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散水、细石混凝土散水标准工艺作法

散水、细石混凝土散水标准工艺作法

**** 工程标准工艺作业指导

(土建部分)
工艺名称:散水/细石混凝土散水标准工艺作业指导书
工艺编号:010*******
编制:
时间:
编制:年月日审核:年月日年月日
批准:
目录
1.编制依据 (5)
2.标准工艺概述 (5)
2.1标准工艺名称、作业地点和作业范围 . (5)
2.2工艺特点 (5)
3.作业前准备工作和条件 (5)
3.1人员准备 (5)
3.2机械准备 (6)
3.3材料准备 (6)
3.4作业方法和程序交底 . (7)
3.4.1 ..................................................... 作业方法 7 3.4.2 ..................................................... 程序交底 7
3.5环境条件 (7)
4.作业工序和方法 (7)
4.1工艺流程 (7)
4.2操作方法 (8)
4.2.1 ..................................................... 基层处理 8 4.2.2 ..................................................... 支模板 9 4.2.4 ..................................................... 砼浇筑 9
4.2.5 ......................................................... 散水外边压光 9 4.2.6 .................................................... 养护: 9
4.2.7 ................................................... 嵌缝 9
5.控制、补缺和纠偏重点措施 (10)
5.1散水侧边蜂窝麻面 (10)
5.2表面不平标高不准 (10)
5.3沉降缝(分格缝)不顺直、灌缝污染 (10)
5.4表面裂缝 (10)
5.5成品保护 (11)
6、质量验收标准 (11)
1.编制依据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9-2002)
《110kV-1000kV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 Q/GDW 18—3 2008)
《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Q/GDW248-200)8
《电力建设房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规定》(电建质监 <2004>18号)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工艺标准库( 2011 版)《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优质工程评选办法》(2011版 148号文)
2.标准工艺概述
2.1标准工艺名称、作业地点和作业范围
2.2 工艺特点
细石混凝土散水是一种比较普遍应用的散水施工形式。

其特点是:有较高抗压、抗弯强度及抗磨耗能力,稳定性好,养护费用少,经济效益高。

3.作业前准备工作和条件
3.1人员准备
配备具备上岗条件的施工员、技术员、安全员、质检员、瓦工、
普工、电工等。

3.2机械准备
下表按照 330kV 工程配备,其它工程视情况相应调整
3.3 材料准备
3.3.1水泥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 42.5 ,质量要求符合现行 GB175。

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当混凝土强度≥ C30时,含泥量≤ 1%;混凝土强度< C30时,含泥量≤ 2%,其他质量要求符合现行 JGJ52,现场坍落度为 45—75mm。

宜采用饮用水拌和,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 JGJ 63《混凝土用水标准》的规定。

3.3.2砂子:粗砂或中砂,含泥量不应大于 3%,用前过筛。

卵石:卵石或碎石,粒径 0.5 ~2.0cm, 含泥量不大于
3.3.3
2%。

3.4作业方法和程序交底
3.4.1作业方法细石混凝土散水应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尺寸放样、支模、钉标高桩,用小推车运输至浇筑部位,分块浇筑,原浆压光,三遍成活。

3.4.2程序交底
应按照 2011 版国网公司标准工艺库规定要求,每个分项工程必须分级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内容要充实,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全体参加施工的人员都要参加交底并签名,形成书面交底记录。

3.5环境条件
3.5.1环境条件应满足施工工艺的要求,施工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当必须在低于 +5℃的环境温度条件下施工时,应采取保证质量的有效措施。

3.5.2外墙装饰已基本完成,外墙脚手架已近拆除,
散水基底处理完成试验合格,标高尺寸均经过检查,并已
办完隐蔽验收手续。

3.5.3根据标高线钉好水平桩。

3.5.4核对混泥土配合比,检查后台磅秤,完成开盘鉴定。

3.5.5散水尺寸应按设计图纸要求,放样完成。

4.作业工序和方法4.1工艺流程
4.2 操作方法
4.2.1 基层处理
按照设计要求的基层类型及要求, 进行基层施工, 满足设计要求
压实系数必须
4.2.2支模板
根据散水的外形尺寸支好侧模,放好分隔缝模板,分隔模板用木模时两面应用木刨刨光,支设时要拉通线、抄平,做到通顺、平直、坡向正确(向外破 4%),严禁用砌砖代替模板。

4.2.4砼浇筑
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办好隐、预检手续,可适当湿润模板及基层,但水不可过多,以地面不留积水为宜。

一般采用平板式振捣器,振实压光,应随打随抹,一次完成,原浆压光,严禁在混凝土表面撒干灰。

散水厚度应大于150mm。

4.2.5散水外边压光
当散水有一定强度时(表面仍湿润,但用手轻按已按不出手印),拆除侧模,起出分格条,随即压光散水侧边,并用阳角镏子将散水外棱角镏直、压光,分格缝处棱角,侧边及分格缝内与散水大面的质量要求相同,也要见光,棱角顺直、整齐。

4.2.6养护:成品散水养护不少于 7 天。

4.2.7嵌缝
养护期满后,分隔缝内清理干净,用 1: 1 沥青砂浆填塞,填塞时分隔缝两边粘贴 3cm宽美纹纸,既可防止沥青污染散水表面,也可使分隔缝内沥青砂浆平直、美观。

上口留出 3cm左右用硅酮耐候胶封
5.控制、补缺和纠偏重点措施
5.1散水侧边蜂窝麻面
5.1.1混凝土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拌制,振捣密实。

5.1.2根据散水的外形尺寸支好侧模,放好分隔缝模板,分隔模板用木模时两面应用木刨刨光,支设时要拉通线、抄平,做到通顺、平直、坡向正确,严禁用砌砖代替模板。

5.2表面不平标高不准
5.2.1混凝土浇筑高度按照水平标高控制线施工。

5.2.2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用刮杠刮平,混凝土面三遍成活。

5.3 沉降缝(分格缝)不顺直、灌缝污染
5.3.1散水与建筑物外墙间留置沉降缝,缝宽 20~
25mm,沿外墙一周做到整齐一致,纵向 4m左右设分隔缝一道,房屋转角处与外墙呈 45°角,分隔缝宽 20mm,分隔缝应避开雨落管,以防雨水从分隔缝内渗入基础。

5.3.2填塞沥青砂浆时一定要认真细致,为防止污染可将分格缝两边粘贴 3cm美纹纸,墙面自散水面以上粘贴 5cm 美纹纸。

5.4表面裂缝
5.4.1基层回填土压实系数应满足设计要求,基层回填土
内不得含有建筑垃圾或碎料回填。

5.4.2混凝土必须原浆压光,不得在其表面撒干灰进行压光。

5.4.3成品散水应有专人负责养护,养护期不得少于 7 天
5.5成品保护
5.5.1注意外墙面保护,必要时立木板遮挡。

5.5.2严禁在已完成的散水上拌和砂浆,以免污染外墙和散水。

5.5.3在覆盖养护期应有专人负责淋水,保持锯末湿润,早期严禁上人。

6.质量验收标准
6.1 面层表面洁净,无裂纹、脱皮、麻面和起砂现象。

6.2宜采用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一次浇制成型。

6.3宽度偏差≤ 2mm,表面平整度偏差≤ 2mm。

6.4踏步与建(构)筑物间应留置 20— 25mm宽变形缝,采用 1:1 沥青砂填充,硅酮耐候胶封闭。

6.5其他质量验收标准执行《 110kV-1000kV 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 Q/GDW 18—3 2008)相应条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