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在生活中识字,规范书写汉字。

2.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综合运用,并根据语境,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

3.学习写话。

4.学习并能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5.阅读《月亮姑娘做衣裳》,学习快乐读书法。

【教学重点】
1.在生活中识字,规范书写汉字。

2.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综合运用,并根据语境,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

3.学习写话。

【教学难点】
根据语境,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

【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星期天,小明决定和妈妈一起进行大扫除,想一想,他们在大扫除的时候做了些什么?用到了哪些清扫工具?(课件出示)
二、认字写字。

(课件出示)
sào zhǒu mā bù tuō bǎ shuǐ tǒng bò ji bō
li lā jī
扫帚抹布拖把水桶簸箕玻璃
垃圾
1.学生齐读词语。

2.开火车读词语。

3.去掉拼音读词。

4.读句子,巩固认字。

(课件出示)
星期天,我和妈妈在家里打扫卫生,我先用扫帚把地扫了一遍,用簸箕把垃圾弄干净。

妈妈先把拖把在水桶里洗了一下,然后拖地,在她拖地的时候,我用抹布把桌子擦了一遍。

很快,我们打扫完了,哇,真干净!
三、字词句运用。

1.猜一猜加点字的读音和意思,再查查字典,看看猜得对不对。

出示书中的三个句子。

(1)和同桌一起合作,一人猜一猜加点字的读音和意思,一人查字典。

(2)四人一组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猜字的方法及查字典的结果。

(3)教师小结。

“摸、读、揭”都是有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表示字音,一部分表示字义。

比如“摸”的提手旁表示字义,意思为用手去摸,“莫”表示字音。

“读”字不易猜,我们就直接查字典。

2.读句子,说一说你的发现。

(1)出示书中的三个句子,齐读,知名读。

(2)分组讨论,从这三个句子中你有那些发现?
(这三个句子都有“像”字,它们都是比喻句,第一句中是“好像”,第二句中是“像”,第三句中是“就像”。


(3)指名说,这三个句子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师生评议。

(第一句把“大枫树”比作“太阳伞”,第二句把“大象的耳朵”比作“扇子”,第三句把“小柏树”比作“战士”。

其中“大枫树、大象的耳朵、小柏树”是本体,“太阳伞、扇子、战士”是喻体。

)(4)小结。

像这样句中含有比喻词、本体、喻体的句子就是比喻句,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能增强句子的表现力,使句子更生动,形象。

(5)拓展:让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搜集比喻句。

3.写话。

(1)教师解读本次写话主题:同学们,我们很喜欢小动物,如果你可以养一只小动物,你打算养什么?写写你的理由。

(2)写话构思:我们写小动物的时候,首先要抓住小动物的样子,写出其外貌特点,然后再介绍它的生活习性,语言要生动活泼。

还要注意理由要合情合理。

(课件出示)
(3)同学之间针对自己的写话内容进行讨论交流
(4)将自己讨论交流的内容写成习作。

4.书写提示。

(课件出示)
劝堆转特
(1)出示书上的四个汉字,请学生认一认。

(2)在书上圈出这些字的偏旁,读一读。

(3)观察这些字的偏旁,你发现了什么?(这些字的偏旁都是一个单独的汉字。


(4)试着写一写这些偏旁作为一个单独的汉字时的写法。

(5)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区别。

(有的字变成偏旁后,某些笔画的大小和形态要发生变化;有些字变成偏旁后,笔顺也发生了变化。


(6)总结规律。

(“又”变成偏旁后,捺变成了长点;“土”变成偏旁后,莫横变成了提;“车”变成偏旁后,最后一笔变成了横,且此横变成了提;“牛”变成偏旁后,最后一笔变成了末横,且此横变成了提。

(7)学生在书上描红、临写,注意偏旁的写法。

第二课时
一、日积月累。

1.讲解二十四节气。

节气是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由于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中国正统的二十四节气以河南为本。

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加入二十四节气能较好的反映出太阳运行的周期。

24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2.出示二十四节气歌。

(课件出示)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师:大家朗读一遍。

生朗读。

纠正读错的音。

指名读。

师:“春雨”指的是哪两个节气?
生:立春雨水
“惊春”呢?
生:惊蛰春分
师:“夏满芒夏暑相连”中的两个“夏”分别指的什么节气?
立夏夏至
师:“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中的两处“秋”和两个“雪”分别指的是什么节气?
生:立秋秋分小雪大雪
请大家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学生背诵。

师抽测。

二、阅读《月亮姑娘做衣裳》
同学们,你们注意过月亮的变化吗?有时,它有时像眉毛、有时像镰刀、有时像核桃、有时像圆盘。

月亮姑娘想做衣裳,裁缝师傅应该怎么办?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文章去看一看吧。

(课件出示)
1.默读第1.2自然段。

这个时候,月亮姑娘长得怎么样?为什么要做衣裳?能穿上衣裳吗?为什么?
看来裁缝师傅得重新给她做一件,让我们接着看下面的故事,这次她能穿上吗?
2.大声朗读3----4自然段。

师:裁缝师傅又给月亮姑娘做了件衣裳,月亮姑娘穿上了吗?为什么?
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在读的过程中抓住关键词,并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这样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件出示)3.听最后一个故事。

师:这次有没有成功呢?为什么?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习了名言,还听了月亮姑娘的故事,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听到了有趣的故事。

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多积累,
去感受语言的魅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