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

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


B.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0 分) 孔子和柏拉图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分别称为“仁—礼社会
冶和“理想国冶 ;关于理想社 会的秩序及其个体品德,他们的观点惊人相似。 阅读下列
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和著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观
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 ……两者都不支 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 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 ……两人都相信 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 的政治社会。
———(美)肯? 沃尔夫《大历史视野》 材料二 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
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 理、观念和范畴。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揭示两位先哲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 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 “礼冶和“仁冶 在构建“仁—礼社会冶 秩序中的不 同作用,并列举柏拉图理想国中各等级的品德。 (7 分)
(1)内涵:抨击专制皇权(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君主立 宪制度;宣传近代西方学说(倡西学、新学);政治制 度变革和思想启蒙的双重目的(政治与思想相结合)。
(2)略
学生A答案(5-6分题)
历史学家会因时代、认识的变化,对历史认识进行修 正。萧公权一开始认为康有为维新变法只不过是为了 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宣传的是假民权,但随着他对康 有为思想的深入研究,他发现康有为的思想是真正的 民主思想,他是借助孔子思想保皇等宣传维新思想, 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真正地改变中 国古代政治制度。从原先的认为康有为反对革命到康 氏的真民主,萧公权通过对康氏材料的不断研究深入, 才获得的。因此,历史学家对历史的认识是在当时的 时代背景下完成的。随着时代的变迁,认识的深入, 历史认识也会得到不断修正。
(2)按照材料二的思路,概括两位先哲观念相似的原因, 并以具体社会背景加以说明。 (3 分)
B. 答案要点:(10 分)
(1)共同性:社会的和谐(和平和睦);个体的美德(良 好的品德)。 礼的作用:明晰等级;仁的作用:缓和矛 盾。
品德:智慧;勇敢;自制(节制) 。
(2)原因:社会关系冲突;春秋时期,礼崩乐坏;雅典民主 政治弊病显现。
2012年江苏高考历史主观试题解析
史家有时会修正自己对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认识,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即为一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十多年前草写《中国政治思想史》 的时候,我所看见康氏的著作不过是现在所 看见中的一小半。他的思想,我既不能有全面的认识,也不曾作深入的剖析。 因此我的

断不免有舛误的地方。 例如我说:“康氏以立宪为保皇之手段,故其所号召者为假民权。 托孔子以为变法之口实,故其所号召者为假维新。冶 多看他的著作,细研他的思想之后, 我 发现这个论断几乎与真相恰相反背。 现在我认为这两句话可以改为“康氏以保皇 为立宪 之手段,其所号召者为渐进之真民主。 谓孔子为改制之圣人,其所企求者实为 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冶我现在的看法……可以说是遵行“过则勿惮改冶的古训。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制度与思想之一
体维新冶的内涵。 (4 分)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萧公权的康有为 研究为例,以“时代、史家与历史认识的修正冶为主 题进行论证。 (9 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 字左右)
22. 答案要点:(13 分)
学生B答案(7-8分题)
史家对历史的认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修正。萧公 权在二十多年前时,由于时代思想不够开放,对康 有为的思想主张不够全面深刻,因此论断与真相完 全相反。后来由于时代不断前进,思想文化不断开 明,他看到大批有关康有为原始资料,摆脱了错误 史观,便修正了“假民权、假维新”的认识。由此 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文化、生产力水平也 会发生变化,之前的历史推论难免出现问题,史家 要勇于修正,知错能改。历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要用全面的眼光,辩证的眼光去研究。因此,史家 对于历史的认识是与时代有关的,时代发展到什么 程度,便认识到什么程度。
———萧公权《问学谏往录》 材料二 萧公权于 1940 年写作《中国政治思想史》时,亦不免认为康有为反对革
命。 …… 直到后来看到大批有关康氏的原始材料,才摆脱……(某种)史观的阴影,对康氏 有新的认 识,所谓“假民权冶 、“假维新冶 ,原来都是真的。 ———汪荣祖《康有为论》 材料三 从历史的观点来看,这件事也许有某种意义: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 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2)审题要规范: 1、信息来源或者答案出处:表述为:依据材料;依
据所学知识;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依据材料并结合 所学知识分析。
2、答题要求:分析、概括、列举、说明、比较等。 3、核心词(答题语):原因、影响、特点、措施等。 4、限定词:时间、地点、答题范围、答题角度等。
在大家平时考试当中,容易忽略的是第一和第四方面 的审题要求,即容易忽视“答案来源的判定”和对限 定词的审读与思考;
主观题做答的四大规范要求:
(1)读题要规范: 读引言(题引)。
主观题考试一般都采用专题式或者主题式的命题方法,即一道题 目都有一个专题和主题,体现命题者的立意和命题意图。而体现命 题意图的直接呈现方式是题目的引言材料。阅读引言可以使我们快 速明确命题意图和题目考查内容,因此阅读引言就如同找到一把解 题的钥匙,有利于我们揣摩命题意图,形成正确的答题思路。 读材料正文: 这是读题的核心任务,一般要求阅读材料在两遍以上,在阅读的 过程当中要动笔圈划关键词、句,最大限度的提取材料信息。对有 些材料我们要根据材料当中的“。”、“……”、“;”或根据材 料内容划分材料层次,并简单概括材料中每一层次的中心内容。 读材料出处: 材料的出处作为材料的组成部分,往往暗含历史信息,根据材料 出处的判断,我们可以和教材的相关内容建立起相应的联系,因此 在以后的考试中要高度重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