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当前居住小区规划中机动车停车位的规划
当前居住小区规划中机动车停车位的规划
参考文献融资 [ J] . 财 会通 讯 , 2007( 9): 9- 10. [ 2] 鹿全新 . 解决 中小 企 业融 资 难 问题 的 设想 [ J]. 会 计 之
1 我国居住小区停车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 20世纪 90 年代以来 , 我 国经济呈现出持续高速发展态势, 随着住房政策和 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出台 , 住宅建设和汽车工业作 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相继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 点和居民新的消费热点。在全国城镇特别在经济较 发达地区的大中城市新建居住小区如雨后春笋 , 家 用小汽车更以惊人的发展速度进入普通居民家庭。 但人们在享受汽车所带来的便利和快捷的同时 , 又 必须面对由此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其中停车问题 就是越来越突出的问题之一。鉴于目前居住小区中 停车位设置的数量普遍偏少 , 停车方式大多选择居 住区道路或绿地露天停放 , 由此所带来的小区中机 动车乱停放 , 占用小区道路、 绿地等居民公共活动空 间以及噪音污染等问题 , 已经对居住区的生活环境 和居民的邻里关系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因此有 必要对居住小区规划中的机动车停车位设置的数量 和停放方式的选择进行分析研究, 提出解决居住小 区停车问题的相应对策与建议 , 以便供今后在居住
[ 1]
汽车数量和用地条件两项因素最为重要。从上述内 容可以看到, 有关国家规范和各地方标准对居住区 用地都有较为严格的限制, 对停车位设置的位置、 数 量及停车方式也都有较为明确的要求。居住区的停 车方式, 根据停车位所占位置的不同 , 可以分为地 面停车场、 半地下车库、 地下车库、 住宅底层架空车 库和独立 式车库等多种类型 优缺点。 4 . 1 地面停车场 地面停车场包括结合小区、 组团道路两侧设置 的路边停车场以及在居住小区中划定某一区域设置 的露天集中停车场。地面停车场具有建设限制条件 少、 造价经济的特点。例如路边停车场的回车道路 就可以利用小区或组团道路 , 方便车辆进出 , 而且每 个车位的停车面积仅需约 16~ 20平方米左右 , 造价 较为经济。 建设地面停车场的限制条件较少, 设施建设费 用较低, 利于集中管理, 但其缺点也同样突出。路边 停车场存在着不节省土地, 影响居住小区环境质量 问题。因为其每个车位都 ! 顶天立地 ∀, 浪费了有限 的土地资源; 由于其位置一般都位于小区居民的房 前屋后 , 冬天热车、 夏天吹 空调, 其噪声、 尾气对住 户, 尤其是底层住户的影响十分严重。随着经济水 准的提高和居住条件的改善 , 居民环境意识的增强, 路边停车逐渐受到普遍反对。虽然集中停车场相对 于路边停车场而言对居民的影响较小 , 但其依旧浪 费土地, 如果位置选择不当, 车门到住宅门的直达均 匀性 ( 停车位到住户门之间的距离差 ) 不好 , 居民存 取车费时 , 容易造成服务半径过大 , 对停车者不利。 如果按照现行的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中的 人均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和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 标进行推算, 多层居住小区的人均道路用地面积约 为 1 . 6~ 5 . 0 平方米, 多层、 高层混合的居住小区约 为 1 . 5~ 4 . 0 平方米。若规划多层居住小区的停车 率超过 30 % , 多层、 高层混合居住 小区的规划停车 率超过 20 % , 那么仅地面停车场所需的面积就已经 超过了规范所规定的道路用地所占的比率。由此可 见, 此时即使不考虑规划小区的环境质量因素, 也无 法采用单一的地面停车方式。 4 . 2 半地下车库 半地下车库, 是指车库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 高度超过车库净高的 1 /3 , 且不 超过 1/ 2 者
[ 1- 2 ]
。
3 现行规范、 标准对小区停车位设置的规定
在目前的居住小区规划中, 国家规范和地方标
收稿日期 : 2010- 04- 01 作者简介 : 庞明理 ( 1976- ), 安徽宿州人 , 注册城市规划师 , 研究方向 : 城市规划设计 。
21
准对于居住小区规划停车位的设置都提出了具体的 要求。如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中就明确提 出 : ! 规划居 住区必须 配套设 置居民汽 车 ( 含通勤 车 ) 停车场、 库 ; 汽车停车率不应小于 10 % ; 地面停 车率不宜超过 10 % ; 停车场、 库的服务半径不宜大 于 150米等。 ∀
[ 4] [ 3]
。下面分别 分析其
这两种类型的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基本上代 表了目前国内城市居住小区有关停 车位规划的要 求 , 这些要求都比较具体和明确 , 更加适于在实际操 作中采用, 也能够满足目前快速发展的停车需求, 值 得在实际工作中借鉴。
4 经济合理的选择居住区停车方式
居住小区的车辆来源 , 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居 民自己的用车 ; 二是来访 客人的用车 ; 三是其他车 辆 , 包括暖气、 煤气等物业车辆等。来访车辆以及其 他车辆一般只临时占用居住区的车位, 停留时间不 会太长且大多在白天。居民自己用车根据其用途的 不同, 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 家庭生活用车, 平时不经 常使用 , 主要用于节假日外出游玩。这类车无论白 天黑夜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居住区内; 二是公车 , 有些 单位为其员工配备的供其工作的交通工具 , 这类车 早出晚归; 三是工作用车 , 居民自己 拥有供其上下 班。此外还有个体 出租车 , 车 是其主要 的工作工 具 , 和其生活息息相关, 这类车大部分时间在路上 辛勤奔跑, 入夜以后才姗姗归来。这几类用车大都 需要在居住区拥有位置相对固定的停车位。 停车方式的选择通常与多个因素有关, 其中以 22
庞明理
( 宿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安徽 宿州 234000)
摘要 : 在对目前居住小区内停车位设置的数量 、 停车方式等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 研究了国 家及各地 方对居住小 区规划中的停车位规划要求 , 进而在当前停车需求量大 、 居民对生活环境要求高的形 式下 , 针 对性地提 出了居住小 区规划中机动车停车位设置方式 的解决办法 , 并对地 面停车 场 、 半 地下车 库 、 住宅底层 架空车 库 、 独 立式车 库四种 停车方式的优缺点逐一 进行了分析 , 最终实现居住环境的和谐 、 舒适 。 关键词 : 居住小区 ; 停车位 ; 机动车 ; 道路 中图分类号 : X 3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3- 2006( 2010) 07- 0021- 03
。半
地下车库较好的利用了地下空间 , 车辆及人员出入 比较方便 , 建设的经济性也较高, 并且由于其顶面距 离室外自然地面较近 , 所以仍然可以对其顶面进行 绿化 , 对小区 居住环境舒适性 的干扰和破坏较 少。
但半地下车库建设要求有一定的集中场地面积 , 可 能会对停车的便利性带来一定的影响和不利。 4 . 3 住宅底层架空车库 与地面停车相比, 这种停车方式不会占用小区 的道路和绿地等公共活动空间 , 对于消除居住小区 环境污染, 改善居住小区环境的贡献极大。同时由 于住宅本身功能的要求和限制 , 住宅底层架空停车 会对住宅的结构形式提出比较高的要求, 增加了建 设成本。但是在南方夏热冬暖地区, 由于地表潮湿 , 底层居住环境相对较差, 所以可以考虑用作停车库 , 既解决了底层卖房难, 又找到了停车位 , 一举两得。 但在北方采暖地 区, 地表 干燥, 底层 居住并不受影 响 , 加之属采暖区, 如底层架空, 增大了住宅的体形 系数, 对采暖不利 , 因此住宅底层架空车库在北方 采暖区不适宜采用。 4 . 4 独立式车库 根据建设的形式, 独立车库又可分为地上立体 车库和地下车库 , 采用停车库停车能极大的改善居 住小区的环境质量, 但是经济上需要付出较地面停 车、 半地下停车和住宅 底层架空停车 更大的代价。 由于居住区用地有限, 在地面建造立体车库受到很 大限制 , 所以在我国的居住区规划中很少采用。地 下车库全埋于地下, 停车容量受到的限制较小 , 可以 在地面空间相当狭窄 的情况下提供大 量车位。其 次 , 车库的位置受到的限制较小 , 有可能在地面空间 无法容纳的情况下, 满足停车设施的合理服务半径 ; 再者, 地下停车, 车库顶上可以绿化, 兼作居民活动 场所, 增加了居住区内部 的立体层次感 , 丰富了空 间。地下车库还可以用作平战结合的人防设施 , 比 单纯的人防设施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用途上都有积 ( 上接第 14页 )中心, 或与高校、 科研机构联合建立 [ 6] 研发机构 ; 加强对中小 板上市条件的学 习; 了解 中小企业金融机构的服务情况; 了解 物权法 的修 订对抵押质押的影响等。
2 居住小区生活环境舒适性对停车位设置 的要求
根据 城 市居 住区 规划 设计 规 范 和 建设 部 2000 年小康型城市住宅示范小区规划设计导则 的要求, 要使居住小区的生活环境舒适 , 规划停车位 设置的数量和停车方式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基 本条件: ( 1) 方便居民生活, 保障和满足人们对于居 住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 ; ( 2) 合理组织人流、 车流和 车辆停放 , 创造安全、 安静、 方便的居住环境 ; ( 3) 停 车场地应保证必要的用地和安全停放 , 减少对住宅 环境的影响。为住户设置的停车场、 库应方便而隐 蔽, 不得占用庭院、 绿地
小区的规划设计、 方案审批和建设管理工作中参考。 要解决居住小区规划中的停车位问题涉及诸多 因素, 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有关国 家规范和地方标准的要求以及居民对于停车位的需 求; 另一方面则是小区生活环境的舒适性和建设机动 车停车位经济性的要求。解决居住小区停车位规划 问题的难点就是在这两方面之间寻求最佳结合点。 对于居住小区规划中机动车停车位规划, 首先 应该是在保证规划小区居民生活舒适性的基础上, 满足小区内机动车的停放要求; 其次则是应该尽可 能地考虑到机动车停车方式建设的经济性。
第 25卷第 7 期 2 0 1 0年 7月
宿 州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Suzhou Un iversity
Vo. l 25 , No . 7 Ju. l 2010
do: i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2006 . 2010 . 07 . 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