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项目一期项目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核人:日期: 2020 年 8 月 26日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3)第二章工程设计特征 (6)第三章建筑设计特征 (11)第四章结构设计特征 (14)第五章施工方案 (17)第六章成品保护 (24)第七章质量保证措施 (25)第八章安全文明施工 (25)第九章环境保护措施 (26)第十章计算书 (26)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第一章工程概况1. 工程概况拟建场地位于丹徒区丹梧路以北,丹泉路以南,兴园路以西,总占地面积约39.5亩。

拟建物基本情况表本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抗震设防类别、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如下:2. 场地环境地质条件2.1、地形、地貌进场时场地地势较平坦。

拟建场地地貌单元为坳沟与阶地相结合。

2.2、地质构造背景镇江地区位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褶带宁镇褶皱冲带中(也称淮阳山字型构造宁镇反射弧东段)。

2.3、地震概况根据区域地质构造条件和历史地震情况,镇江市位于扬州-铜陵地震带东段,是我省的一条主要活动地震带。

东端的地震活动主要与长江破碎带,茅山断裂有关。

镇江地处断裂带北端,该带地震活动频繁,历史上沿其断裂带曾发生过9次中强地震,特别是1979年7月9日溧阳发生的6.0级地震和1984年5月如东县发生的6.2级地震对镇江地区均有明显影响。

而在民国2年4月3日和民国19年1月3日镇江地区亦发生过5.5级和5级地震,震害均较严重。

以上地震历史资料,反映了茅山断裂带地震活动的强烈性。

镇江历史的地震活动有以下特点:主要以小震活动释放能量的显著特点,活动频数较低,破坏性不大;受邻近区和海域地震波及影响较大。

2.4、气象要素镇江市位于中纬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干冷、夏季湿热,日照充足,气温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量丰沛。

常年日照时数2051小时,全年无霜期224—239天。

夏天多东、东南风,冬天多东北风。

1)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 76% ,历年最小相对湿度: 0% ,为 1968 年 1 月 15 日。

2)风向:常年主导风向为东风和 ENE (东北偏东),其次为 ESE (东南偏东)。

夏天多东、东南风,冬天多东北风。

历年平均风速: 3.1m/s ,历年最大风速: 23.0m/s,为1959 年8 月 31 日 NE (东北)风。

3)气压:年平均气压: 1014.0 5毫巴,绝对最高气压1014.5毫巴(1967年) ,绝对最低气压1011.3毫巴(1959年),4)降雨:历年平均降水量1070.0 毫m ,年最大降雨量2636.3mm(1991年),年平均降雨量1063.1mm。

其中4~10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80%,暴雨发生的时间多在6~9月,6、7两月是梅雨季节,降水最为集中,8、9两月常受风暴潮影响。

日降水量大于 10 毫m的天数:32.4 天5)雷暴:年雷暴日数: 28.2 天。

6)雾:年平均降雾日: 26.1 天。

7)冰冻: 1951 年至 2000 年最低气温低于0 ℃ 的日数为 43.4 天,最大冻结深度9cm。

8)积雪:年最大积雪深度60cm,为1998年1月,雪压值0.35kN/m2。

9)气温:年平均气温15.1℃,最低气温-12℃(1969年2月5日),最高气温40.9℃(1959年8月22日)。

历年平均气温:15.5 ℃ 。

10)水文:镇江地处长江下游镇扬河段南岸,下距入海口320km。

区内主要水系为长江水系。

长江镇扬河段为感潮河段,每日涨落二次,涨潮平均延时3时25分,落潮平均延时9小时,最大潮差(枯水大汛)不足2m,最小潮差(洪水大汛)不足0.1m,平均潮差1m左右,历史最高洪水位(黄海高程,下同)6.69m(1996年),最低枯水位0.06(1959年1月22日),平均洪水位5.2m,平均枯水位0.08m;最大洪峰流量92600m3/s,最大平均流量43100 m3/s ,多年平均流量 28600 m3 /s,最小平均流量 21400 m3 /s ,最小枯水流量 4620 m3 /s ,年均径流量 8933 亿m3。

3. 五方责任主体工程名称:******项目一期项目建设单位:******新材料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上海******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勘察设计单位:镇江******勘察测绘有限公司监理单位:江苏******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施工总承包单位:******建设有限公司质量等级:合格合同工期:220天。

第二章工程设计特征1.设计概况1、厂区主要技术指标表1-12、建设规模:总建筑面积为17534.59㎡。

3、产品方案:生产丙类2项物品4、仓储及运输:本项目生产并存储丙类2项成品货物。

5、运输:本项目选址位于丹徒区丹梧路以北,丹泉路以南,兴园路以西,总占地面积约39.5亩。

交通十分便利,市内交通运输以卡车为主。

1.2公用工程1、2、1 供水水源为当地市政供水管网,市政给水压力暂定不小于0.20MPa。

园区内生活用水由市政直供。

本工程生活冷水用水量 : 9m3,生活日排水量 : 8.1m3;生产日用水量 : 15m3;室内消火栓用水量 : 10L/S,火灾延时2h;室外消火栓用水量 : 20L/S,火灾延时2h.1、2、2 供电本工程拟采用1路10kV独立电源供电。

在车间一外设置变电站,拟在变电站内设2x1000kvA变压器二台,进线入户方式为电缆直埋入户,变电站由专业单位另行设计。

本工程的低压系统采用树干式与放射式相结合的配电方式,一般配电干线采用0.6/1KV电力电缆,消防设备配电干线采用耐火型电力电缆沿电缆桥架或电气竖井敷设。

1.2.3 生产废水、生活污水1.2.3、1 本项目为丙类生产厂房,本工程设有生活给水系统、生产给水系统、生活污水系统、生产废水系统、雨水系统、消防消火栓给水系统。

本项目室内排水系统为污、废合流制,设置伸顶通气立管。

室外排水系统为雨、污分流制。

1.2.3、2 本项目生活日排水量 : 13.5m3 。

生活排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园区DN300污水管道,污水汇总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1.2.3、3 本项目园区雨水按照重现期3年,径流系数0.78,园区雨水通过一根DN8000的雨水管,就近排入兴园路边的雨水管网。

1.3.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本项目火灾报警采用集中报警系统,在研发楼一层的消防控制室设置一台联动型火灾报警控制器。

该系统具有对火灾进行监视、报警、手动/自动的控制功能。

火灾信号一经确定,联动消防泵、电动防火卷帘门、切断非消防电源、强制点亮应急照明、联动门禁系统等。

本项目保护范围包括车间1生产厂房,车间2生产厂房,研发楼。

火灾报警系统设置现场的感温感烟探测器、红外对射感烟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带电话插孔)、声光报警器、各种控制模块。

1.2.5 综合布线系统本项目采用综合布线系统支持语音和数据的传输。

由市政引入一路大对数通信电缆支持语音,一路单模光纤支持数据。

IT主机房位于研发楼一层。

1.2.6 安全防范系统:CCTV及周界红外监控系统。

1.2.6、1 CCTV视频监控系统:由摄像机、传输分配、控制、图像的处理与显示、图像的传输等部分组成。

1.2.6、2 周界红外监控系统组成:在围墙四周安装主动红外对射探测器报警系统,主要由前端主动红外探测器、防盗报警控制主机、总线扩充模块及传输线缆组成。

1.2.7 广播系统广播系统主设备位于研发楼一层消防控制室。

广播系统包括前置放大器,放大器,语音设备,电源盘,扬声器。

当火灾发生时,系统强制切入应急广播状态。

应急广播仅对火灾发生的防火分区以及相邻防火分区进行广播。

1.2.8 抗震设防(1) 本工程建(构)筑物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建筑场地类别为II类(暂定),特征周期值为0.35s(暂定)。

(2) 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3) 本工程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

1.2.9 环境保护及治理措施本项目严格按照国家和江苏省对环境保护的有关标准和规定,按环评备案要求分别对污染源进行治理。

(1)本项目为丙类生产厂房,日产生污水13.5m³。

(2)本项目室内排水系统为污、废合流制,设置伸顶通气立管。

室外排水系统为雨、污分流制。

(3)生活污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采用一条DN300污水管就近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4)厂区污水排放水质需满足排放市政污水管网的国家及当地相关文件和评文件中相关各项指标要求。

1.2.9、2 废气:本项目为丙类生产厂房,不产生生产废气1.2.9、3 生产固废:本项目各类固废为包装材料,将分类收集后交由有资质的公司处置,零排放。

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期外运处理。

1.2.9、4 噪声:本项目为丙类生产厂房,生产上噪音较小。

机电设备生产过程中的噪声,在设计中除采用减振设施以外,还单独设房,并在内墙及顶考虑吸音措施。

水泵选用低噪声设备,其基础采用隔振措施,连接管道采用弹性联接(橡胶软管或金属软管)。

高噪声设备采取隔声减震措施后,厂界噪声可达《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3类昼、夜间标准排放。

1.2.10 节能措施节约能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本项目在建设中将充分考虑节能。

(1)生产区及办公区有空调的房间外窗采用塑钢框单层玻璃,(2)建筑物的外墙及屋面采取保温措施。

(3)所有空调通风设备均选用高效低噪声节能产品。

(4)选用高能效比的空调设备(5)采用新型节能的建筑材料,并尽量做到自然通风和采光,从而减少人工照明和机械通风所带来的能源的浪费。

(6)变电所低压侧采取电容补偿措施,功率因数补偿至0.95 以上(7)在用电负荷大且集中的车间设置车间变配电所,使变电所靠近负荷中心以减少低压线路过多过长带来的线路损耗。

变电所内选用高效节能型变压器。

(8)照明设计根据国内规范要求,本设计力争做到能源利用最优化、最小化,而节能达到最大化,使照明系统在节能和功能性的需求上达到有机的平衡。

(9)灯具选用高效节能灯具,并采用高功率因数的镇流器。

(10)过度季节办公区域只开启全热交换器满足室内人员新风要求。

1.2.11 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1.2.11、1 可能因失误而发生伤害性事故的设备均加装安全装置,并以自动作业代替手工操作,确保安全生产。

1.2.11、2 设计上充分考虑安全疏散通道,厂区实现人货分流。

1.2.11、3 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在生产、办公区设有厕所、更衣、休息和饮水等生活设施并采取各种通风排热排气措施。

1.2.12 消防1.2.12、1 总平面消防厂区内道路环通,既满足生产运输的需要,也达到消防车道环通的要求。

在总平面设计中,严格遵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中规定的防火间距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