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如何做好初一的班主任工作

最新如何做好初一的班主任工作

如何做好初一的班主任工作
从教十几年来,我深知班主任工作的艰辛、繁杂和不易,回顾这些天的点点滴滴,有汗水,更有收获。

一、关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开学之初,对于刚刚离开母校怀抱的初一新生,首先面对的是对初中的新奇和对初中生活的不适应。

为了尽快的让他们熟悉初中生活,我改变了自己的作息时间,每天六点多就早早地来到了教室与他们一起打扫卫生,这样就能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有的放矢的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

经常利用闲暇时间找学生谈心,用事实证明,关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就能获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从实际出发,制定出一套较为完整且容易操作的班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管理一定要有一套较为完整且容易操作的班规,有了目标,有了一定之规才能有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因而开学之初的第一期班会上我就刊登了班风、班训词,并规定了班规。

有了班规,就有了班集体全体同学共同的行为准则,班主任开展工作就容易多了。

因为,同学们从心里面认同了这些行为准则,如果谁违反了这些行为准则,那么谁就应当受到纪律约束,就要接受同学们和老师的批评和教育。

班规要制定好,更要落实好,这样才能为建设良好的班集体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此,我在班内实行了“量化管理积分制度”,即从卫生、保洁、课前准备、桌凳摆放、课间秩序、课堂纪律、课堂发言、作业完成、教室值日等方面根据个人行为表现进行加减分,每月进行一次总结,总分较高的同学会得到表扬,总分较低则要进行班内批评。

该制度的实施遵循“奖惩有据,奖罚分明,人人平等”的原则,确实达到了对学生时刻约束和调动学生乐于助人、为班级做贡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精心培养,大胆使用班干部
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这些小干部决定的。

小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我称他们是“班主任的左右手”。

所以唯有慎重地选拔和培养小干部队伍,班主任工作才能逐渐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

当选的班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班干部队伍的组建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存在,班主任必须精心培养:其一,要大力表扬班干部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其二,定期召开班委会,在鼓励班干部大胆工作的同时,指点他们工作方法,要求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纪律上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其三,培养班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四、拟定集体与个人的远、近期目标。

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

所以,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应是近期、中期、远期目标的结合,逐步实现目标的过程会产生梯次激励效应,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

作为班级组织者的班主任应结合本班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制定出本班的奋斗目标。

近期目标,如搞好课堂纪律,搞好卫生,做好课前准备等;中期目标,如成为学习先进班集体、期中考试级部第一名等;远期目标,如每个学生都成为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四年后考入理想的学校。

为了实现班集体奋斗目标,我在学生中开展“爱我班级,从我做起”、
“班兴我荣。

班衰我耻”、“以班为家,荣辱与共”等一系列具有特色的活动。

在活动中,学生们一个个生龙活虎,意气奋发,为班争做贡献,形成了良好的班风,使整个班级具有更强的凝聚力。

这样实现目标的过程,就成为学生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每一集体目标的实现,都是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要让他们分享集体成功的欢乐和幸福,从而形成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另外,在单元考试前,我让每个学生制定出切合自己实际的考试目标和复习计划,并张贴在桌面上,时时提醒学生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为了造浓竞争的学习氛围,我还在学生中开展考试反思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在期中考试中,我班取得了级部第一名的好成缚。

五、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要以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去影响、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每个学生的行为。

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

在扶正压邪、奖善惩恶的过程中,舆论具有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

因此,班内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

开学之初,有些同学不注重自己身边发生的小事,不屑于做小事。

如:放学后没值日就走了;大白天日光灯全开着却不以为然;图书架上图书经常很凌乱;卫生用具摆放不整齐等等。

针对这种情况,我组织开展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主题班会活动,会上对小事该不该管进行了辩论,还列举同学身边发生的小事造成的危害,最后得出结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等等。

通过这些活动的
开展和好人好事奖励机制的实施,基本形成了“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良好风气。

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班主任在初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和中心任务,是整顿班级纪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这一任务要完成,班主任必须下决心,动真格,采取各种方法。

我的具体做法是:
(1)抓课前准备: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一节课的课前预备十分重要。

开学初,铃声响了之后,大多数学生象没有听到似的,该玩什么的还玩什么。

预备铃一响,我就到教室去,督促他们做好课前准备,然后在教室里巡视一圈,检查学生的书和笔记本是否放在桌子左上角。

班委会建立后,课前准备专人负责,班主任随机督查,现在基本已形成习惯。

(2)抓作业:开学之初,每天总有十几个学生交不上作业。

经调查,在小学时每个区小总有那么三四个同学经常不完成作业,开学的第一月抓作业成为了我工作的重点。

经多方谈心教育,作业的完成有了很大进步,基本上消灭了不完成作业的现象。

(3)抓卫生保洁:针对教室保持得不够干净,学生们有乱扔乱抛现象,我号召他们不乱扔废弃物,并带头捡班上的垃圾,还给每一个同学划分出一块块的包干区,这样就消除了卫生死角。

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习惯,现在无论什么时候走进教室,教室里都是整齐、干净的。

七、建立合作小组,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
竞争是一股巨大的、潜在的、其它任何外力都不可能达到或代替的动力。

为此我做了以下几点:
1、通过培养与外班学生的竞争意识,形成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比如通过队列比赛、拔河比赛等,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2、互助合作小组:
以互助小组、"1+1"小组(一一对应的优生帮助差生形式)、小组长帮助组员等等多种互助方式促使差生取得更大进步,共同实现个人、小组与集体奋斗的目标。

另外,在小组之间开展学习竞赛活动,对优胜的小组和进步较大的小组及个人进行表扬。

八、密切任课教师和家庭的关系,共同教育学生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发生影响并使之成才并非是班主任一人而已,而要靠教师集体的共同努力。

所以,我经常向任课教师了解本班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态度、生活纪律等方面的情况,并及时汇报本班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及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计划等,听取他们对班级管理及工作方面的意见,邀请他们参加班级的活动,争取他们的支持,同心协力搞好班级管理工作。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影响,各个方面的作用都是不可低估的,所以我还经常电话与家长联系,多与他们沟通,密切关注学生的动态,以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

以上所言是我工作的点点滴滴,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学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