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四大奇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毛评本 第一回
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 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 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 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可知蜀汉是 正统。姓刘名备,字玄德。……家贫,贩屦织席为业。 汉武用主父偃计,削弱宗藩,以致光武起于田间,昭烈 起于织席,可胜叹哉。家住本县楼桑村。其家之东南, 有一大桑树,高五丈余,遥望之重重如车盖。相者云: “此家必出贵人。”只为此一株桑,遂使南阳八百株桑 不能独乐其乐。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 “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 叔父刘元起奇其言,曰: “此儿非常人也!”因见玄德家贫,常资给之。好叔父。 年十五岁,母使游学,尝师事郑玄、卢植,与公孙瓒等 为友。以上是玄德一篇小传。
第五讲 明代四大奇书
四大名著人名补充歇后语
• 晁盖的军师—— 无(吴)用
• 林黛玉葬花——自叹命薄 • 孙权 招亲----弄假成真 • 林冲 看守草料场——英雄无用武之地 • 猪八戒进了女儿国——不想走了 • 黑旋风劈宋公明——看(砍)错了人 • 唐三藏念紧箍咒——痛苦在后(猴)头 •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 刘备 摔孩子——收买人心
曹操——集奸诈与雄豪于一体的权奸典型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多重矛盾性格的对立 统一。 不忠之行:请天子田猎、带剑入宫弑董贵妃。 忠君之举:刺董卓、终身不篡位。 不义之徒:杀吕伯奢全家——宫曰:“知而故杀,大 不义也!”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仁人之心:“官军经过麦田,皆下马以手扶麦,递相 传送而过,并不敢践踏。操乘马正行,忽田中惊起一鸠。 那马眼生,窜入麦中,践坏了一大块麦田。操随呼行军主 簿,拟议自己践麦之罪。 心胸狭小、嫉贤杀才(杨修、孔融、祢衡等)——求 贤若渴、广纳人才(多次颁布求贤令,重才轻德不拘一格 的人才观)。 阴险狡诈——谋略过人。
现在看到的《三国志通俗演义》版本有以下几种: 1、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壬午(1522)刊刻的,全书二
十四卷,二百四十则,尚未分回,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 后学罗本贯中编次”。有弘治甲寅(1494)庸愚子蒋大器
序,嘉靖壬午关中修髯子(张尚德)引。学术界多认为此 本最接近原作,对确定罗贯中时代和《三国》成书时间, 对准确把握罗贯中思想和创作倾向,具有重要价值。
2、《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也称“李评本”,
现存明建阳吴观明刊本、吴郡宝翰楼刊本、清初吴郡绿荫 堂覆明本等,一百二十回,不分卷,有眉批、总批。评语 系明万历、天启年间无锡人叶昼所为,假李卓吾之名。此 本又称“伪李评本”。
3、《笠翁评阅绘像三国志第一才子书》,简称《李
渔评本三国志》,以“伪李评本”为底本,加上李渔大量 眉批,同时还修订文辞,削除论、赞、评,删改诗文,是 《三国演义》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本子。
“四大奇书”
• 一、《三国志通俗演义》 • 二、《水浒传》 • 三、《西游记》 • 四、《金瓶梅词话》
名本,号湖海散人,字贯中,
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 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他生平不见史传,据一些片断材料 说,他性格孤僻,“与人寡合”, 因“遭时多故”,东奔西走,“不 知其终”。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多 方面的,据说小说创作有数十种, 曾写过十七史演义,除《三国演义》 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 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他写 过杂剧,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4、《第一才子书——三国演义》,六十卷一百二十 回,俗称“毛本”,即毛纶、毛宗岗父子评改本。毛氏父 子为长洲人,生平不详。他们辨证史实,增删文字,更换 论赞,改回目为对偶,并把书名定为《三国演义》。小说 的艺术水平有较大提高,封建正统思想大为加强,尤其对 曹操,删削赞赏性评价,增加诋毁文字,使全书贬曹倾向 加重。毛氏父子的评点本成为最流行的本子。
三国
魏
蜀
吴
曹操
刘备
孙权
挟天子以令诸侯
联吴抗曹
据守江东
奸诈过人
爱民如子
静观其变
• 精彩场面:桃园三结义、草船借箭、赤壁 之战、曹操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
主要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 周瑜、黄盖、吕蒙等
曹操煮酒论英雄
• 刘备寄于曹操篱下, 以在后院种菜来掩人耳目。 一日,曹操派人来请刘备 去喝酒,坐饮畅谈。曹操 问刘备天下谁是英雄。刘 备答了很多人的名字。曹 操只是摇头。曹操说: “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 耳”。刘备闻言吃一大惊, 将匙箸掉落在地。此时雷 声大作,刘备借雷声掩饰 自己的吃惊,也使曹操放 松了警惕 。
三国故事在隋代就已广泛流传。 李商隐《骄儿诗》:“或谑张飞胡, 或笑邓艾吃”。 苏轼《志林》记载:“王彭尝云: 深巷中小儿薄劣,其家厌苦,辄与钱, 合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 德败,颦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 即喜唱快。”说明当时说三国故事不仅 艺术效果好,而且“拥刘反曹”倾向已 很鲜明。
毛评本第一回 曹操的出场亮相
为首闪出一将,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官拜骑都尉, 沛国谯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忽然飞来。操父曹 嵩,本姓夏侯氏,因为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冒姓曹。 曹嵩生操,小字阿瞒,一名吉利。曹操世系如此,岂得与靖王 后裔、景帝玄孙同日论哉!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 多机变。操有叔父,见操游荡无度,尝怒之,玄德之叔父 奇其侄,曹操之叔父怒其侄:都是好叔父。言于曹嵩,嵩责操。操 忽心生一计,见叔父来,诈倒于地,作中风之状。叔父 惊告嵩,嵩急视之。操故无恙。嵩曰:“叔言汝中风, 今已愈乎?”操曰:“儿自来无此病;因失爱于叔父, 故见罔耳。”欺其父、欺其叔,他日安得不欺其君乎?○玄德考其母, 曹瞒欺其父、叔,正邪更别。嵩信其言。后叔父但言操过,嵩 并不听。因此,操得恣意放荡。……汝南许劭,有知人 之名。操往见之,问曰:“我何如人?”劭不答。又问, 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二语定评。操 闻言大喜。
《 全 相 三 国 志 平 话 》
主要内容
• 故事起自黄巾起义,终 于西晋统一,以魏、蜀、 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 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 杂的统治军事斗争。
• 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 的人物形象:爱民如子 的刘备,有惊人智慧的 诸葛亮,打着“扶持汉 室、拯救黎民”旗号,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 等。
从《三国》成书过程,可看到史书与讲史的结合: l、《三国》接受正史影响,又与民间讲史相结合, 深层地反映了儒家传统文化和市民阶层的江湖文化的碰撞 和融汇,既大力提倡忠孝节义,又渗透着向往平等的君臣 关系,追求发迹,强调江湖义气的市井细民的思想情感。 2、取材上,一方面取材于史书,使小说所叙历史事 件、人物行状大体与史书相符,又吸收不少民间传说,形 成全书“七实三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