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应急救援知识1. 煤气中毒症状为初感头痛头昏、全身无力、恶心、呕吐,随中毒的加深而昏倒或昏迷、大小便失禁、面呈樱桃红色、发绀、呼吸困难,重者因呼吸循环中枢衰竭而死亡。
处方: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使中毒者离开中毒环境,吸入新鲜空气、注意保暖。
给清醒者喝热糖茶水,有条件时尽可能吸入氧气。
对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者,进行人工呼吸,且坚持在两小时以上。
清理呕吐物,保持呼吸道畅通。
对心跳停止者,进行心肺复苏。
同时呼叫“ 120”。
2. 酒精中毒症状为兴奋期:有酒味,一般言语增多,有时粗野无理,悲喜交错。
共济失调期:动作笨拙而不协调,身体失去平衡。
语言不清,且无伦次、有时呕吐。
昏睡期:渐渐睡去,面色苍白、皮肤湿冷、体温低、有鼾声、脉速、昏迷等,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处方:轻度中毒者,无需特殊治疗,可饮浓茶吃水果。
重度中毒者,应注重保暖,速送医院治疗。
3. 发芽土豆中毒症状为数分钟至数小时发病,开始上腹部灼感和痛感,继而喉干、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重者发烧、呼吸困难、抽风、昏迷,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处方:催吐、洗胃、导泻。
可服用蛋清、活性炭等,对食用时间不长的可饮服醋50毫升。
重者送医院救治。
4. 毒气中毒症状为在生产环境现场发病,病因是水溶性大的毒物如氨、氯、氯化氢、三氯化磷、二氧化氯、二氧化硫、溴化氢、甲胺等,在吸入当时就发病。
主要为咳嗽、多痰、胸闷、气促。
重者迅速出现化学性肺水肿、肺炎,常合并眼灼伤。
处方:离开环境,脱去污染衣物,先冲洗眼部,再彻底冲洗污染部位。
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活动,以免促进肺水肿的发生。
有条件可吸入氧气。
禁止不必要的补液,特别是生理盐水等,以防肺水肿的发生。
对吸入量大者,有发生肺水肿可能者要药物静注。
严重者,速送医院救治。
5. 沥青中毒症状局部皮肤受刺激处易发生皮炎,全身不适、头晕、头痛、发烧、无力、恶心、呕吐、高度口渴、脉快而弱、呼吸浅粗、甚至脱水虚脱。
部分病人还有眼部刺激症,可发生结膜炎和角膜炎,有时还可引起喉炎和支气管炎。
处方:脱离现场,避免日光照射。
速用汽油或乙醚擦去皮肤上沾污的沥青,然后用大量清水冲洗局部。
对症治疗,对中毒出现的症状,进行相应地治疗处理。
6. 日射病急救法操作方法:(1) 轻者要迅速到阴凉通风处仰卧休息,解开衣扣,腰带,敞开上衣。
可服十滴水、仁丹等防治中暑的药品。
(2) 如果患者的体温持续上升时,有条件可以澡盆中用温水浸泡下半身,并用湿毛巾擦浴上半身。
(3) 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不清或痉挛,这时应取昏迷体位。
在通知急救中心的同时,注意保证呼吸道畅通。
家庭急救措施家庭中的突发事件,给我们的健康带来危害,甚至生命危险。
掌握一些常见的急救措施,对病人的生命安全和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急救的原则:及时、准确、有效,在救治过程中,救护人员一定要保持镇定。
一.猫狗咬伤的急救措施:秋天,天气凉爽,但人们的着装依然是比较单薄。
如果,被猫、狗咬伤后,应立即进行伤口处理。
因为,猫、狗的唾液里有狂犬病毒,被咬伤的人,有患上狂犬病的可能性。
目前,狂犬病治疗无特效药物,死亡率高达100%。
急救步骤①如果伤口流血,流血不多的情况下,不急于止血。
因为,流出的血液可以将残留在伤口的猫狗的唾液一并带走。
对于渗血的伤口,尽量从近心端(伤口离心脏近的位置)挤压伤口出血,利于排除残留的唾液。
②用肥皂水或者等渗盐水反复冲洗,用干纱布或干净布料蘸干伤口。
再用70%酒精或碘酒消毒伤口和周围的皮肤。
如果现场找不到酒精或碘酒,可以用白酒替代。
伤口较深,更应反复冲洗,消毒,还需用3%过氧化氢(双氧水)冲洗,必要的情况,扩大伤口,不缝合,利于引流。
伤口处理后,尽快到医院或卫生防疫站注射狂犬疫苗。
二.烧伤的急救方法烧伤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是常见的损伤。
由热力所引起的组织损伤都称为烧伤。
如火焰、热液体、热蒸汽、热金属等,也包括电烧伤和化学烧伤。
根据烧伤的深度,我们可以分为一度烧伤(Ⅰ°);浅二度烧伤(浅Ⅱ°);深二度烧伤(深Ⅱ°);三度烧伤(Ⅲ°)一度烧伤(Ⅰ°)表现为烧伤表面红斑状,干燥,烧灼感。
3~7天可痊愈,短期内有色素沉着。
浅二度烧伤(浅Ⅱ°)烧伤处红肿,大小不等的水疱,水疱内含淡黄色液体,疼痛明显。
如果水疱剥脱,创面红润,潮湿。
1~2周内愈合,一般不留疤痕,多数有色素沉着。
深二度烧伤(深Ⅱ°)烧伤处有水疱但皮厚,去疱皮后,创面微湿,红白相间,疼痛较迟钝。
3~4周愈合,常留有疤痕。
三度烧伤(Ⅲ°)烧伤面无水疱,呈蜡白或焦黄色,甚至焦黑色,疼痛消失。
需要植皮才能愈合。
通常把一度烧伤(Ⅰ°)和浅二度烧伤(浅Ⅱ°)称为浅烧伤。
深二度烧伤(深Ⅱ°)和三度烧伤(Ⅲ°)称为深度烧伤。
另一种特殊类型的烧伤是呼吸道烧伤,临床上称为吸入吸入性烧伤,由于燃烧时烟雾含有大量有毒物质,吸入肺部,引起肺部腐蚀和全身中毒。
在火灾现场,由于人们紧张,恐惧,呼喊奔走,吸入过多的有害物质,导致死于吸入性窒息的多于烧伤。
现场急救:①迅速离开热源如果是火焰,伤者尽快灭火,脱去燃烧的衣物,就地翻滚,如果附近有水源,用水灭火更佳。
也可以用非易燃物质(棉被、毛毯)水湿覆盖,隔绝灭火。
切忌奔跑呼喊,以免蔓延火势,烧伤头面部、呼吸道的损伤。
也不可用双手扑打,避免烧伤。
热液浸渍的衣裤或者热液直接烫伤身体露出的部位,立即用剪刀将衣裤剪开,用水反复冲洗,将余热带走。
忌强行撕拉,将水疱撕破,增加感染的机会。
②保护受伤部位在受伤现场,尽量让受伤创面不再受污染和损伤。
用干净的纱布和布料覆盖上面或简单的包扎,立即送到附近的医院,切忌在伤面上涂抹任何有颜色的药物,不利于医生对烧伤深度的判断。
③保持呼吸道通畅火焰烧伤常伴有呼吸道受烟雾、热力等损伤,特别注意保护呼吸道通畅。
有呼吸道阻塞者,应及时气管切开。
④A。
如果伤势过重,应送往最近的医院,避免长途搬运,增加病情。
待病情好转后,在医护人员和医疗设备的陪护下,再转入较大的医院。
B.烧伤的患者,一般都有口渴的症状,可给与少量的淡盐水,不可给清水饮用,增加后期的休克症状。
如有极度口渴的现象,提示可能有休克的发生。
C.安慰鼓励受伤者,有利于病情稳定和恢复。
三.食物中毒的急救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多因细菌污染食物而引起的一种以急性胃肠炎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多是集体发病。
最常见的是细菌型食物中毒,另外还有病毒型,动物型和植物型食物中毒。
不同类型的食物中毒表现各不相同,但有其共同表现①有食用被污染的食物的病史。
②大多数人以胃肠道的表现为首发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③也有部分患者以神经系统为首发症状,多见于儿童。
起病急、症状重、精神差、嗜睡、昏迷、抽搐、体温高,严重者有休克发生。
由于多数病例发生在家中、集体单位或学校内,发病急,如果不能及时救治,会危及病人的生命。
急救方法:1.立即呼叫救护车赶往现场。
2.在等待救护车期间,如果病人没有呕吐和腹泻的情况下,让患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把手指伸进咽部催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3.出现呕吐和腹泻者,暂不用止吐和止泻药物,让其污染的食物排出体内,减少毒素的吸收。
4.如有呕吐和腹泻严重者,出现脱水现象,极易发生休克。
最好让患者饮用淡盐水,增加血容量,防止休克的发生。
对于已经发生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饮水,以免发生窒息。
5.由于肠道蠕动增加、肠道痉挛,患者发生腹痛,尽量避免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不利于医生诊断。
6.注意留取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有帮助医生对其病原的诊断和治疗。
四.气管异物的急救任何物品进入气管内均称为气管异物,常为幼儿、顽童在进食时间打闹、哭笑,戏弄,不留神异物随吸气而进入气管、支气管,多见于瓜子、花生仁、玉米、豆类,饭渣吸入气管。
成人很少见。
昏迷病人有时将呕吐物误吸入气管。
也有拔牙时误将牙齿吸入气管者。
这种情况非常危险,有时瞬间就会夺去幼儿生命,应立即做出判断,在送往医院的路上,进行抢救。
判断异物吸入气管,致使气管受到刺激,突然出现剧烈呛咳,异物堵塞气管时可有呛咳、弊喘、唇青紫,声嘶、面色苍白或青紫、以及异物阻塞声门时有呼吸困难、三凹征阳性、出冷汗、烦躁不安、失音,甚至窒息等。
异物堵塞一侧支气管时,出现咳、喘、弊,呼吸快而困难。
现场急救1。
首先清除鼻内和口腔内的呕吐物或食物残渣。
2。
让患儿俯卧在抢救者两腿间,头低脚高,然后用手掌用力在患儿两肩胛间脊柱上拍打,令其咳嗽呕吐出来。
若不见效,把患儿翻成仰卧,背贴抢救者腿上,然后抢救者用食指和中指用力向上向后挤压上腹部,压后放松反复进行,以助异物排出。
预防1。
幼儿、儿童,口腔内含有食物时,禁止戏闹、哭笑等,加强对孩子的管护与教育。
2。
三岁以下孩子不吃瓜子、玉米、花生等物。
宝宝摔跤后如何检查急救宝宝活跃自然是好事,但是受伤就在所难免了,宝宝跌跤后,妈妈首先要检查宝宝的伤处,首先排除骨折症状,确认不是骨折后,再进行伤口清理。
因此,妈妈需要先掌握一些急救处理方法:1、骨折家庭诊断:如果宝宝跌伤较重,会出现明显骨折征象。
剧烈疼痛,患肢运动受限;患区压痛极为明显;患部出现肿胀,皮肤变色;在关节脱位和严重骨折时,发生肢体变形。
相应对策:如肢体活动不能自如或明显受限,跌伤部位出现明显肿胀、畸形等,此时应马上去医院。
在去医院过程中,应避免挪动骨折部位。
如四肢骨折,应找一块木板将骨折两端固定于木板上;如腰部或胸背、肋骨骨折,应找一副担架,担架上放一块木板,或直接用木板将患儿抬到医院,尽快诊治。
切忌背着或抱着伤儿移动,否则可能会因骨折部位活动错位而损伤神经、血管,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针对骨折处出血,送医院前可以采用压迫止血或橡皮筋管、橡皮带环扎肢体止血。
每隔30分钟左右放松一次,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肢体缺血坏死。
2、擦伤宝宝擦伤以肘部、手掌及膝关节处为多见,一般表现为出血和皮肤破损。
相应对策:如果擦伤很浅,创面比较干净,范围较小,为了使创面结痂,只需在伤口周围皮肤涂一些碘酒,然后用干净消毒纱布包扎一下即可。
如果伤口有泥土或污物,则要用生理盐水或冷开水冲洗干净,然后在涂些碘酒,然后涂上一些抗菌软膏,外敷纱布包扎。
若2-3天内局部无红、肿、痛等炎症现象,就结痂痊愈。
如果擦伤面积太大,伤口上沾有无法自行清洗掉的沙粒、脏物,或受伤位置重要(如脸部),建议父母及时带孩子去外科做局部清创处理,并注射破伤风针剂。
3、脚踝扭伤最容易扭伤的部位是脚踝,所以宝宝学步时、户外活动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宝宝的脚。
扭伤后的表现:可表现为受损的关节肿胀,活动受到限制;疼痛与触痛,会随着患部的活动而增强;肌肉会不自主地痉挛;几天后伤处还会出现青肿。
相应对策:宝宝刚刚扭伤时,要将扭伤处垫高,避免患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