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慧政务信息平台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智慧政务信息平台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智慧政务信息平台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目录第1章、前言 (4)1.1、项目背景 (4)1.4、项目建设目标 (5)1.4.1、功能定位 (5)1.4.2、建设目标 (5)1.5、项目设计原则 (6)1.5.1、统一建设 (6)1.5.2、相对独立 (7)1.5.3、共建共享 (7)1.5.4、安全可靠 (7)1.6、建设思路 (7)1.6.1、需求驱动 (7)1.6.2、标准先行 (8)1.6.3、围绕数据 (8)1.6.4、逐步扩展 (8)第2章、项目管理与实施 (9)2.1、数据中心项目管理的特性及对策 (9)9.1.1、对政府数据中心项目的错误概念 (9)9.1.2、业务过程驱动集成 (10)9.1.3、软件支撑平台的合适角色 (11)9.1.4、对外部依赖性的管理 (12)9.1.5、组织合理的项目资源 (12)9.1.6、小结 (14)2.2、项目组织机构 (15)9.2.1、项目组织架构 (15)9.2.2、人力资源准备 (17)2.3、项目管理 (21)9.3.1、项目计划管理 (21)9.3.2、项目质量管理 (22)9.3.2.1、建立项目的表现衡量标准 (22)9.3.2.2、观察项目的实际表现情况 (22)9.3.2.3、比较实际表现和衡量标准 (23)9.3.2.4、采取纠正措施 (23)9.3.3、项目风险管理 (23)9.3.3.1、风险分析 (23)9.3.3.2、风险管理 (25)9.3.4、项目保密管理 (26)9.3.5、项目进度偏差控制 (27)2.4、项目文档管理 (28)9.4.1、项目管理文档列表 (28)9.4.2、系统设计和开发文档列表 (29)2.5、项目全过程管理 (30)2.6、项目实施的原则 (31)2.7、项目实施模式 (32)2.8、项目实施计划 (33)第3章、培训计划 (35)3.1、培训内容 (35)3.2、高级管理人员培训 (35)3.3、系统管理员培训计划 (36)3.4、开发人员培训计划 (36)3.5、系统用户培训计划 (37)3.6、培训方式 (37)第4章、系统测试和项目验收 (38)4.1、系统测试 (39)11.1.1、制定测试计划 (39)11.1.2、测试原则 (39)11.1.3、测试过程 (39)11.1.4、测试步骤 (40)4.2、系统评价尺度 (41)11.2.1、项目技术标准 (41)11.2.2、项目实施标准 (42)11.2.3、项目验收标准 (42)第5章、售后服务方案 (44)5.1、服务介绍 (44)5.2、服务承诺 (44)5.3、服务体系 (44)5.4、服务宗旨和目标 (45)5.5、服务范围 (46)5.6、保修期满后的响应时间 (49)5.7、技术服务区域 (50)5.8、技术支持服务期限 (50)5.9、技术服务的依据 (50)5.10、授权用户联系人 (50)附件:数据交换平台演示系统说明 (51)演示环境说明 (51)演示内容 (51)第1章、前言1.1、项目背景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是根据政府常务会议纪要确立的政府重点信息化项目。

系统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全市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的信息化与网络化,建成覆盖地区范围,联接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业务功能完整、标准规范统一、系统安全可靠、服务方便快捷、管理模式先进的统一的社会保障信息系统,为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奠定基础。

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在广东省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总体规划及总体方案的指导下进行建设,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各业务应用系统通过统一的网络平台与省社会保障信息系统进行网络互联、信息共享和业务对接。

社会保障信息系统项目是电子政务的重要应用系统之一,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的公共基础平台是电子政务公共基础平台的雏形,并能实现与其它电子政务应用系统进行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

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范围覆盖社会保险(含养老、失业、生育、工伤和医疗五险,如下同。

)、劳动就业、民政业务、残疾人保障和住房公积金管理等社会保障核心业务,以及社会保障基金地税征收、社会保障财务管理、医疗卫生、人口资源、工商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管理、药品监督管理、公共支付、宏观决策及统计应用、公共服务业务等的相关业务。

系统业务主要分布在市本级、区县级市以及镇街社会保障业务的相关部门。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了社会保障信息系统联席会议,负责统一领导和规划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的建设,对系统建设的重大和关键问题进行协调和决策,沈柏年常务副市长任联席会议主任,市政府陈锦德副秘书长任常务副主任,各参与建设单位主要领导作为联席会议成员,联席会议下设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管理办公室(下称市项目办)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

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参与建设单位包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市残疾人联合会、市卫生局、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市财政局、市地方税务局、市公安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工商局、人民银行分行营业管理部、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市信息中心。

1.4、项目建设目标1.4.1、功能定位根据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的现状以及各业务部门的认识水平,我们认为首先要把数据中心建设成为共享数据管理中心和数据交换中心,起到共享数据管理、数据交换中介、公共服务支持、决策数据支持、数据库灾备支持和业务监管通道等作用,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完善,逐步扩展为政府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建设的关键在于共享数据库的建设以及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的建设。

数据共享可包括基础数据共享和业务数据共享两个层次。

基础数据的共享与交换统一通过数据中心进行;业务数据的共享与交换可以使用统一配置的数据交换前置机在市级业务部门之间直接进行(数据中心进行备案),也可以通过数据中心转发。

数据系统的设计遵循分层次原则,在全局考虑、统一规划的前提下,保证不同业务活动的数据相对独立性,重点解决跨部门数据一致性和数据共享交换问题。

在数据结构设计时要具有扩充性,同时要保证数据系统的稳定性,建立共同遵守的统一标准和规范,解决系统间信息的互连、互通、互操作,支持业务开展、横向的信息交换和宏观管理的要求。

1.4.2、建设目标根据数据中心的功能定位,到2004年底,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数据中心的总体目标就是要解决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面临的主要数据问题,实现社会保障各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公共数据的管理和开发利用,为政府宏观管理、监管业务和公共服务提供各个层次的信息支持,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具体目标如下:(1)建立数据中心的系统平台。

完成相应的应用软件和数据管理系统建设,实现社会保障数据的交换、保存、更新、共享、备份、分发和存证等功能,并具备扩展容灾、备份、挖掘、分析等功能。

今后可扩展到电子政务信息系统数据的交换。

(2)建立全市自然人、法人、公共信息库等共享数据库,为宏观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对基础数据进行集中管理,保证基础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各业务部门提供基础数据支持;(3)建立数据交换共享和更新维护机制。

实现社会保障各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以及基础数据的标准化、一致化,保证相关数据的及时更新和安全管理,方便业务部门开展工作;(4)建立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数据共享和交换技术标准和相关管理规范,建立数据整合机制,实现各部门业务应用系统的规范建设和业务协同;(5)为公共服务中心提供数据服务支持,实现面向社会公众的一站式服务,方便社会保障对象;(6)为社会保障卡提供基础数据支持,保证发卡数据的准确性,促进卡数据与业务部门数据的同步;(7)根据统计数据标准汇集各业务部门的原始个案或统计数据,根据决策支持的需要,整理相关数据,并提供统计分析功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持;(8)为监督部门提供提供必要的数据通道,方便实现对社保业务部门以及业务对象的监管,逐步实现有效的业务监管支持;(9)为业务数据库的备份提供存储和备份手段支持,提高业务应用系统的可靠性。

1.5、项目设计原则1.5.1、统一建设数据中心必须统一规范建设。

通过制定统一的数据交换与共享标准,建设统一的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和统一的前置机接口系统,可以避免重复投资,降低接口的复杂性,有效实现数据中心与业务部门以及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数据交换,消除社会保障系统范围内的“信息孤岛”,实现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

1.5.2、相对独立根据数据中心的功能定位,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作必须保持业务系统的相对独立性。

为此采用松散耦合方式,通过在业务部门统一配置接口系统实现数据资源整合。

1.5.3、共建共享一方面建设数据中心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

另一方面,数据中心的数据来源于各个业务部门,因此数据中心的建设必须依靠各业务部门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1.5.4、安全可靠由于社会保障数据与广大社会保障对象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所以数据中心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必须要做好系统的安全设计,防范各种安全风险,确保数据中心能够安全可靠的运行。

同时数据中心必须采用成熟的技术和体系结构,采用高质量的产品,并且要具有一定的容灾功能。

1.6、建设思路1.6.1、需求驱动数据中心是需求驱动的产物。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始终要以满足业务管理的需要、业务监督的需要、领导决策的需要以及公众服务的需要为出发点,驱动数据中心的建设。

1.6.2、标准先行标准法规是数据中心的逻辑支撑。

在系统建设前,首先要明确数据中心的运行管理机制,制定有关的管理法规和标准规范框架,保障数据中心建设的顺利进行。

在建设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和完善,对标准规范进行调整和升级。

为此需要确立一套升级标准规范的机制和方法,同时尽量避免标准变更对业务系统的影响。

1.6.3、围绕数据数据是数据中心最重要的资源。

数据中心采用数据整合的方式,在业务系统相对独立的基础上,进行数据的采集、整理、比对、发布、共享和交换。

1.6.4、逐步扩展由于建设数据中心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为减少项目风险,在建设过程中应采用原型迭代法,即首先建立数据中心的最小功能集和最小数据集,然后不断完善和扩充,努力做到边建设、边应用、边见效。

第2章、项目管理与实施2.1、数据中心项目管理的特性及对策随着政府数据中心在国内的发展,很多政府部门开始实施数据中心项目。

对很多项目管理人员来说,从事政府数据中心项目的管理是很容易令人沮丧的事情,因为政府数据中心项目与一般的软件开发项目有很大的不同。

政府数据中心项目经常比预先估计的难度大,花在项目规划和协调上的时间要比实际应用软件件进行开发和集成的时间要长,对组织的影响也最明显,并且经常出现项目失控和失败的可怕结局。

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数据中心项目与其它项目有很大的不同。

在数据中心项目管理中,很多在软件开发中的项目控制方法都失去了作用。

数据中心项目通常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充分的规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