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痛苦的是,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

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

你想想,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

最让小沙耿耿于怀的是,每次剃完头,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给“害人精”。

(1)查字典填空。

“惯”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

它在字典中的意思有:①纵容(子女等)养成不良习惯或作风;②习以为常,积久成性。

“惯”在“习惯”一词中的意思是________,我能用它的另外一个意思组词:________。

(2)老师傅剃头时________让小沙吃尽苦头,小沙因为________而痛,又因________而痒。

小沙剃头时的感受我们可以用“________”这个成语来概括。

(3)用画线的词语写一句话。

(4)文中“害人精”指的是谁?为什么这样称呼他?【答案】(1)G;guan;②;娇惯(2)推剪;常常咬住一绺头发不放;碎头发掉在脖子里;如坐针毡(3)小弟弟喜怒无常,一会儿哇哇大哭,一会儿哈哈大笑。

(4)文中“害人精”指的是老剃头师傅。

这样称呼他是因为老剃头师傅剃头时让小沙感到很痛苦,还收取双倍的钱。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汉语拼音、音序、字义等方面的知识。

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惯,音节 guàn ,音序为G,应先查字母G,再查音节guan。

习惯的惯,应该是习以为常的意思。

可以用纵容这个义项,组词为惯坏、娇惯等。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小沙的头发被推剪夹住,所以剃头让他吃尽了苦头,碎发落进脖子里,又让他感觉很痒,根据头发像针一样刺,可以用“如坐针毡”来形容小沙的剃头感受。

(3)一会儿……一会儿……,这个关联词表示并列关系,用于描述不定时地先后发生的两件事。

可以写:小弟弟喜怒无常,一会儿哇哇大哭,一会儿哈哈大笑。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G、guan、②、娇惯(2)推剪、常常咬住一绺头发不放、碎头发掉在脖子里、如坐针毡(3)小弟弟喜怒无常,一会儿哇哇大哭,一会儿哈哈大笑。

(4)文中“害人精”指的是老剃头师傅。

这样称呼他是因为老剃头师傅剃头时让小沙感到很痛苦,还收取双倍的钱。

【点评】(1)本题考查用音序法查字典的能力。

先根据所查字的音节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找到所在的音序,然后找到汉字的音节所在的页码,即可找到所查的字。

根据字典正文对汉字的解释,可以得到字义、组词等帮助信息。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本题考查造句的能力。

先明白划线词语的意思,根据文中的用法,写出一个形式相仿、内容合理的句子即可。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颐和园》片段,完成练习。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1)颐和园长廊的的特点是________。

(2)为了说明长廊的特点,作者采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说明方法。

(3)《颐和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景方式,在本段中能体现这一方法的词语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1)长、还有长廊柁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房间多。

(2)列数字;作比较(3)进了;绕过【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

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长、还有长廊柁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房间多。

(2)列数字、作比较;(3)进了、绕过【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赵州桥非常雄伟。

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1)本段中画线的句子是________句,起到了________的作用。

(2)“这种设计”是指: ________。

(3)这种设计的优点是: ________。

【答案】(1)中心;总领全文(2)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3)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解析】【分析】(1)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2)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中心;总领全文;(2)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3)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点评】(1)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2)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荷花(节选)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1)从“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句话中可以知道荷叶数量________,颜色是________的。

为了形象地告诉我们荷叶的形状,作者还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你能给“冒”字换个意思相近的词语吗?(至少两个)(3)我们看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①刚开的白荷花:________。

②全开的白荷花:________。

③将要开的花骨朵儿:________。

(4)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呢?()A. 因为公园里的荷花是活生生的真实景色,那么看上去就像一大幅活的画。

B. 因为画家的本领很了不起,把荷花画活了。

C. 因为画家的本领很高超,把荷花画得栩栩如生。

【答案】(1)多;碧绿;荷叶;大圆盘(2)钻,伸(3)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4)A【解析】【分析】(1)从“挨挨挤挤,碧绿”可以知道荷叶数量多,颜色绿。

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荷叶”比作“大圆盘”。

(2)冒的意思是“透出;往上升。

”找出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即可。

(3)仔细阅读文章,可以从第一自然段找到答案。

(4)仔细阅读文章,根据题目抓住文章主要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故答案为:(1)多;碧绿;荷叶;大圆盘(2)钻,伸(3)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花瓣儿全展开了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4)因为公园里的荷花是活生生的真实景色,那么看上去就像一大幅活的画。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句子的理解能力。

做题抓住关键性的词语进行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词语的理解能力。

做题时要先理解词语的意思,再写出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做题时要仔细阅读文章,根据题目要求进行筛选。

(4)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做这类题目的方法是:找出双引号里的内容出现的段落原文,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联系上下文、主旨句、关键句等,去分析归纳要点。

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

那里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尤其是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的一条条玉带。

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秀丽——________ 神秘——________(3)从文中找出与下面句子意思相符合的词语。

①形容姿态多种多样。

________②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

________(4)第二自然段是围绕“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把云雾分别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想想庐山的云雾还会变成什么,仿照第三自然段写一句话。

6.【答案】(1)掠;赔;欺(2)欣赏;争论;美丽;气愤(3)只;个;把;条(4)吸引人们坐他们的船(5)中国船;热爱祖国【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

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

(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量词的掌握情况,这道题是让填量词,量词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填空时要按语言习惯合理搭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