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地区
黄 土紫 色Biblioteka 土红 壤水 稻 土
二、自然地理特征---植被
地带性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季雨林 西南林区、东南林区(人工次生林) 用材林主要是杉木和马尾松(松柏)。 经济林主要是茶叶和各种水果。
三、人文地理特征
1、农业生产——鱼米之乡
(1)评价南方农业生产条件:
有利条件: ①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资源丰富、配合好;
二、自然地理特征——气候
4.气候差异
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伏旱出现的时间及原因?
(宜昌以东,淮河以南,南岭以北)每年6-7月间受江 淮准静止锋影响,出现梅雨,7-8月在夏威夷高压脊控 制下形成伏旱。 四川盆地冬季气温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高的原因? 地形封闭,四面环山;冬季北部山地阻挡了北方冷空 气的进入。
解决人 优化农业结构,发展林业和渔业 地矛盾 综合发展,与工业结合延长产业链
解决农村生 活燃料问题 推广使用沼气和薪炭林
有条件的发展小水电
推广生活用煤 推广省柴灶
石漠化土地
南方低山丘陵分布 地区,由于雨水冲刷 和流水冲蚀作用,使 裸露的红壤丘陵地区 的土壤成片成块地流 失,导致土层变薄甚 至缺失而不能生长植 物,称红色荒漠。湖 南、江西、福建、广 东土壤红漠化现象十 分严重。
•资源配置 •科技力量雄厚 东部沿海地区常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缺乏 • 不利条件:
1、“北煤南运” 措 施 2、充分发挥本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建设水电站 3、建设核电站。 4、“西气东输”
工业 地带
发展条件
工业中心工业部门
沪宁杭-----最大的综合性工业 长江中 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基地;长江中游利用水资源和 下游工 水陆交通便利等 电力资源形成武汉、湖北西部、 业地带 湖南中部为中心的重工业基地 地理位置优越(靠近港澳 利用有利条件,吸引外资,引进先 南部沿 和东南亚地区)、交通便 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发展电器、服 海工业 利(海陆空运输便利)、 装、食品、玩具等,形成为以轻工 业为主的外向型工业地带,其中最 地带 政策优惠(经济特区)等。著名的工业区为珠江三角洲。
二、自然地理特征——河流(河湖众多,水资源与水能丰富) 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利用方向: 水量大,汛期长(自南向北递减),含沙量小,无结冰 期 ,水位季节变化小(南部沿海河流有明显台风汛);
河流上游穿行在高山峡谷中,水能资源丰富; 下游航运和灌溉价值较高
(1)主要河流:
长江、钱塘江、闽江、珠江等。 长江及其支流汉江、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 四川盆地向心水系(岷江、雅垄江、乌江、嘉陵江); 珠江及其支流西江、东江、北江;
发展立体农业 3.南方低山丘陵的综合开发:
案例1:西省泰和县千烟洲的立体农业
参照黄土高原的水 土流失,分析南方 低山丘陵地区水土 流失产生的原因
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经营粗放
地形 降水
山地丘陵起伏大 降水量大且集中
耕地紧张
薪柴紧张 能源短缺 破坏植被
人多地少
农村生活燃料消 费结构不合理 采矿、采石
毁林开荒 乱砍滥伐
水 土 流 失 严 重
解决措施: 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
2.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开发条件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季风气候不稳定,多气象灾 害,伏旱、寒潮、台风 开发利用品种单一,没有发 挥潜力,效益低下 水土流失,旱涝频繁,红壤 为低产土壤 流水侵蚀强,地形复杂,开 发利用难
气候 资源 生物 资源 土地 资源
雨热同期,光、热、水 资源丰富,且配合较好 品种多、生长快、产出 大(茶叶、竹、油菜、 松香) 山地垂直差异明显,土 地类型多样,可发展立 体农业 水能和水资源丰富,有 利于发电、灌溉
9.若图示地区气候变暖, 以下四地中风险度降低最明 显的是 D A.E B.F C.G D.H
二、自然地理特征——气候
1.气候类型 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2.气候特征 一月均温在0℃以上(南北差异大), 年降水量800mm以上,雨季自南向北 变短,雨热同期。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分明显旱雨两季. 3.主要气象灾害 夏季洪涝,夏秋季台风,冬季寒潮,长江中下游伏旱。 夏季高温:重庆、武汉、南京——三大火炉
中国地理分区: 南方地区
南方地区
一、位置和范围 二、自然地理特征 三、人文地理特征 四、国土整治与可持续发展
一、位置和范围
1.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2.经纬度位置(绝对位置) 34°N以南,北回归线穿过其南
100°E 105°E 34°N
部。大部分位于100°E~120°E 之间 110 °E 120°E 115°E
②东南丘陵为红壤分布区,土壤酸性强,土质粘
重,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③云贵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土层薄,
地表水缺乏,不利于农业发展。
(2)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及其在全国的地位:
①粮食基地: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 原、太湖平原、江淮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 均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全国九大商品粮基地,南方 七个,加上北方的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开发利用品种单一,没有 发挥潜力,效益低下
水土流失,旱涝频繁,红 壤为低产土壤 流水侵蚀强,地形复杂, 开发利用难
土地 资源 水资 源
山地垂直差异明显, 土地类型多样,可发 展立体农业
水能和水资源丰富, 有利于发电、灌溉
社会经 劳动力丰富而廉价,靠近商品性农产品基地, 济因素 工业城市发展,市场广阔,海陆交通便利
(5)“酸雨”问题——三大重酸雨区
四、国土开发与整治
(一)南方低山丘陵的开发
生态问题:
水 土 流 失
①这里人多地少,单位土地的产值高, 因此单位面积水土流失所造成的经济损 危害 失、社会影响都比较大。 ②这里地表 疏松,土层较薄,一旦造成水土流失,容 巨大 易形成石质裸露,要想恢复几乎是不可 能的。 ③本区江河下游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 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会使河流变 得更不稳定,加重水旱灾害。
钱塘江;淮河;闽江;
横断山区水系澜沧江、怒江。
(2)主要湖泊:
长江流域为我国淡水湖主要分布区。
中游:鄱阳湖(我国最大淡水湖)、洞庭湖
下游:太湖、洪泽湖、巢湖;
台湾:日月潭; 云南:滇池等。
3 、土壤: 二、自然地理特征 ——土壤
南方地区主要土壤类型及其成因、利用和改造
增施沙子,降低黏度
黑 土
棕 壤
水资 源
社会经 济因素
劳动力丰富而廉价,靠近商品性农产品基地,工业城 市发展,市场广阔,海陆交通便利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2.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开发条件
气候 资源 生物 资源
雨热同期,光、热、 水资源丰富,且配合 较好 品种多、生长快、产 出大(茶叶、竹、油 菜、松香)
季风气候不稳定,多气象 灾害,伏旱、寒潮、台风
30°N
25°N
20°N
二、自然地理特征
二、自然地理 特征
南方地区跨越二三级阶梯,地形构成复杂, 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西部以盆地和高原 为主,具体表述如下:
1.地形特征:四川盆地: 成都平原
(天府之国, 紫色盆地) 云贵高原: 地表起伏大、多滑坡、泥石 流,多岩溶地貌、地表水缺 乏,农业为坝子农业
②棉花基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棉花种植面积
仅次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棉花基地:江汉平原、
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全国五大商品棉基地,冀 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南疆地区)。
③糖料(甘蔗)基地:广东、广西、福建、四川、 云南、海南、是我国甘蔗基地。 ④油料(油菜)基地: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有 “北移南迁”趋势。 ⑤出口农产品基地:太湖平原、闽南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 ⑥淡水渔业基地: 河湖众多,淡水鱼产丰富,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区;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一种形式新颖的混合农业。 ⑦桑蚕基地: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珠江三 角洲、四川盆地(成都平原)。
⑧亚热带和热带水果——分布最广-柑橘,南部沿海 热带-香蕉、荔枝、桂圆、菠萝;热带-椰子(海南岛) ⑨天然橡胶生产基地: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 ⑩林业基地:用材林基地-横断山区、东南林区。经济林基地― 茶、油茶、油桐、漆树、毛竹、杉树、樟树等主要分布于广大山 地丘陵。
坝子是云贵高原上的局部平原的地方名称。主要分布
有利:水能、矿产、农林牧资 已建成综合性工业基地,钢铁、有色 金属冶炼、机械、煤炭、纺织工业发 展迅速。重庆、攀枝花、成都等是本 区重要的工业中心 制约经济发展瓶颈
西南地 源丰富 区的经 济发展 不利: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四、国土开发与整治
(1)长江中下游的防洪问题:原因、措施
(2)红壤丘陵治理
(3)能源紧张问题 (4)南方低山丘陵与水土流直原因以及治理
于山间盆地、河谷沿岸和山麓地带。 有利条件:坝上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灌溉便 利,是云贵高原上农业兴盛、人口稠密的经济中心。云 南省坝子的耕地占全省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贵州 的坝子约占耕地的四分之一。
三、人文地理特征——工业 工业: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发达
南方有色金属矿产丰富,水能充足 思考分析:南方地区工业发展条件? •工农业基础 •交通运输 ①铁路 ②内河航线 ③沿海港口
下表为我国某区域气象资料表。 据此回答 4~ 5 题。 气候 具体内容 优势 要素 光合作用潜 日照 在 1 400~ 2 300 小时之间 力强大 年均气温 14.5~22 ℃, 生 一年二至三 热量 长期长 熟 年降水量 1 000~ 2 000 保证农业生 水分 mm,且地表水丰富 产用水
4.由表中信息可知,此地可能位于( A.云贵高原 B.两广丘陵 C.四川盆地 D.华北平原
2.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合理开发 (2)存在问题:②环境污染 --酸雨 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雨、雪等 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