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游客观景亭设计方案北京巅峰智景规划设计研究院2019年9月目录第一章、总论......................................... - 3 -1、项目背景....................................... - 3 -2、项目的由来..................................... - 3 -3、项目的由来和建设的必要性....................... - 4 - 第二章、景区概况..................................... - 4 -1、地理位置及交通................................. - 4 -2、自然条件....................................... - 5 - 第三章、景观系统总体布局............................. - 7 - 第四章、景区设计及规划原则........................... - 7 - 第五章、景区部分设计方案............................. - 8 -1、XX景区观景亭观景台及栈道设计方案 .............. - 8 -2、XX景区栈道构造图............................. - 11 - 第六章、建设项目及投资估算.......................... - 14 - 第七章、环境保护及环境.............................. - 16 -第一章、总论1、项目背景随着对大西北风光和西域民俗风情的向往,国内旅游热点将向中国西部转移。
新疆凭借其融雄厚、粗犷、神秘为一体的旅游资源,旅游人数与日俱增,旅游业已逐渐上升为新疆的支柱产业,成为新疆最具发展力和广阔前景的产业之一。
X南山风景区位于X市南郊喀拉乌成山北麓一带,属天山北坡的一段,是一个以冰雪景观、天山云杉、奇特山石、高山草甸和浓郁少数民族风情为主要旅游资源的省级风景名胜区。
照壁山国家森林公园是新疆首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也是乌市唯一一家国家级森林公园,占地面积822km2,是南山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公园共由8个景区组成,分别是照壁山景区、羊圈沟景区、阴沟景区、东白杨沟景区、南台子景区、乌什城景区、张家沟景区及庙尔沟景区。
根据南山风景区所处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特点,X县提出了把南山建成X的后花园这样一个总体思路,要把X南山风景区做大、做强。
2、项目的由来X作为新疆首府城市,是全疆最大的旅游客源地和集散地,但与内地一些旅游发达城市相比,仍存在不少差距,特别是5A级景区在X还是空白。
XX景区的资源品级与基础条件已经具备提升的条件,启动5A级景区创建工作,对X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项目的由来和建设的必要性现由于宣传及经济能力所限,南山景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发展相对滞后,旅游业还没形成一个产业。
景区开发景点数量少,旅游接待设施也比较杂乱,游客人数和收入还没有形成规模,没有形成统一风格和整体的规划。
新疆XX旅游景区涉及南山风景区和照壁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一部分,由于这里距离首府较近,气候风景宜人,多年以来到此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但因缺乏基本的资源开发方案和管理措施,该旅游景区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整个景区基本处于一种无序利用的状况。
为此,充分利用好照壁山水库和照壁山国家森林公园这两块有别于南山其它景区的亮点和品牌,开发建设好新疆XX 旅游景区,对防止景区的无序开发、保护环境、大力发展X县的旅游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景区概况1、地理位置及交通新疆XX旅游景区(以下简称景区)地处北天山中部、X市南郊,距X市区南40km,地跨X县板房沟乡、托里乡、水西沟镇,范围涉及照壁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大部分。
景区北起板房沟乡林管站,南至托克逊县界,东至X县216国道、西至103省道。
整个景区南北最长段约49km,东西最长段宽度约42.5km,规划总面积1038.48km2。
行政上隶属于X县管辖。
2、自然条件◆地质、地形地貌该区地处天山山脉中段北坡,博格达峰和天格尔峰之间,准噶尔盆地南缘,属于北天山喀拉乌成山东部余脉。
北天山经历了褶皱、抬升、剥蚀、沉降的复杂地质构造后,形成许多横向平行断块和山间断裂盆地所组成的复杂地貌。
本区中山带和高山带母岩多为古生带变质岩系和火成岩系,母质大部分为花岗岩、页岩、云母岩、板岩、片麻岩、石灰岩等构成,低山、前山及部分中山区多由中生带和新生带的水成岩系组成。
地形上高山和山间盆地兼有,山势雄耸,起伏多变。
景区地形总体呈南高北低之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
地貌单元由南部山区和北部山前倾斜冲洪积平原构成。
山区由高山、中山、低山及低山丘陵组成,倾斜冲洪积平原由冲积洪积扇和河流阶地构成。
区内沟壑纵横,多槽状、山梁地形。
区内沟谷主要为松散第四系分布,沟谷河流流向由南向北,曲折多变,沟谷谷底宽约45~120m,河谷纵坡度为13.3‰。
沟谷中发育有二级不对称阶地,一级阶地为堆积阶地,阶面高1~2m、宽5~50m,大部分分布在现代河床东侧;二级阶地为基座阶地,基座阶地相对高差约10m,宽1~80m不等,阶面向西倾斜,阶地前缘多有基岩出露。
◆气候条件景区地处天山中段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的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气候干燥,总的气候特征是既具有北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特征,又有垂直气候分带的特点。
气温年较差大,日变化剧烈,受地形与地势的影响,地区差异很大。
区内年平均气温0~3℃,冬季有逆温层存在,气候冬暖夏凉;山前平原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年平均气温4~6℃。
全年气温一月最低,七月最高,冬季平均气温-15℃左右,夏季平均气温21℃左右。
极端最低气温-34.5℃;极端最高气温35℃。
全年无霜期120~150d。
流域内降水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5%,而冬季降水量很少,约占全年的5%,据出山口附近的新建哨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336.3mm。
年水面蒸发量随高程的升高而减少,山区小,平原大。
山前平原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年蒸发量(以折算E-601型蒸发器的蒸发量计算)在1300~1500mm;而山区仅500~900mm左右,平原区是山区的两倍以上。
区内最大冻土深度1.5m。
多样的地貌造就了夏季凉爽宜人、冬季温和的气候条件,夏季避暑、冬季滑雪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第三章、景观系统总体布局根据旅游景区的现状特点和发展目标,结合功能分区,系统采用“轴线型”的总体布局形式,即从倾斜冲洪积平原—森林峡谷—高山草原—雪山冰川。
在这条“轴线型”的景观带上,开发不同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功能,在线路建设和生产、旅游环境建设上注重与主题形象的统一。
旅游景区内道路既要建成生产交通线,又要建成风景线。
以风景游赏活动的组织为核心,通过景观轴线,将天山坝休闲景区、照壁山度假休闲景区、加斯达坂观光区、天鹅湖景区、天山峡谷风情区、哈萨克民族风情园区、高山草原观光区、雪山冰川观光区这八个重点景区巧妙的串联起来,使之组合成为统一的有机整体。
充分展示景区天山北坡垂直自然带景观。
第四章、景区设计及规划原则道路是旅游区的骨架和脉络,是联系各旅游区域、功能区景点的纽带,有引导和组织游人的活动、发挥道路组织交通、组织空间的作用。
道路组织力求类型多样,方便灵活,避免与步道设施冲突,购置必要的交通设备,使旅游景区内外各旅游区域、景点及服务设施之间形成便捷的交通网络系统。
因地制宜原则交通线路及设施的布局,在考虑便于游览线路的组织和旅游管理的同时应因地制宜,尽量减少土方以及不能破坏景观资源和自然环境为原则。
②协调性原则根据不同种类游客旅游线路的要求及交通需要,确定交通线路的起止点,道路建设标准应根据使用性质及交通量的大小确定建设等级,并充分利用现有的交通条件和设施,衔接内部道路与外部交通,逐步形成满足旅游需求的交通网络系统。
并形成功能协调、层次分明、多样化的旅游交通方式。
③以人为本原则结合游赏内容和游人行为心理,建设符合景观意境表达的道路空间系统,包括栈道、步道步行游览和适宜的引导标志系统等内容。
第五章、景区部分设计方案1、XX景区观景亭观景台及栈道设计方案XX环线路能够让游人停下车步行的地方不少,但因天气原因,四季皆可徒步的地方很少,此次方案以木栈道为道路,结合观景台、观景亭等服务设施。
本方案包括一环主要景点23处及二环景点两处。
2、XX景区栈道构造图1)、木栈道在路边靠水库一侧或山体临空一侧, 1.8米宽。
基础由钢筋混凝土柱接盖梁支撑,盖梁固定木梁支撑木板并设木质护栏。
2)、与天湖栈道相结合。
在合适位置深入水中观景平台。
观景平台断面3)、与环湖栈道相结合。
在合适位置设置观景亭,方便游客停留。
第六章、建设项目及投资估算方案设计:项目投资估算为2309.46万元,其中建安费用为1946.51万元。
第七章、环境保护及环境⑴景区的环境保护应本着立足保护、严格开发、统一管理、合理规划和永续利用的主旨进行开发;⑵要执行整体性保护的原则,既要保护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又要保护那些影响旅游资源价值及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构成;⑶天山山体是本景区骨架;溪水系既是板房沟乡的水源地又是本景区的血脉网络;森林植被是本景区的肌肤。
因此,必须制定措施,分头予以严加保护;⑷建立适合旅游资源合理有序利用的管理机制,严格规划管理审批程序。
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保护旅游资源及其所处的环境和氛围。
⑸景区现状自然生态质量很好,为保持自然美,使其成为环境优美,水体清洁,空气清新,舒适宁静的优良景区依据规划区的性质、规划目标,为保护环境,减少水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