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大动物疫病的处置规范

重大动物疫病的处置规范

2月10日前上报
全国畜牧兽医总站
1月30日前上报
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
1月20日前上报
地市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
1月10日前上报
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
三、疫情报告形式和要求
(一)疫情报告形式 1.形式:报表,需要文字说明的,要同时报送 文字材料. 2.主要方式:使用动物防疫网络软件通过互联 网逐级上报.
三、疫情报告形式和要求 (一)疫情报告形式
(二)疫情报告的总体要求
1.疫情快报表填写及录入要求
2.疫情月报填写及录入要求
3.无疫情月报表录入要求
第二节 隔 离 一、隔离的意义 二、隔离的对象和方法
隔离——是指将疫病感染动物、疑似感染动物 和病原携带动物,与健康动物在空间上隔开,并 采取必要措施切断传染途径,以杜绝疫病的扩散 的一种手段。
重大动物疫病处置规范
重大动物疫病的处置规范
内 容 提 要
一、疫情报告 二、隔离 三、封锁 四、染疫动物的处理
第一节 疫情报告
一、疫情报告制度
二、疫情报告时限
三、疫情报告形式和要求
动物疫病的类型
• 动物疫病是指如不及时治疗和控制就会造 成流行和爆发的某些动物的疾病。 • 据估算,目前中国内地每年因畜禽疫病造 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00亿元以上。 • 动物传染病-主要由细菌和病毒两大类病原 微生物引起。 • 动物寄生虫病-寄生虫可以暂时或永久地寄 生在宿主的体内或体表。
一、染疫动物的扑杀
1.扑杀计划
⑴制定扑杀计划的内容:①扑杀方法,②扑杀地点,
③扑杀顺序,④扑杀需要的人力,⑤设施、器具。
⑵制定扑杀计划时应注意的因素
★饲养场的布局、设施、器具 ★被扑杀动物的数量、种类、和具体位置。 ★扑杀使用的方法。 ★扑杀开始和结束时间 ★扑杀现场需要清理的物质 ★扑杀场地远离易感动物
(2小时内)
初步认为属于重大动物疫情的
(二)月报
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 部门(农业部)
每月20日前上报
国家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每月15日前上报
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每月10日前上报
地市州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每月5日前上报
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年报
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 管理部门(农业部)
1.形式:报表. 2.主要方式:通过互联网逐级上报. 3.重大动物疫情报告包括的内容:
①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染疫、疑似染疫动物种类和数量、同群动物数量、免 疫情况、死亡数量、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情况; ③流行病学和疫源追踪情况; ④已采取的控制措施; ⑤疫情报告的单位、负责人、报告人及联系方式。
二、封锁区的划分
1.疫点:发病畜禽所在地点. 2.疫区:以疫点为中心,半径3公里内的区域.
3.受威胁区:距疫区周边3-5公里内的区域.
4.非疫区:是指经动物防疫部门实行严格的疫病
监测,有定期的疫情报告,确认在3-5公里半径内,
至少21天未发生国家规定的重大动物疫病,该区域
可认定为非疫区。
三、封锁的实施和组织
2.对可疑感染家畜:未发现任何症状,但与病畜及其
污染的环境有过明显的接触的畜禽.
★根据该传染病的潜伏期长短决定隔离观察时间长短 . ★限制其活动,详细观察,必要时采取紧急预防接种
或用药物预防。
3.对假定健康家畜 (周边还没有出现任何症状的)
加强防疫消毒、紧急免疫接种或药物预防 。
第三节 封锁 内容提要
(2)动物疫情实行逐级报告制度。 直接报告 全国畜牧兽医总站 国家测报点1 逐级报告 直接报告
省动物防疫监督机构
逐级报告 地(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 逐级报告 县动物防疫监督机构
国家测报点2
二、疫情报告时限
(一)快报 1.发现发生一类或者疑似一类动物疫病; 二类、三类或者其他动物疫病呈暴发性流行; 新发现的动物疫情; 已经消灭又发生的动物 疫病,在24小时内快报至全国畜牧兽医总站。 在12小时内全国畜牧兽医总站报告国务院畜牧
二、尸体的无害化处理
什么叫做无害化处理? 无害化处理——是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等方法处理带有或疑似带有病原体的动物尸体、 动物产品或其他物品,达到消灭传染源,切断 传染途径、破坏毒素,保障人畜健康安全。
封锁的对象、原则
1.封锁 ——是指某一疫病爆发后,为切断传染
途径,禁止人、动物或其他可能携带病原体动物 在疫区与其周围区之间出入。
2.封锁的对象: 一类疫病或当地新发现的疫病 或二类、三类疫病暴发流行时。
3.封锁程序
县级(含)以上人民政府发布和解除封锁令。 跨行政区域发生疫情的,由共同上级畜牧兽医 行政管理部门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实行封锁。
第四节
染疫动物的处理
扑杀计划 实施扑杀的人员要求 扑杀顺序 扑杀方法 扑杀方法的选择
染疫动物的扑杀
内 容 提 要
尸体的无害化处理
一、染疫动物的扑杀
扑杀 ——将疫病感染的动物(有时包括可疑感染
动物)全部杀死并进行无害化处理,以彻底消灭
传染源和切断传染途径。
1.扑杀计划
⑴扑杀计划的内容
①扑杀方法, ②扑杀地点, ③扑杀顺序, ④扑杀需要的人力, ⑤设施、器具。
包括特别重大动物疫情。
1.任何单位和个人,一旦发现动物疫病或疑似传染
病时,必须立即报告当地动物防疫检疫机构。
2.疫情报告的管理 (1)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实施辖区内动物疫情报告 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主
管本行政区内的动物疫情报告工作;
★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国动物疫情 报告工作,统一公布动物疫情。 ★未经授权,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 公布动物疫情。
(二)疫情报告的总体要求
1.疫情快报表填写及录入要求
(1)填表单位、填表人、负责人、联系人、联系电话、 填表日期,按实际情况填写。 (2)文字材料的填写该次疫情的发生情况,现存栏的 易感动物的种类,数量等有关内容,将文字材料录入 计算机时,不能超过50字。 (3)病名:应填写该病的正规名称,不得填写俗语, 所在下拉菜单中选择病名。若是临床诊断,要有详细 的诊断报告,诊断报告要有负责人签字,并存档,以 便查阅。
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农业部)。
2.重大动物疫情的报告
报 告
国务院
(4小时内) 报 告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报 告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
(1小时内) 报 告
省(自治区、直辖市) 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
报 告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所 属动物防疫监督机构
(1小时内) 报 告
报 告
省(自治区、直辖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
一、疫情报告制度
★动物疫情——是指动物疫病发生、发展的情况。
★动物疫情报告——按照政府规定,兽医和有关人员
及时向上级领导机关所作的关于疫病发生、流行情况
的报告。
★重大动物疫情——是指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 发病率或者死亡率高的动物疫病突然发生,迅速传 播,给养殖业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危害,以及 可能对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危害的情形,
1.当地人民政府组织对疫区实施封锁。 2.疫点内严禁人员的进出,对与病畜密切接触过的 人员实行隔离观察. 3.在疫区周围设置警示标志,在出入疫区的交通路 口指派专人,配备消毒设备,建立临时性检疫消毒站, 禁止易感性畜产品运出,对出入人员和车辆进行 严格消毒。 4.对疫区、受威胁区内的易感动物实施紧急免疫接 种,密切观察疫情动态,实施疫情监测;疫点、疫区 实行严格消毒。
重大动物疫病封锁示意图
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处理工作流程图
重大动物疫情责任追究路线图
四、解除封锁
在最后一头患病动物消失(含痊愈或处理)后,经 过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后(一般定为21天),再无新病 例发生时,经过全面的终末消毒后,可以由宣布封 锁的人民政府宣布解除封锁。 解除封锁的条件: ①传染源已经被消灭(治愈或死亡); ②通过各种措施消灭了传染源排于外界环境中的病 原体; ③所有易感动物都通过一个该传染病最长潜伏期, 而无新病例发生。
(7)诊断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可直接单击录入
框右侧的下拉按扭进行选择,若下拉按钮中无所选择 的诊断方法,在可直接手工录入。
(8)诊断单位:对疫病进行诊断并出具诊断报告的单 位名称。 (9)诊断液提供单位:提供诊断液的单位名称。 (10)控制措施:选择代码进行填写。 (11)存栏数:发生疫情时的规模场或散养户饲养的 易感动物数。 (12)发病数:发生疫病的动物数。 (13)死亡数:该种动物因染疫导致的死亡数。 (14)扑杀数:根据实际扑杀情况填写,不包括因病 死亡数. (15)疫病发现时间:发现疫病的时间。 (16)确诊时间:该病被确诊的时间。 (17)备注:对需要说明的几项进行补充说明.
一、隔离的意义
便于管理消毒,中断流行过程,防止健康畜群 继续受到传染,以便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就地 扑灭。
二、隔离的对象和方法
1.病畜:有典型症状或类似症状,或其他特殊检查 呈阳性的畜禽. ★在患病动物较多时,集中隔离在原来栏舍内. ★在患病动物较少时,将患病动物移出. ★严密消毒、加强卫生和护理工作、专人看管和及 时进行治疗。无治疗价值的淘汰并作无害化处理。
(4)畜种:即发生疫情的动物种类,一页填写一种.
有几种动物同时发生该病就填写几页。
(5)疫点:填写具体的发病疫点,填报到乡镇村组。
(6)养殖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达到以下标准的 为养殖规模养殖场(户):禽年饲养量10000只以上,猪
年饲养量500头以上,羊年饲养量1000只以上,牛年
饲养量100头以上,达不到以上标准即为散养。
⑴县级范围内的,报请县级人民政府发布封锁令. ⑵涉及两个县以上的,由地级人民政府发布封锁令 . ⑶涉及两个地市以上的,由省级人民政府发布封锁令 . ⑷涉及两个省以上的,由农业部发布封锁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