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港口物流的发展状况分析[摘要] 港口物流已成为一个港口发展的动脉和支柱性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环境条件,因此,加强港口物流建设,对重庆的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重庆港是我国直辖市中唯一在长江内的港口,随着经济的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推进和长江黄金水道开发战略的实施,其地位不断攀升。
本论文较为系统地分析了重庆物流发展的基础条件,重庆市及重庆港口物流系统规划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并提出了重庆港口物流规划发展的功能定位和总体目标。
对重庆港口物流系统规划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研究,对重庆港口物流园区的规划与布局,最后阐述了重庆港物流系统规划发展对策和实施的措施。
[关键词] 重庆港口物流港口物流的定义:港口物流是指中心港口城市利用其自身的口岸优势,以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为依托,强化其对港口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突出港口集货、存货、配货特长,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港口资源整合为目标,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
港口物流是特殊形态下的综合物流体系,是作为物流过程中的一个无可替代的重要节点,完成整个供应链物流系统中基本的物流服务和衍生的增值服务。
在港口物流发展过程中,港口物流发展轨迹是一个由成本理念到利润理念再到综合物流服务理念的过程。
成本理念追求的是降低物流总成本,利润理念追求的是获取最大利润,而综合物流服务理念则除追求商品自然流通的效率和费用外,还要强化客户服务意识,切实转换经营和管理方式,按现代物流的要求进行整合,以客户为中心进行管理和控制,提供完善的物流服务。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运输是物流的主要载体,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物流的内涵正在逐渐扩大,港口作为全球综合运输网络的节点,其功能也在不断拓宽。
港口在发展现代物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港口物流必须是建立在港口物流信息平台的基础上的高效虚拟供应链,供应链的任何一环都能达到资源、信息共享,实现总体功能最优化的物流服务目标,依托虚拟链形成援盖全球的虚拟港。
这些新特点对传统的港口物流运转模式提出了新要求,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现代港口需要不断完善其物流职能,研究现代港口物流功能完善的策略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本论文通过港口系统物流的规划研究,拟寻找一种港口企业现代综合物流发展的模式,促进重庆港口企业根据各自的区位特点,从单一的运输,仓储等分职分段服务,向一步到位的物流服务转变;为工商企业逐步将原材料采购,储运和配送等业务从企业物流中分离出来创建外部环境;同时为重庆市港航企业的结构调整开拓空间。
2.通过港口物流系统规划研究,提高重庆市专业物流企业的服务竞争水平和示范作用,加速本土现代物流产业的国际进程,应对西部大开发和经济全球化的客观需要。
3.提升港口综合竞争力的需要。
目前,中国沿海和长江港口城市之间围绕建设区域性核心港及集装箱转运枢纽的竞争日趋激烈,通过本规划研究,将确定以港口物流为重点的重庆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方向,加强港口及港口集疏运系统的规划与建设,将有助于充分发挥重庆港口资源优势,全面提升港口的国内和国际的竞争力。
重庆港口物流的发展状况分析 (1)港口物流的定义: (1)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2)1.重庆发展港口物流的优势 (4)1.1 区位独特 (4)1.2 广阔的港口腹地 (4)1.3 基础雄厚 (5)1.4 资源优势 (5)1.5 市场广阔 (6)1.6 保税港区优势 (7)2.重庆发展港口物流的现状和不足 (7)2.1物流法律体制不健全 (7)2.2区域物流基础配套设施缺乏统一规划,周边地区物流服务缺乏协调 (7)2.3港口物流基础设施薄弱,物流技术水平低 (8)2.4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较落后 (8)2.5物流人才大量缺乏 (8)2.6外部环境不理想 (8)3、发展重庆港口物流的战略对策及发展模式与规划 (8)3.1 改善口岸物流发展环境,为客户提供一流的口岸物流管理服务 (8)3.2 提高认识,统一规划 (9)3.3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9)3.4港口物流管理模式创新 (9)3.5建设港口公用物流信息平台,加快信息化进程,努力推动物流信息技术和自动化设备的应用 (10)3.6加强物流人才引进、培养 (10)3.7转变经营方式,提高港口竞争能力 (10)3.8 加快物流企业发展步伐,提高整体经营水平 (11)4.结论 (11)参考文献: (11)1.重庆发展港口物流的优势1.1 区位独特重庆水路可直达长江6省2市,陆路与成渝、川黔、襄渝3条铁路干线和9条国道及2条高速公路相连。
由长江和嘉陵江环绕东邻鄂、湘,南靠黔,东北角与陕交界,地处我国中西结合部。
通过长江黄金水道与沪、宁、汉等城市一线贯通,成渝、襄渝、渝黔、渝怀等电气化铁路干线使其与全国铁路网贯通; 高速、高速、高速和、等穿城而过,与全国连成四通八达的干线公路网络。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开辟多条国内、国际航线,年吞吐量达1000万人次,已跨入国际大型机场的行列。
重庆港作为是长江中上游最大的枢纽港和西南地区的水陆交通枢纽,也是长江上游唯一的对外贸易口岸(水路),三峡库区完全蓄水和通航后,万吨级船队可直达。
便利的交通条件为重庆成为西南物流区域中心城市和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为重庆港物流乃至整个重庆市的物流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广阔的港口腹地港口腹地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港口的生存与发展,腹地的大小可由港口集疏运方式及其所到达的区域确定。
重庆在我国“五纵五横”综合交通网中是横向的沿江大通道和纵向的包头一广州运输大通道的交汇处。
通过“一纵”大通道,可以吸引贵州、云南等地区的货物向重庆聚集;通过“一横”成都至重庆通道,可以吸引四川物资入渝;云贵川等地矿产资源丰富,云南通过水运至重庆江津和永川,贵州实施“黔矿东送”,经涪陵、四川I实行“西煤东送”,经重庆主城和万州港区中转运往华东各地区,2006年运量达1 000万吨;2006年重庆集装箱吞吐量达34万TEU,其中云贵川约占20%,达7万TEU。
最终形成覆盖云、贵、川的后方物资集聚。
1.3 基础雄厚重庆港通过不断发展,已形成以集装箱运输、特大重件运输、汽车滚装运输、件散货运输和仓储服务等物流业务为主的新格局,港区综合配套服务功能口趋完善。
近年来,重庆集装箱运量每年以40%左右的速度递增。
重庆港寸滩集装箱码头一期主体工程竣工投产后,重庆港的集装箱吞吐能力将达到50万TEU。
到2010年,寸滩二期工程完工后,集装箱吞吐能力将达到120万TEU,港口货物吞吐能力将达到1亿吨。
规划对航运中心陆续投资将达近150亿元,建立并完善以主城为中心的港口群。
港口规模扩大的同时作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拥有比较先进的装卸设备、面积较大的堆场、仓库,以及良好的集疏运系统,这些硬件设施为港口物流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4 资源优势首先是自然资源。
长江与嘉陵江在重庆市内交汇,并且还有乌江贯穿于重庆涪陵一带,重庆境内已经形成了主城区、万州、涪陵3个枢纽港区和江津、永川I、合川、奉节和武隆5个重点港区。
随着三峡工程的建成,三峡旅游是库区重要财政来源,三峡旅游的发展有利于库区老百姓脱贫致富,使港口经济的发展呈现出较强的综合效应。
其次是人文资源。
重庆人文资源得天独厚,巴渝文化、抗战文化蜚声中外,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璀璨迷人的山城夜景闻名遐迩。
第三是重庆市汽车摩托车工业起步早,基础好,拥有长安、长安福特、长安铃木、庆铃、重汽、铁马集团等8家制造类企业。
近几年年汽车产销量保持全国第四,其中长安公司微车产销量已连续五年居全国第一,保持着全国3o%左右的份额。
第四是化工产品,重庆有长寿化工园区、万州盐气化工、涪陵化工三大基地,产品主要包括烧碱、硫酸、氯酸盐、醋酸、硫磺、维尼纶、染料中间体等。
其吞吐量主要集中在主城的长寿、涪陵和万州。
2006年化工原料及制品(液体)的吞吐量达152万吨。
第五是医药行业,主要包括化学制药、中药制药、医疗器械制造,西南合成制药有年产1 700万吨的生产线、科瑞制药公司年产50万吨盐酸吡格列酮原料药,2006年经港口运输量达500万吨。
近十年来,重庆市经济继续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初步形成投资、消费、进出口联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局面,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重庆市经济发展及外贸进出口额增长迅速(见图1和图2),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5000亿元,进出口总值达到95.21亿美元,人均GDP 达到2573美元。
按照国际经验分析,人均GDP在2500美元左右,将进入消费的快速增长期。
目前我国正在实施“扩内需、促发展”,大规模的生产、大规模的消费,没有发达完善的以港口为中心的发达的物流体系做后盾是不行的,可以预见,重庆将迎来物流发展的春天。
1.5 市场广阔重庆不仅有发达的工业体系,还有广阔的市场纵深。
重庆以汽车、摩托车、化工等产业作为支柱产业,近几年外向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摩托车、汽车配件、陶瓷等产品出口量增长迅速,为重庆港提供稳定的货源。
作为西南最大的商贸口岸,其辐射面涵盖西南、西北和华中十多个省区。
2006年,重庆实现物流增加值252亿元,占到全市GDP的7.2%,预计未来十多年,重庆物流业增加值将年均增长18.3%, 2020年占到全市GDP的13.5%,达到2700亿元。
1.6 保税港区优势2008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在重庆设立内陆第一个保税港区,保税港区将实行出口退税、进口保税、区内贸易不征税的最大政策优惠。
凭借明显的政策优势,其极大地促进重庆与国际市场、成为资源的互联互通,进一步降低重庆企业出口、跨国企业来渝投资发展的物流成本。
重庆港将成为重庆这个西部最大物流中心的辐射中心。
2.重庆发展港口物流的现状和不足全市共有港口38 个,设计总吞吐能力5371 万吨,集装箱吞吐能力 5 . 5 万TEU ;码头640 个,最大靠泊能力3000 吨;码头中公用码头323 个,占码头总数的50 . 47 % ,企业自建码头317 个,占码头总数的49 . 53 % ;全市共有泊位1351 个,1000 吨级以上泊位犯9 个。
水路运力运能方面,货船总吨位84 . 7 万载重吨,平均吨位289 吨;集装箱船41 艘,总运载能力4400TEU 平均运载能力107TEU 。
虽然重庆港口物流有一定的发展,但是,与国内外先进的港口物流相比,差距较大。
2.1物流法律体制不健全物流法规政策到目前为止,没有关于物流的法律,网络条件下新型物流企业形态、运输组织形式、物流或货物运输交易方式等还没有制定相应规则。
政府扶持现代物流政策尚未出台,物流标准化也尚未推进。
存在问题:物流业缺乏法律规范,政府职能部门职责职权不清晰,物流企业权利义务也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