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研究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研究论文

编号
准考证号
2009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学校心
理咨询员资格认证
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研究论文
区(县)建邺区
学校南京市南湖第一小学
姓名夏敬球
对小学生厌学心理个案分析
一、案例陈述
王某,男,10岁半,小学三年级学生。

智力水平属于中上等,二年级时转入本校,由于基础较差,成绩不太理想。

性格比较内向,人乖巧,像个小女孩。

父母亲均做生意。

他嗓音条件较好,音色不错语感也很好,说起话来,读起书来,都在告诉人们可爱的百灵鸟就在大家身边。

因此被老师和同学誉为“小可爱”。

在老师们的关心下,他快乐成长,成绩也慢慢提高了,学习劲头挺足。

进入三年级后,王某的父母离异,都重建了家庭并忙于生意,把他寄养在姨妈家,王某的姨妈对孩子也十分放纵,她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晚上吃过晚饭后,为图家中清静,经常催着孩子出去找同学玩,王某上课注意力分散,课堂上也难得见到他那专注的神情,难得听到他美妙的嗓音,和同学之间相处越来越不融洽,经常为一点小事情斤斤计较,设置动手打人,同学们不是很喜欢他。

王某的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期中测验两门主课均不及格,同学嘲笑他,父母责怪他。

这给他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一拿起书就觉得头晕,并逐渐变得抑郁、自卑、厌学。

我本学期刚接这个班级,对这些情况都不是很了解,这些信息是陆陆续续从上学期任课老师那里获得的,曾今我和王某进行了一次正面沟通,发现这个孩子对他人的抵触心理很强,仅凭借一般的说教和训斥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需要从心理疏导的方式着手,找准症结,对症下药。

二、理性分析
王某的变化从一个侧面说明孩子的心理发展因素和遗传无关,可以证明孩子在父母离婚之前的心理发展是很正常的,于是我们便开始着手对孩子所处的社会环境入手,先来看孩子的学校教育方面,从教师的关注的情况来看,对学生的关注点落在了家庭上。

经过多方取证,发现这个孩子所处的家庭正处于崩溃的状态,两边都不要这个孩子,这个孩子现在和姨妈的接触较多,而这个孩子的姨妈是一个“麻将摊”
的东家,无法给孩子完整的教育,我们觉得家庭教养很不到位,家庭氛围则是体现在“二八杠推牌九”中,成天烟雾缭绕,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极为不利。

王某的厌学症无疑是家庭不良因素影响的结果。

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生特别是低、中年级学生,其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很大。

父母都很少把孩子的学习放在心上,对王某成绩下降不查明原因,不进行引导,而是简单粗暴地责怪他,使他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加上父母各自有了自己的生活,忽略了对他的关怀、照顾,而姨妈也只图清闲,基本不过问他的学习情况,处于这样的一种家庭氛围,在孩子看来,自己只是一个多余的人,学习成绩好坏无所谓,反正爸爸妈妈不关心,加上姨妈的家里有一个“麻将摊”,对孩子的身体发展,尤其是心理健康发展不利。

爱里克森认为,孩子发展到6、7岁到12岁的时候,没有什么做不了的,但是不久,他们开始与别的孩子展开竞争,不可避免地遇到成功或失败,如果体验到成功,他们的竞争意识就会不断增强,反之则对以后的倾向都不高。

从我对王某的观察和了解中,我发现这个孩子在别的孩子竞争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障碍,导致每次都是这个孩子失败,在经历多次的失败之后,他所得到的是其他孩子的的嘲笑,这让自尊心本来就很强的他有些“恼羞成怒”,开始动用武力来维护自己的尊严。

我们觉得:父母的主导倾向是什么,对孩子有何期望和要求,往往是孩子愿不愿意学习和怎样去学习的指示器。

因此,矫治王某的厌学症,关键要从改变家庭环境入手,帮助王某的家长切实认清教育子女学习的意义和责任。

三、解决对策
1、厌学的倾向表现在王某身上,但其直接原因却在于家长的放纵自流,不闻不问。

因此,我及时同孩子的爸爸妈妈取得联系,全面介绍和分析王某近来的学习变化,充分肯定其优点和长处,委婉地指出由于家庭的影响而导致孩子厌学的情况,告知家长家庭对孩子心理发展和健全的人格发展感有及其重要的作用,晓之以理,融之以情,力求引起家长的重视和警惕。

2、教师抓住王某这一典型事例在全班进行教育,引导同学们围绕“学习为了什么”的问题进行讨论,使大家明确少先队员到底应该怎么办?学习到底为了
谁? 是不是学不学无所谓?不仅对王某是一种教育,而且对激发全班同学的学习动机也有积极意义,培养孩子的勤奋感,进而培养孩子的信心。

3、适当组织几名学习好的同学或班干部定期到王某家中帮助他补习功课。

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给王某以具体的帮助和监督,另一方面也是对家长的暗中提醒和促进。

在采取这种措施之前,事先征得了家长的同意。

4、教师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增加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生动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大力开展课外活动,通过课外活动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和对学习的吸引力。

这种课内外学习气氛的不断改善和活跃,对于调动王王的学习热情,克服厌学情绪,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5、放大他的优点,调动他的积极性。

利用他的优势,给他创造机会,如让他带早读、做节目主持人等,教师配合家长多关心他的生活,让他打消“自己是个多余的人”的念头。

经一段时间的辅导,王某学习态度较以往认真,逐渐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家长也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父母亲也时常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

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在年级组的朗诵比赛中还得了优胜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