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的世界

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的世界

.
探究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资本主义世 界体系形成
20世纪初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
经济 组织
.
【单元小结】


政治、经




济不平衡





资 整关 生组









国家代表 垄断利益
(人以类上进材入料电气说时明代什)么但问资题本?主义列强之
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产生了以纺织工业、机 器制造业、铁路运输业和煤炭工业等为主的工业群。 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方面带动了一个新工业群的出现, 如电力工业、电器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汽 车工业等;另一方面 也使旧的工业部门由于生产技 术的改造而得到飞跃发展,钢铁工业就是一个突出 的例子。这不仅是一个量的增长,而且是质的突变。 因为重工业的发展使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结构 发生了变化,它们开始由轻工业为主导转化为重工 业为主导,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并为其工业的进 一步发展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世界史》
——《世界史纲》下册
.
第四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阶段(1870年以后—一战结束)
经济方面: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19末20初)
国际方面: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思想方面: 列宁主义(无产阶级)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政治方面: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第二国际 亚洲、非洲、美洲民族解放运动(亚洲的 觉醒——包括中国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
1.历史背景: (1)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促进世界经济联系; (2)客观条件: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和电信工具的创新。 (3)对外政策:国力提升;殖民扩张,瓜分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世界一体化的表现: (1)基础(框架): 资本主义市场。 (2)手段(途径): 国际贸易、殖民主义。 (3)主要内容: 物资交流、人口迁徙、文化交流、社会形态的冲突。 (4)形成时间: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材料二:垄断并不排斥竞争……因此,发展科技, 广罗人才,成为重要手段,从而,使科技与生产更为 直接的结合起来,推动生产力的更大发展。
——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
.
对 内
垄断 组织 的影 响
对 外
经济
政治
殖民 扩张 国际 格局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垄断组织的利益代表者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构成现代物理学的基本 理论框架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19C70年代——)
德国人 西门子 美国爱迪生 美国人 贝尔
德国人
发电机
无线电报 内燃机、柴油机
美国莱特兄弟 瑞典人诺贝尔
炸药
(电力--发电机、电灯、电影等;交通--汽车、轮船、飞机;通讯-电话、电报;石油化工--炸药、塑料、绝缘材料、人造纤维等;新 兴工业部门--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石油工业、化学工业等)。
垄断组织形成
经济思想 自由主义取代重商主义
技术基础 实践经验 规 模 英国 欧美国家
自由主义盛行; 国家干预(凯恩斯主义)形成
科学与科技结合
先进国家同时进行
世界体系 初步形成
.
最终形成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
第二次工业革命 前后英国煤产量
第二次工业革命前 后英国生铁产量
1、生产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形成国际垄断集团,要求从经济上 瓜分世界,加紧对外侵略扩张,资 本主义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使世界政 治格局发生巨大变化,重新瓜分世 界的矛盾加剧
.
“1870年以后的三十多年间,世界贸易
额增长了三倍左右。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
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生产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
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
.
如何评价近代世界一体化? (1)实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或世界体系)的形成 (2)积极性:客观上是历史的进步,推动世界发展。
①各地区之间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与融合,世界动植 物物种广泛交流,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②促进国际劳动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生产的 社会化程度提高。
世界劳动分工 粮食、原料生产---主要集中在第三世界国家 的基本格局: 工业生产---主要集中在欧美日发达国家




更多的原料市 场和投资场所
向外 扩张

资本主义经

济迅速发展
工人队伍壮大


电 气 时 代
生 产 力 提 高
运动走向高潮
社会主义 运动新发展
争夺霸权 和殖民地
帝国主义矛盾激化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 工人阶级政党建立 第二国际成立

法 俄英

德 奥德

矛 矛矛

盾 盾盾


.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完成
垄断组织出现后带来了 哪些重大影响?
.
垄断组织──大企业之间为控制生产与市场以
获取更大利润而结成的经济联合体。这种控
制是通过订立各种协议规定价格、划分市场、
分配产量来实现的。
1.垄断的方式
兼并或相互联合
2.垄断的表现
控制某一种或几种产品的产量、 价格和市场
3.垄断的目的
追求更多的利润
.
2、垄断组织的形成过程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19c70年代--20c初(1914-1918年一战)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迄今的世界历史,影响最 大、最深远的,是这个时期科学技术的空前发展和 由此带来的生产力的巨大飞跃。由第一次工业革命 所开启的工业文明迅猛地从“前现代”向“现代” 转变。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跨入 电气时代,从棉花时代进入钢铁时代,从平面运输 时代步入立体运输时代。人类社会经过漫长而缓慢 的演化,终于大踏步地跨进了现代文明的大门。正 如哈贝马斯所说,这种现代观“由科学促成,它相 信知识无限进步、社会和道德改良无限发展。”
.
④现实主义文学 ⑤后印象派绘画:凡高“扑向太阳的画家 ”《向
日葵》; 塞尚“现代绘画之父”
.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简要版)
第一次 起止时期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第二次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中期
开始部门 棉纺织业
重工业
动力机器 经济结构
改良蒸汽机的使用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轻工 业国家
发电机内燃机
工业居主导地位,重工业为 主的工业化社会建立
生产组织 资本主义工厂制确立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①多国交
叉进行
第一台实用电动机
②科学与
制成发电机
技术紧密
发明了电动机
结合 ③速度快,
创建第一个发电站 多为重工 业
.
近现代物理学成就及意义
自由落体定律
匀速运动、匀加速运动 用自制的望远镜证明 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为经典力学 奠定基础
证明哥白尼的“日心说”的正确性
1687《自然哲学的数学 原理》(物体运动三大 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①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不平衡
②资本主义列强与亚非拉之间不平衡.ຫໍສະໝຸດ 列强之间矛盾加剧 民族民主运动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生产力: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进入电气时代,工业结构 重大变化(新兴工业部门,重工业成为主导)。 2.生产关系:垄断和垄断组织,出现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 进一步发展;促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政 治制度更加完善。 3.社会主义运动进一步发展:工人运动的新发展(利用议 会,合法斗争);列宁主义诞生。 4.国际关系: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狂潮。争夺殖民地和 霸权的斗争剧烈,一战爆发。 5.世界面貌:电气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结构, 物质财富增加,精神生活丰富多彩。 6.世界市场:世界紧密联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根本原因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第加 二 强生 次产 工社 业会 革化 命趋 的势 推 动
集生
中产

企和

垄(
19
业 间 竞 争 加

到一定 程度








断世
资纪 本末
主世

纪 初
20
影 响

产)
生 首先产生
于新兴工
形式:卡特尔、辛 业和钢铁
直接原因 . 迪加;托拉斯
工业
材料一:垄断组织出现后,企业规模大了,在生 产和经营方面可以产生一些优越性,比如:垄断组织 出现后,可以充分利用拥有的大量生产资料,用最高 效率的机器设备进行生产;大规模的生产可以实行更 有效的社会分工;有条件设立自己的科研机构,利于 技术改造;推动企业努力去了解市场、研究市场,自 觉去接受市场,以减少生产的盲目性。
③促进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扩大
.
如何评价近代世界一体化
(3)消极性:扩大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 致19C末国际关系的日趋复杂
①扩大了资本主义世界与亚非拉国家间以及资本主义工业 国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②导致亚非拉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③导致资本主义列强间的矛盾和冲突加剧乃至形成军事对 抗和战争
.
一、什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