由梅兰芳先生首创的“南梆子”和由梅兰芳先生从其他戏曲唱腔中吸收革新来的“四平调”的唱腔特点,及梅兰芳先生的梅派艺术表演特点;其次能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梅兰芳先生的高尚人格、艺术成就及生平,能让学生感动于梅兰芳“德艺双馨"的品质,领悟“真正的艺术”的含义。
梅兰芳是传统京剧领域中四大名旦的“首席”,他首创了“梅派”,为京剧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更可贵的是他“德艺双馨”,具有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人格情操。
一、教材分析:本课《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及《海岛冰轮初转腾》是普通高中《音乐鉴赏》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的内容。
首先这两个选段是梅兰芳先生的作品,此作品会更深刻地领悟到真正伟大的艺术来自艺术美和心灵美的高度结合,从而激发起学生高尚的内心情感,再以情感激发兴趣,以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欲。
二、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梅兰芳先生的高尚人格、艺术成就及生平,能让学生感动于梅兰芳“德艺双馨"的品质,领悟“真正的艺术”的含义2.知识目标:1)聆听欣赏两唱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及《海岛冰轮初转腾》,能够让学生感受体验两个唱段的情感内涵,初步了解和感受“南梆子”和“四平调”的唱腔特点,及梅兰芳先生在剧中的表演特点2)巩固京剧产生、发展的历史及一些基本常识及京剧艺术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3.能力目标:学唱“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揣摩京剧的韵味。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了解梅兰芳先生的艺术成就,感受他的艺术表演特点;巩固了解京剧的产生、发展的历史及一些基本常识。
2.感受体验《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及《海岛冰轮初转腾》两个唱段的情感内涵,以及南梆子、四平调的唱腔特点。
难点:把握京剧唱腔的韵味,理解京剧这种综合性表演艺术的特点四、教法与学法1、学法:他们正直青春期,这个年龄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社会道德、伦理等观念逐渐形成。
音乐教育恰恰是一种独特的审美性、情感性的教育,富有感染力的音响会丰富学生内心对美的理解,也会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生活态度。
学生通过聆听、感受、体验、演唱等方法,理解音乐、表现音乐。
2、教法:教师主要采用示范法、情境法等引导学生关注音乐要素。
五、教学过程:1. 欣赏:《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1)老师:首先我们来欣赏其中的一个唱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
这一唱段是在项羽兵败异常焦急而又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虞姬劝他等候救兵;此时,项羽感到困乏,虞姬又劝他休息一会儿,项羽睡着后,虞姬步出帐外,以期驱散愁情的情况下演唱的。
3)欣赏视频,感受唱段的节奏,速度有何特点?表达了何种情绪?梅兰芳的嗓音、念白、做工身段有何特点?(设计意图:在聆听音乐时,可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聆听。
)4) 在老师启发引导下,学生交流、总结:(此环节中,可回放《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片断,让学生反复体验)唱段的节奏较平稳,速度较慢,色彩清丽悲凉,抒发了内心的忧虑和悲怆,渲染了激战前夜难耐地寂静和凄凉。
情绪:忧愁,凄凉梅兰芳的嗓音脆亮、甜润、宽圆;念白抑扬顿挫,有声有色;身段优美轻盈,俏丽大方。
无论口、眼、身、手俱充满感情,成功塑造了美丽、忠义的虞姬形象。
5) 老师介绍:南梆子唱腔这一唱段的唱腔特点:节奏平稳,速度较慢,充满了浓郁的抒情性,显得十分细致优美。
是梅兰芳先生独创的“南梆子”唱腔。
“南梆子”唱腔十分擅长表达细腻柔美的情致,所以在传统戏中,“南梆子”只有旦角和小生唱。
2、欣赏:(四平调)《海岛冰轮初转腾》(京剧《贵妃醉酒》选段)(约10分钟)1)在老师启发引导下,学生交流、总结“四平调”唱腔特点:华丽委婉。
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杨玉怀自怨自艾的惆怅心情。
2)老师介绍:梅兰芳先生广泛吸收其他地方戏曲中的唱腔来丰富京剧的声腔。
来自于江苏句容四平山区的“四平高腔”被梅兰芳先生采用融于京剧后,形成了京剧的“四平调”。
四平调适合表达多种多样的感情,在传统京剧中,旦角、小生、老旦都能唱四平调,惟有净角不能唱。
4.回放《海岛冰轮初转腾》,学生分小组就梅兰芳的表演展开讨论:梅兰芳的表演突出了杨玉怀的“贵”还是“醉”?5.师生交流总结:表演突出了杨玉怀的“贵”,着重刻划杨玉怀内心的抑郁。
他心中装“尊严”,表演显“傲气”,虽有失宠、凄凉之感,又不能在太监、宫女前失态。
四、以《非洲赞歌》、《鼓舞》为例,讲述你对第五单元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特征特点的教学设计(限时15分钟)一、说教材1、大纲:本课内容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
高中音乐新课标中指出,高中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其目标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在音乐教学中应有机地融入人文化元素,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
二、教学目标:1、知识:初步了解非洲歌舞音乐的概况,体验非洲歌舞音乐中鼓的重要性,以及非洲歌舞音乐的典型特征特点。
2、能力:通过欣赏和体验,理解非洲歌舞音乐文化独特的魄力。
3、价值观:培养学生以正确的态度理解世界多元化音乐。
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三、说重难点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对非洲歌舞音乐的节奏特点、风格特点、表现形式、演奏乐器等有一定了解。
四、说教法与学法教法:根据本课教材的内容和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在课堂中设计了学生探究学习、师生交流,节奏模仿、鼓乐模拟、旋律模唱、音乐情境创编等教学活动,通过这些教学手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与探究。
1、课堂教学中的欣赏部分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音乐画面,营造音乐情境,使学生能通过更具体的音乐形象准确的感受和理解音乐。
2、课堂教学中的音乐知识内容的学习方法,采用师生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深入知识主题,避免枯燥的音乐知识的灌输和讲解。
3、在本课的非洲音乐情境的创编与表演环节,如简单的非洲节奏模仿,非洲鼓乐的模拟,非洲歌唱形式的模唱等,这些学生活动的设计不仅仅让学生在知性理解的基础上,更加充分地体验了音乐,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
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上尽可能的突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
把课堂的完成应该与学生一起,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究的基础上,充分表达自己心目中所理解的非洲音乐。
让学生把认知行为内化为基础技能实践活动。
3、教学过程: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共包括了:听辨导入,欣赏与探讨,创编与表演,拓展与延伸四个部分组成。
(一)、非洲音乐---鼓1、欣赏非洲歌舞音乐《非洲赞歌》片段(1)讨论:这段音乐中最主要的伴奏乐器中什么?节奏风格特点(2)完整欣赏《非洲赞歌》,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模拟鼓声。
2、教师总结:鼓是非洲普遍流行的乐器,被称为非洲传统音乐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