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七大手法相关知识培训效果确认测试题(一)(答案)工号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填空题(每空1.5分,共9分)2.在排列图中矩形的高度表示(频数或频率)。
左纵坐标轴表示频数(出现次数或不良件数或损失金额数)右纵坐标轴表示频率(或百分比100%)3.根据需要查核的项目不同,查检表分为记录用查检表和(点检)用查检表。
4.相关系数r=0,意味着两个变量X和Y的关系可能是(不相关,或可能有某种曲线相关)。
5.做事要分轻重缓急,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在现场有各种各样需要解决改进的问题,应该从哪里入手呢?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条件下,自然要选择那些造成不良多、损失金额大的问题来解决。
(排列图)就是能帮助我们客观、正确发现最重要问题,确定管理、改进重点目标的有效工具。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工序分布调查表相当于简化了的直方图。
-----------------------------------------------------------------------( √)查检表的种类(根据需要调查的项目不同分类)1.记录用查检表(又分计数值用、计量值用、缺陷位置用):根据收集的数据以调查不良项目(不良项目调查表)、不良主因(不良原因调查表)、工序分布(工序分布调查表)、缺点位置(缺陷位置调查表)等情形而设计的表格。
必要时,对收集的数据要予以区别(层别即分层)。
一般使用划记法(+或正字)。
2.点检用查检表:为要确认作业实施、机器设备的实施情形,或为预防发生不良或事故,确保安全时使用,这种点检表可以防止遗漏或疏忽造成缺失的产生。
把非做不可、非检查不可的工作或项目,按点检顺序列出,逐一点检并记录。
如机器保养记录卡、“5S”检查表,注BOM其实就是FQC首件或巡回检验用的查核表。
2.分层的原则是使同一层次内的数据波动幅度尽可能小,而让层与层之间的波动(差异)尽可能大,否则就起不到归纳汇总的作用。
---------------------------------------------------------------------------------------( √) 3.在所发生的质量问题中,追究其原因,只有20%来自基层操作人员,而恰恰有80%的质量问题是管理层(管理制度)的问题。
---------------------------------------------------------------------------------------------( √) ——朱兰语4.排列图分为分析现象用排列图和分析结果用排列图。
------------------------------------------------------( ×) 排列图的种类:1.分析现象用排列图,2.分析原因用排列图5.企业内95%的质量管理问题,可通过企业上上下下全体人员活用QC七大工具而得到解决。
-----( √) ——石川馨语6.相关关系是普通存在的,而函数关系仅是相关关系的特例。
---------------------------------------------( √)7.极差是一组统计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反映样本数据分布的范围或幅度。
------------------( √)8.为了抓关键的少数,在排列图上通常把累计比率分为三类,其中A类因素为0~85%。
------------( ×) 通常把累计百分数分为三类:0-80%为A类9.在质量管理中,散布图常用来分析和判断质量问题中质量特性与某一变化因素之间或两个因素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进而确定影响产品质量因素的有效手段。
-----------------------------------------------( √) 10.在质量管理领域,戴明运用洛伦兹的图表法将质量问题分为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并将这种方法命名为“帕累托分析法”。
--------------------------------------------------------------------------------------------( ×) 1930年美国的品质大师朱兰(J·M·Juran)是第一个确认这个“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现象的普遍性的人,创造出了“Vital Few,Trivial Many” 名词,并将这一普遍法则命名为“帕累托原理”或“二八原则”,同时也是第一个将此原理应用于质量管理的人(1951~1956年),作为质量改善活动中寻找主要因素的一种工具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1.质量问题是以质量损失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大多数损失往往是由(B)不合格引起的,这些不合格往往又是少数原因引起的。
A. 一部分B. 几种C. 大多数D. 所有2.贯彻(A)是现代质量管理的核心与精髓。
A. 预防原则B. 产品质量监督检查C.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D. 严格质量检验现代质量管理的核心与精髓——预防原则,亦即“以预防为主,检验为辅”3.第一个将“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这一原理应用于质量管理的人(C)。
A.戴明B. 帕累托C. 朱兰(J·M·Juran)D. M·O·Lorenz4.“质量,始于教育,终于教育”这一观点是(A)提出的。
A. 石川馨(Kaoru Ishikawa)B. 奥斯本(A·F·Osborn)C. 费根堡姆(A.V Feigenbaum)D. 朱兰(J·M·Juran)石川馨的质量理念他认为,全面质量管理(TQC)在日本就是全公司范围内的质量管理。
具体内容包括:①所有部门都参加的质量管理,即企业所有部门的人员都学习、参与质量管理。
为此,要对各部门人员进行教育,要“始于教育,终于教育”。
②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即企业的经理、董事、部课长、职能人员、工班长、操作人员、推销人员等全体人员都参加质量管理,并进而扩展到外协、流通机构、系列公司。
③综合性质量管理,即以质量管理为中心,同时推进成本管理(利润、价格管理)、数量管理(产量、销量、存量)、交货期管理。
他认为推行日本的质量管理是经营思想的一次革命,其内容可归纳为6项:1)质量第一;2)面向消费者;3)下道工序是顾客;4)用数据、事实说话;5)尊重人的经营;6)机能管理。
5.关于因果图的绘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 通常先画出主骨,再逐层展开B. 应在图中对可能的重要因素进行标识C. 一张因果图可以同时解决几个具体问题D. 绘制因果图可以与头脑风暴法结合使用6.作为常用的解决问题的技巧,排列图最好的利用是(D)。
A. 决定何时对过程做调整B. 估计过程的分布范围C. 评估其他解决问题技巧的结果D. 区分主要与非主要问题排列图的目的在于有效解决问题,其基本点是抓住“关键的少数”,即抓住主要原因。
所以排列图最好的应用是区分主要和非主要问题。
7.公司对20XX年客户投诉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找出产品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最适宜的分析工具是(B)。
A. 直方图B. 排列图C. 因果图D. 控制图8.在观察直方图的形状时,当收集的数据是由几种平均值不同的分布混在一起,或过程中某种要素缓慢劣化时所形成的直方图图形,我们称之为(B)。
A. 陡壁型B. 平顶型C. 标准性D. 双峰型在生产过程中有缓慢变化的因素在起作用。
比如刀具的磨损,砂轮的变钝。
另外就是当几种平均值不同的分布混在一起时。
9.为了抓“关键的少数”,排列图把累计比率分为以下三类:(C)。
A. 关键因素主要因素次要因素B. 关键因素重要因素一般因素C. 主要因素次数因素一般因素D. 关键因素重要因素一般因素通常把累计百分数分为三类:0-80%为A类,是累计百分数在80%的因素,是主要因素,80%-90%的为B类,是次要因素,90%-100%的为C类,是一般因素10.把握问题现状的最有效工具是(D)。
A. 因果图B. 排列图C. 直方图D. 调查表它最早是由美国的费根堡姆(A·V·Feigenbaum)提出的,是指利用统计表来进行数据收集和粗略原因分析的一种方法11.因果图是一种用于分析质量特性(结果)与影响质量特性的(C)的图。
A.相关关系B. 质量问题 C. 因素D. 因果关系因果图的定义:一种表明质量特性与其影响原因之间的关系的图形。
12.QC小组认为加温时间是影响合金纯度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收集了n组数据,为了了解加温时间与合金纯度之间的关系,最适宜绘制(A)加以考虑。
A. 散布图B. 直方图C. 排列图D. 运行图散布图是研究成对出现的两组数据之间关系的图示技术。
13. 数据的基本信息,例如分布的形状、中心位置、散布大小等,可以使用(C)来显示。
A. 散布图B. 排列图C. 直方图D. 运行图直方图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对从样本中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后,用一系列等宽的矩形来表示数据。
宽度表示数据范围的间隔,高度表示在给定的间隔内数据出现的频数即数目,变化的高度表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四.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1.以下对排列图论述正确的是( A C D)。
A. 排列图是用来抓关键的少数B. 排列图由朱兰发明(帕累托发明的)C. 排列图有分析现象用排列图与分析原因用排列图D. 排列图是按频次从最大到最小顺序排列的2.下列关于调查表说法中正确的是( B D)。
A. 调查表的目的就是记录数据B. 工序分布调查表可以起到替代直方图的作用C. 调查表只能收集数据,并不能提供数据分布、分层信息D. 设计良好的调查表不仅用于采集数据,还可以对数据进行简单处理E. 调查表可以用于工序分布调查、不合格项调查、不合格位置调查,但不能用于不合格原因调查记录用调查表是以调查不良项目(不良项目调查表)、不良主因(不良原因调查表)、工序分布(工序分布调查表)、缺点位置(缺陷位置调查表)等情形而设计的表格。
3.产品质量的统计过程控制理论的主要依据包括( A C )。
A. 产品质量特性具有变异性B. 产品质量水平经长期观测是不变的C. 产品质量的变异具有统计规律性D. 因果图可以分析数据的分布形状4.下列关于直方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B C D)。
A. 矩形的宽度表示数据出现的频率B. 矩形的高度表示给定间隔内数据的频数C. 变化的高度表示数据分布中心的波动情况D. 利用直方图可以考察数据的分布E. 根据直方图显示的数据分布形态可以估计过程能力直方图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对从样本中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后,用一系列等宽的矩形来表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