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英语备考策略

中考英语备考策略

中考英语备考策略—冲刺2019威宁县黑石头中学李香金首先欢迎各位老师的到来,和我一起为备战中考互相学习。

为准备好此次中考英语备考策略交流,在总结自身教学经验的同时,也特别向奋战在初三一线的同事们请教了他们的教学经验。

通过不断的深入学习和总结,今天,将我所学、所得、所用与各位同仁一起探讨、分享。

当然,在教学中,我们面对着不一样的学生,不一样的学情,也就会有不一样的教学方法;但,殊途同归,最终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我们在分享、学习、交流中找到最好的教学方法,服务于学生,回馈于社会。

也希望今天我所讲的东西能给在座的各位提供些参考,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营养,在不久的中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今天,我要讲的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毕节中考近五年真题题型分析;二、近五年高频考点考题数据;三、如何科学、有效地备考。

我们经常会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教学、学习、考试,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通过不断地测试,让学生对自己的薄弱环节、知识盲点有清楚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估,做到“知己”;然后根据近几年中考题型分析,英语教学趋势分析,让学生在学习中做到对题型、知识点、学习盲点做到“知彼”,在不断的针对性教学、意向性的实战演练中精准定位,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成绩,提升学习兴趣。

通过教师、学生的“知己”、“知彼”,一定会在中考的战场上“百战不殆”。

一.毕节中考近五年真题题型分析1.分值的变化1)完形填空题量未变,分值增加。

10个小题,由10分(2014年/2015年)增加到15分,且目前模拟试题也是15分。

也就是说对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的要求提高了。

2)短文改错题量未变,分值增加。

10个小题,由10分(2014年/2015年)增加到15分。

该部分考查学生的语言综合技能。

2.题型变动1)阅读理解题趋向于向选择型及还原型发展。

也就是说A/B/C三篇为选择性,D篇为还原型,相当于高中高考必考题七选五。

2014年及2015年阅读中是选择性加任务型阅读,也就是有选择题,判断对错题,回答问题题,翻译句子题等。

2)词汇考题的变动。

比如,首字母填空题题近3年的考题中未出现。

以上不管分值,还是题型的变化,都给我们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更加的紧密了,坚实的初中知识为高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各题型占分比例作为英语学习的考生来说,大多数考生闭着眼睛他们都知道,阻挡他们得高分的三大拦路虎:阅读理解,作文和听力,所以要想得高分,必须高度重视。

二.近五年高频考点考题数据由图清晰看出高频考点的顺序依次是:动词/非谓语—形容词/副词—名词—冠词—代词。

所以,教学的这个阶段要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对症下药,达到高效复习。

三.如何科学,有效备考1.制定详细备考计划有的放矢,我们的备考之路才不会乱套和迷茫。

1)夯实基础知识,狠抓考点(3月中—4月初)2)专项复习,掌握技能(4月初—月中)3)综合模拟,查缺补漏(4月下—6月初)4)回归指导回头看,减压缓压树信心(6月10日—中考前)2.主要任务:1.练规范2.练速度3.练技巧4.练能力5.练重点、热点二.逐个突破专题一:听1.“听”能力要求:1)能获取事实性具体信息2)能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推断3)能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4)能理解所听语段的主旨意义5)能针对所听语段的内容记录简单信息2.学生的问题1)听不懂2)听得懂,选不对3)拼写错误4)大小写错误3.听力提高1)朗读我在教学中发现, 90%的学生认为,读课文就是为了记课文或者背课文,很少有同学意识到朗读服务于听力的重要作用。

其次,就是听读或者说跟读。

读的过程中注意音和形,大家都知道,语言的学习从听力这个角度来说,你调动越多的感官,你的效果越好。

比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至少有四种感官被调动,这样的效果我觉得肯定是比闭着嘴,不出声的效果好得多。

2)加强专题训练的力度该部分特别要注意的是,当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时的解决办法。

回归原文后,要知道到底是什么问题导致的有生词有表达还是什么原因,学生自己必须清楚。

我的班级大多数学生都会是生词的原因,因此,在和学生们不断地交流后,我让孩子们制定属于自己的词汇本,来收集自己平时常遇到的生词/短语和长难句。

最好是归类整理和收集。

3)听写①纸笔,听力材料(听短文填空—真题):②听一句,写一句(注意首字母大写的词:星期/月份/国家/姓名/地名等专有名词)③同时立刻反应这句话的意思④对比原文检查⑤学生总结出考点的地方:5个Wh+How(最好在学生初一时就锻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考点,总结规律。

)4)错点重听,精泛结合;5)听背结合:场景词汇建议:1.每周3次听写,精听、泛听相结合(保证质量和精准性);2.有训练,必讲解。

开展听力策略研究:听前、听中、听后(注:数字要速记,同义词、近义词/句转换);3.平时积累真实的语境和对话,尽量用英语授课;4.背诵听力场景词、话题的积累(重复)、数字题型的强化专题二:词汇/短语1.学生的困难1)背不下来2)一词多义/性3)经常混淆形态相近:invite,invent词义相近:spend,take,pay,cost短语混淆:be/get used to , used to4)记不牢5)词性2.词汇记忆目标基础薄弱生:定位为“看得懂”。

以课本词汇为依托,掌握高频基础词汇。

中等生:定位为“说得通”。

以中考词汇为重点,依托教材/练过的题目或词汇本。

尖子生:定位为“用得精”。

以完形填空/阅读理解文章类型词汇的拓展和引申为重点。

课内/课外相结合。

注意:将学生的短时记忆培养成长时记忆专题三:语法1.学生的困难1)一塌糊涂;2)只凭语感;3)3.重难点语法(动词、时态,从句)2.解决办法1)了解学生实情,对症下药2)专题训练(按照高频考点或者难易程度)3)避免“重结论,轻过程,重机械操作、机械记忆”的讲解方式。

在讲解时,鼓励学生参与,会的学生讲给不会的学生听,尤其要引导其他学生学会倾听。

在此基础上,学生或老师再进行补充、纠正、质疑等行为。

总之,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想明白,说明白,尽量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4)错题集或纠错本的使用排第一,结队互助排第二。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需要复习回顾、查阅资料、向老师提问)专题四:完形填空主要考察学生运用语篇结构成分(衔接、连贯、指代等)补全缺失信息的能力。

但现实中,因为考点覆盖的需要,往往不止考查学生运用语篇结构成分的能力,也考查学生运用其他语言项目的能力,如词义、时态、语态等。

1.学生的困难一提到完形填空,我的大多数学生都很畏惧。

我做过两个学期的调查,开学第一周,我一般是给学生们先讲上学期期末试卷。

先是带学生们分析一下考题的题型和类别;再讲试题;最后准备一本新学期学生学情的记录本,让学生写下上学期失分点是哪些题型以及原因是什么然后,我依据学生写下来容易丢分的题型,再结合我对他们的了解,就以该题型的名字命名,将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小组,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发挥各小组的合作探究学习作用,鼓励他们以小组的方式一起探讨和分享他们的所得以及如何攻破此题的方法。

由此我得出,他们畏惧的原因无外乎三点:第一不认识生词/固定搭配;第二不理解文章(上下文联系,全文语境);第三不能把握文章情感。

学生们之所以畏惧,追其原由,也是由命题的特点决定的,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下它的命题特点。

2.命题特点1)立足于篇。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语境原则,他考察考生的篇章理解能力及阅读意识。

很多学生对阅读及完形填空做题时,只拍脑袋想,不在意文本说什么。

在教学中,当我发现学生说:“我觉得是什么的时候”,我就会提醒他们是“作者觉得,不是你觉得”。

让学生从意识里意识到要立足于语篇原则。

按照阅读的方式去做,不要理解为只是填空,不是分裂的。

2)强调推理。

学生能根据已有信息和线索,分析、判断及推理的能力。

这个就需要学生们不断训练,去总结和归纳。

平时,我要求我的学生在做完型的时候,必须每个题都画下箭头,证明选这里我是有依据的。

画不出来,证明你还没找对,继续找。

3)注重实际。

此部分考查学生的词汇意识,对词语意义的辨析及运用能力。

有的单词中文一个意思,放在文章中就不一样了。

此处特别要注意高频词汇的复现。

4)题材:以夹叙夹议为主,议论文和说明文为辅。

5)考察:情景意义为主,语法知识为辅。

6)设空:单词为主,短语为辅;实词为主,虚词为主。

3.解题思路1)跳过空格、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切记仓促下笔,读成自己想象中的文章。

培养学生解题时的“情景意识、忘我境界”—If you want to read a story,be the story.2)结合选项、综合考虑、初定答案(勾画出论据)。

注意上下文联系,寻找提示词(原词复现、同/近义词、连词、固答等)。

3)先易后难,各个击破。

随着对文章理解的深入,可以降低实试题的难度,提高选项的正确率。

4)复读全文、逐空验证、弥补疏漏。

检查所选答案是否使短文意思前后连贯、顺理成章、语法结构是否正确、是否符合习惯表达。

接下来我给大家播放一个我的学生代表他们完形填空小组去讲解改题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我把题目发下去,他们小组共同合作完成的。

这样就将完型“四步走”的方法形成了学生们潜在的意识。

远比我一直给他们强调的效果要好。

专题五:阅读1.学生的困难1)读不懂;2)定位到,选不对(长难句理解不了)3)猜测词义难;4)推理、主旨大意无从下手;5)科普类2.影响阅读的几个关键因素1)词汇量:混脸熟(学困生);一词多义、熟词生义(单词无法穷尽,再具体的语境含义下更是不可穷尽,我们该如何教—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支撑,坚持原版阅读,同时为高中学习垫定基础)2)长难句:摘下长难句来,教学生如何断句,找出主干。

再让学生尝试理解,教师正确疏导。

让学生慢慢探究如何能得到语篇的逻辑及透过现象看本质。

3)阅读速度:在于练,求数量及质量。

在2、3轮复习中,注意限时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4):归类话题阅读,比如环境保护、健康、学校生活、生活常识等话题文章,设计题目,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体悟和谐发展之道。

培养学生的意识,积累话题词汇,分享所得。

熟悉的学生与不熟悉的学生分享出来的东西一定有差别的。

5)做题习惯:培养良好的做题习惯,注意勾画重点,注意阅读顺序。

正确:读文章—读题干—分析对比选项差别—回找信息—确认答案错误:读文章—根据印象选答案6)多做历年真题:材料主题的轮回性专题六——短文改错1.考察:1)从词法、句法、行文逻辑及固定搭配等几个方面综合考察学生在语篇中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2)考点覆盖中学英语中主要的语法内容;3)是考察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及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效题型(阅读、语法、写作的综合能力考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