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法复习题

民法复习题

名词:1、民事法律关系:是指根据民事法律规范确立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是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2、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3、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是指于民事行为成立时其是有效还是无效尚不能确定,还待其后一定事实的发生来确定其效力的民事行为。

4、表见代理:是指行为人无代理权,而以本人的名义与第三人为民事行为,但有足以使第三人相信其有代理权的事实和理由,善意相对人与行为人实施民事行为的,该民事行为的后果由本人承担。

5、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于一定期间内不行使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请求权,就丧失该项请求权的法律制度。

6、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7、意思表示不自由:是指表意人所为的意思表示不是出于自己的自由意志,即其意思的形成是因受到不正当干预而非自由形成的。

8、物:是指民事主体能够实际控制或支配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物质资料。

9、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个人生活秘密、私人行为自由和私人领域不受非法干扰的人格权。

10、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简答:1、简述我国民法的平等原则。

《民法通则》第3条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

平等原则是由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性质决定的。

因为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就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这就必然要求法律赋予主体平等的地位。

平等原则是民法的首要原则。

因为社会成员只有在平等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关系,才为民事关系,赋予主体平等的地位是民法特有的调整方法。

平等原则的体现:(1)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平等。

(2)民事主体平等地依法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

(3)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受法律平等保护。

(4)民事主体的民事责任平等。

2、什么是我国民法的渊源?我国民法的渊源有哪些?我国民法的渊源主要是指国家有关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有关民事的规范性文件。

主要包括:(一)法律(1)宪法(2)民事基本法(3)民事单行法和其他法律中的民法规范(二)法规(三)规章(四)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五)国家认可的习惯3、什么是监护?监护人的职责有哪些?监护是指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设立保护人的制度。

监护人的职责有:(1)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2)按理被监护人的财产;(3)管理和教育被监护人;(4)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

4、简述我国民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

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诚实信用的原则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应讲诚实、守信用,善意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诚实信用原则体现在:(1)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要诚实,不弄虚作假,不欺诈,正当竞争;(2)民事主体应善意行使权利,不以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的方式来获取私利;(3)民事主体应信守诺言,不擅自毁约,严格按法律规定和当事人的约定履行义务,兼顾各方利益;(4)在当事人约定不明确或者订约后客观情形发生重大改变时,应依诚实信用的要求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5、我国民法通则对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如何分类的?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自己的独立行为取得和行使权利、设定和履行义务的资格。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根据自然人的年龄和精神状态,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三种情况:(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第一、民法通则第11条第1款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二、民法通则第11条第2款规定,“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第一、民法通则第12条第1款规定,“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二、民法通则第13条第2款规定,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3)无民事行为能力第一、《民法通则》第12条第2款规定:“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第二、第13条第1款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6、无效民事行为有哪几种?无效民事行为是指因根本不具备民事行为的生效要件,自始确定的、当然的、完全不能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为。

根据《合同法》等法律的规定,无效民事行为有以下几种情况:(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单方行为;(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所为的损害国家利益的民事行为;(4)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民事行为;(5)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民事行为;(6)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7)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民事行为。

单选:1、下列不属于我国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有A、甲、乙两公司之间发生的租赁合同纠纷B、李某与其姐姐之间发生的继承纠纷C、刘某与其所工作的公司之间发生的知识产权纠纷D、张某与交通队因罚款数额产生的纠纷2、甲知其房屋南边邻地将建一高层楼房,但是佯装不知,将房屋售与乙。

一年后,南边高楼建成,乙之房屋受不到照射,在此例中甲违反了民法的哪一项原则?(5)权利不受侵害原则B、平等互利原则C、情事变更原则D、诚实信用原则3、下列情形中属于民事法律事实的是A、下雪B、做作业C、离婚D、请朋友吃饭4、李某和王某签订了一份合同,约定李某先为履行,而后王某履行,李某在自己还没有履行的情况下,请求王某履行,王某予以拒绝,这时王某所行使的权利是A、抗辩权B、绝对权C、形成权D、请求权5、1996年5月,冯敏因受单位行政处分而离家出走,一直下落不明。

2002年6月其妻王慧向法院起诉,要求离婚。

同月,冯敏所在单位欲将其除名,亦向同一法院送交了宣告冯敏死亡申请书。

下列有关该案的表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A、法院应判决离婚,但不应判决宣告死亡B、法院应判决宣告死亡,使冯敏与王慧的婚姻关系自然解除C、法院可以判决离婚也可以判决宣告死亡D、法院可以在判决离婚的同时判决宣告死亡6、诉讼时效中止后,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A、不再计算B、继续计算C、重新计算D、届满7、张三在未经公司授权的情况下,用自己搞到的盖有公司合同专用章的空白合同书,擅自从某工厂订购一批货物。

该行为的性质是:(1)无权代理行为,行为后果由张三自己承担(2)违法代理,由张三和公司承担连带责任(3)滥用代理权的行为,由张三承担责任D、无权代理行为,但为了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应由公司承担责任8、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在条件不成就时,该民事法律行为A、开始生效B、继续有效C、失去效力D、开始无效9、下列选项中能够成为民法上的物的是A、钻石B、空气C、镶在嘴中的假牙D、商标10、教授甲举办学术讲座时,在礼堂外的张贴栏中公告其一部新著的书名及价格,告知有意购买者在门口的签字簿上签名。

学生乙未留意该公告,以为签字薄是为签到而设,遂在上面签名。

对乙的行为应如何认定?A、乙的行为可接待室为购买甲新著的意思表示B、乙的行为构成重大误解,在此基础上成立的买卖合同可撤销C、甲的行为属于要约,乙的行为属于附条件的承诺,二者之间成立买卖合同,但是需要乙最后确认D、乙的行为并非意思表示,在甲乙之间并未成立买卖合同11、委托代理人选定的转托代理人是A、被代理人的代理人B、委托代理人与被委托代理人的代理人C、委托代理人的代理人D、委托代理人的代理人或者被代理人的代理人12、《民法通则》规定的长期诉讼时效是A、10年B、20年C、30年D、50年13、下列情况不属于诉讼时效中断事由的是A、债务人同意履行债务B、权利人的代理人向债务人提出请求C、权利人因不可抗力而不能起诉D、权利人申请仲裁14、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不包括A、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行为B、民事行为发生时显失公平C、基于重大误解所实施的民事行为D、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当事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为民事行为,并因此给该对方当事人造成损害15、王某,14岁,智力超群,天资聪明,为某大学学生。

则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王某是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C、无民事行为能力人D、可以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民法”一词来源于A、查土丁尼《民法大全》B、《拿破仑市民法典》C、罗马法的市民法D、罗马法的万民法2、对合同的内容当事人可自由协商,这体现了民法的A、平等原则B、私法自治原则C、公平原则D、诚实信用原则3、下列不属于事件的是A、甲死亡,其女继承其财产B、家中失火,乙珍藏的名画被烧毁C、丙将自己的书送给丁D、戊出车祸去世,其妻子已另嫁他人4、下列何种权利的权利人可以凭借自己的意思表示使法律关系发生变动?A、撤销权B、支配权C、主权利D、抗辩权5、于某刚满16岁时,即自初中辍学进入父亲所在的工厂当临时工,每月收入800多元,除交给父母一部分作为生活费外,其余全部都积攒下来,不到1年时间就有了1000多元的积蓄。

在未征得父母同意的情况下,于某自作主张买了一套西服,花了近1000元,由于父母反对,于某决定向商场退货,但商店不同意退货。

下列有关此案的表述正确的是:A、于某的行为是无效的民事行为,商场应当退货B、于某的行为是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于某有权要求退货C、于某的行为是可变更的民事行为,于某有权要求退货D、于某的行为符合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是有效的民事行为,商店有权不予退货6、陈兴夫妇在儿子陈华周岁生日时到红星照相馆为儿子拍照纪念,摄影师刘某翻拍了陈华的底片,后将其卖给个体户张某做挂历用。

张某又将该底片卖给兰星香皂厂作婴儿香皂广告之用。

在本案中,侵害陈华肖像权的侵权人是谁?A、刘某和张某,不包括兰星香皂厂B、张某和兰星香皂厂,不包括刘某C、刘某和兰星香皂厂,不包括张某D、刘某、张某和兰星香皂厂7、王二户籍所在地在A市,后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零3个月,在B市服刑期满后到C市亲戚家居住14个月后,现在D市打工已5个月。

目前,王二的住所是:A、A市B、B市C、C市D、D市8、某报社在一篇新闻报道中披露未成年人甲是乙的私生子,致使甲倍受同学的嘲讽和奚落,甲因精神痛苦,自残左手无名指,给甲的学习和生活造成重大影响,按照我国现有法律的规定,对该报社的行为应如何认定?A、是如实报道,不构成侵权B、侵害了甲的名誉权C、侵害了甲的姓名权D、侵害了甲的身体权9、2000年6月17日,于某所乘的客轮触礁沉没,生死不明。

于某的利害关系人若申请宣告于某死亡,最早应是哪一天才能向法院提出申请?A、2002年6月17日B、2002年6月18日C、2004年6月17日D、2004年6月18日10、关于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均始于成立,终于解散B、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范围完全相同C、法人并不具有某些专属于自然人的权利能力D、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范围和自然人基本一致11、李玉于1999年1月1日向刘文借了2千元钱,约定了2000年1月1日还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