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职教中心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20XX级技能班语文试卷班级姓名成绩制卷人:杨莉一、基础知识部分:(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1.选出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勾(gōu)当谛(dì)听红靛(diàn)儿B.宿(sǜ)露筑窠(gǔo)桑田苇泊(pō)C.孵(fū)雏啼(tí)叫乍(zhà)雨乍晴D.捕(pǔ)捉业绩(jì)受惊远飏(yáng)2.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嘘唏斑烂廖廖可数万刃之颠B.欧歌镣铐耸恃摧山拆地C.隧木取火绚丽走头无路眼花缘乱D.叱咤缀学娇健多姿凝神暇思3.对句子"时代愈古,愈在前,它的历史愈短,时代愈在后,它积的阅历愈深,年龄愈多"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史记载的内容都比较少,现代史记载的内容都比较多。
B.古代的历史一般都比较短,现代的历史一般比较长。
C.时代如人,越古的人,寿命越短,越是现代人,寿命越长。
D.时代如人。
古代的人,如同小孩子,阅历浅;现代的人,如同长者,阅历深。
4.下列各句横线前后都是因果关系,而横线上应填入的关联词语不同于其他项的是()A.老婆子贪心不足,希望她一天下两个蛋,加倍喂她。
从此鸡越吃越肥,不下蛋了-- 戒之在贪。
B.我们看了《伊索寓言》觉得有好多浅薄的见解非加以纠正不可,这是穷朋友要我们的帮助,小孩子该我们教导。
C.狼信以为真,专心寻刺,被驴踢伤逃去,叹气说:……D.寓言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到处碰壁上当,我认为寓言要不得。
5.列有关课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钱钟书读《伊索寓言》,“不拘泥于本事本旨”,而是引申开去,对当时的某些社会现象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表现了作者深刻的洞察力。
B、《拿来主义》一文的写作目的,是告诉人们对西方的先进文化和先进技术应该主动地去“拿来”、学习最终为我所用。
C.在《过万重山漫想》中,作者所说之理、所抒之情既是以眼前所见之景为依托,又能够突破时空的局限,古往今来,从理想到现实,从历史到未来,给读者以有意义的启迪,显示出思想的魅力。
D.梁衡在《把栏杆拍遍》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复活”的辛弃疾,我们从文章中不仅了解了词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些经历,而且也看到了这位词人坎坷不平的心路历程,甚至感同身受般地体验到了他的激情、他的忧愤、他的悲凉和他的寂寞。
6.下列句子中,空格处分别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以分子生物学为核心的生物工程技术〔〕着新的重大突破,为农业、医药和人类健康开辟了全新的前景。
②西伯利亚科学中心同中国的很多科研院所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新西伯利亚核物理所、催化所等同中国的有关单位开展了〔〕的合作。
③它们的极度浓缩性和它们的〔〕的特点也许可以用布雷克的不朽名句来描述。
④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 不自私。
A、酝酿卓有成效包罗万象辨别B、准备卓有成效纷繁芜杂辨别C、酝酿亲密无间包罗万象头脑D、准备亲密无间纷繁芜杂头脑7.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人比蝙蝠聪明对了。
他会把蝙蝠的方法反过来。
②据柏拉图《菲得洛斯》对话篇说,促织,变成诗人。
③从禽兽变到人,你看中间需要多少进化!④我们每一种缺陷都有,吝啬说是经济,愚蠢说是诚实,卑鄙说是灵活,无才便说是德。
A.使用进化历程说辞B.施用蜕化过程说辞C.使用蜕化过程补偿D.施用进化历程补偿8.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甘受诟厉(辱骂) 明诏大号(告诉,一般指上告下)B.遏其生气(阻碍) 夭梅病梅(使动词,使……病)C.斫其正(砍)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D.以欹为美(倾斜) 明告鬻梅者(卖)9.对下列句中加线的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风姿);以欹(畸形)为美,正则无景(景色)B.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告诉)大号(号召)以绳(用绳捆绑)天下之梅也C.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砍掉)直,删(去掉)密,锄(铲除)正D.予本非(指责)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辱骂),辟(开辟)病梅之馆以贮(存放)之10.对文意的基本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文章托物喻人,借梅议政,抨击了“蠢蠢求钱之民”压抑、摧残人才的罪恶,并反映了作者要求广开才路,反对严酷思想统治的强烈愿望。
B.文章托物喻人,借梅议政,抨击了“文人画士”压抑、摧残人才的罪恶,并表达了作者“贮梅、疗梅”,挽救和培养人才的决心。
C.文章托物喻人,以梅议政,抨击了“文人画士”压抑、摧残人才的罪恶,并反映了作者要求广开才路,反对严酷思想统治的强烈愿望。
D.文章托物喻人,以梅议政,抨击了“蠢蠢求钱之民”压抑、摧残人才的罪恶,并表达了作者“贮梅、疗梅”,挽救和培养人才的决心。
11.下列句中加线的词,属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①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②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③而江浙之梅皆病④既泣之三日⑤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A.②⑤B.①④C.③④D.④⑤12.下列句中的“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B.纵之顺之C.必复之全之D.辟病梅之馆以贮之13.对下面一段话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到处碰壁上当。
A.人世间是非不分,行善常得恶报。
恶人常享善果,一切既不清楚也不公平。
B.有些人总是处处碰壁,就是因为读了寓言,把人事看得太简单了。
C.人心险恶,社会复杂,心地善良的人步入社会以后必然会处处碰壁。
D.生活在现代社会,要避免碰壁上当,头脑就不能那么简单幼稚。
人事是复杂的,我们的头脑也要复杂一点,才有清醒的认识,才有适当的对策。
14.选词境空 ( )(1)我凭栏眺望,江水(),一泻千里,向东流去。
(2)我的思路被()的爆破声打断。
(3)人类在()的行程中,每一分钟都在向着难以数计的未知领域进军。
A.茫茫隆隆滔滔B.茫茫隆隆馒漫C.滔滔茫茫漫漫D.滔滔隆隆漫漫15.在空格处分别应填入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抓住了他独特的、别人想不到的逻辑,他的文章读起来〔〕很通顺,〔〕像“秋水文章不染尘”,没有任何渣滓,直达深处,直达宇宙的奥秘。
A、如果就就B、假如便就C、一旦便就D、只有才才二、阅读理解(共二大题,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一)从此,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不再想起黄鹂。
第二年春季,我到了太湖,在江南,我才理解了“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两句的好处。
是的,这里的湖光山色,密柳长堤;这里的茂林修竹,桑田苇泊;这里的乍雨乍晴的天气,使我看到了黄鹂的全部美丽,这是一种极致。
是的,它们的啼叫,是要伴着春雨、宿露,它们的飞翔,是要伴着朝霞和彩虹的。
这里才是它们真正的家乡,安居乐业的所在。
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
虎□深山,鱼□潭底,驼□大漠□排长空,这就是它们的极致。
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
这就是形色神态和环境的自然结合和相互发挥,这就是景物一体。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吧。
这正是在艺术上不容易遇到的一种境界。
16.填入文中方框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A.吼游奔翔B.啸游走排C.吼潜走翔D.啸潜奔排17.文中与第一段“好处”相呼应的句子是。
18.作者为什么说“使我看到了黄鹂的全部美丽”?19.如何理解文中反复提到的“极致”的含义?20.本文内容主旨含蓄隐晦,但也有透露,找出体现行文用意的语句。
(二)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是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予,不想取得。
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一点礼品。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21、文中谈到尼采的真正用意在于()A.讽刺尼采。
B.表明尼采作为一位哲学家的丰富、大度。
C.指出中国没有足够的煤炭供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D.批判“送去主义”。
22、对以上文字理解正确的是()A.文中多处运用了反语修辞手法。
B.作者认为当时的中国贫穷落后,没有东西能够送出去。
C.“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是因为作者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实例。
D.作者呼吁国民党当局在对外交流中要吝啬一点。
23.关于“抛来”、“抛给”与“送来”三个词,正确的说法是()A.“送来”就是“抛来”。
B.“抛来”就是“抛给”。
C.所谓“送来”,其实是“抛给”,这是一种不平等的交流方式。
D.“抛来”、“抛给”与“送来”三个词之间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
24.以下关于“拿来主义”的表述,错误的是()A.“拿来主义”就是对外国文化采取占有、挑选的态度。
B.“拿来主义”就是对外国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C.“拿来主义”就是全盘西化。
D.“拿来主义”也是我们继承本国文化遗产时所应持的态度。
三、文言文部分(共16分)2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每小题1分,共6分)(1)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2)穆公访诸蹇叔。
()(3)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4)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
()(5)蹇叔之子与师()(6)敝邑为从者之淹。
()26.选出句式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
(2分)A.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B.不替孟明,孤之罪也。
C.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D.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27.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
(2分)A.且行千里,其谁不知!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其皆出于此乎?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28.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4分)(1)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同()(2)合盖隆起,形似酒尊()同()(3)子墨衰绖(dié),梁弘御戎()同()(4)秦伯素服郊此,乡师而哭()同()29.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B.《两都赋》的作者是张衡,《二京赋》的作者是班固。
二都与两京都指长安和洛阳。
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