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中小微企业发展现状

我国中小微企业发展现状

我国中小微企业发展现状
郑畅 1401050217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微企业在我国市场的比例加重,如今中小微企业占我国市场主体的九成以上。

在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同时,仍然受到很多阻碍值得我们思考。

本文通过对如今我国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我国中小微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并提出了自己对中小微企业以后顺利有效的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中小微企业;问题;建议
如今我国中小微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最活跃的市场主体,它在推动地方经济增长、增加地方税收、增加就业、活跃市场经济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一方面小微企业充满进取精神和创新意愿,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和吸纳新增就业主渠道,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两极分化严重、产业升级困难等突出问题,可谓是喜忧参半,中小微企业前景堪忧。

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中国小微企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各类企业总数为1527.84万户。

其中,小微企业1169.87万户,占企业总数的76.57%。

若将4436.29万户个体工商户视作微型企业纳入统计,则小微企业在工商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中所占比重达到94.15%。

小微企业已占市场主体的绝对多数,中小微企业极大的关系到中国市场。

1.我国中小微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1.税费负担过重
有学者研究表明,从税收负担上看,中小微企业税收占销售收入的负担率为6.81%,高于全国各类企业6.65%的平均水平;税收占资产总额的负担率为4.9%,高于全国1.91%的平均水平;税收占利润的119.6%,高于全国99.9%的平均水平。

[1]不仅仅税收影响了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乱收费,乱罚款的问题也同样存在。

可见,中小微企业在之前的发展中盈利并不是理想,打击了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积极性,从而阻碍了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的发展。

1.2.融资困难
有调查显示,2013年末,全安徽省金融机构小微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4283.9亿元,仅占全部企业的36.6%,远低于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由于中小微
企业规模小、缺乏信用累积、缺少过硬的抵押物、抵抗风险能力弱容易诱发信贷风险等等一系列原因,银行纷纷收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规模,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的企业能够通过授信审查得到融资。

并且融资的成本上升,还款期限短,许多的中小微企业对其望而却步,所以中小微企业主要向民间融资,截止2012年年底,民间借贷市场的总体规模已超过4万亿元,接近1300万中小企业融资总额的1/3,[2]但是融资的成本也比较高。

1.3.生产要素价格上升
当前社会国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导致廉价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到有限的改变,还有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如今我国人口增长相比以前较缓,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减少,从而劳动力价格上升,加重了中小微企业的成本负担。

1.4.产品同质化
当前有很大一部分的中小微企业缺乏创新技术能力,产生了许多同质企业,他们的产品大致相同,他们的市场大致相同,但也只能靠已有的产品维持生存。

分析其原因,一是资金不到位。

中小微企业的资金缺乏,从而无法实施技术创新,科研设备、技术性人才、新的专利性产品都无法购入,导致企业陷入危机无法发展。

二是人才的不稳定。

有管理能力、销售能力、掌握着技术的精英们或者自立门户出去打拼,或者被其他企业用高薪聘走,导致人才的不稳定,无法在一个企业长期待下去,从而企业的创新能力基础不牢。

1.5.创业起步难
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初期主要是受制于政府的管制和垄断压制,虽然中小微企业只要合法都可以进入市场,但是实际市场上的某些规则仍然存在,使中小微企业无法发展下去。

刚起步的企业也很有可能需要通过苛刻、复杂的手续才能继续生存,从而抑制了中小微企业的下一步发展。

2.对中小微企业未来发展的建议
2.1.政府应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激励政策
李克强总理在2014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进一步扩展小微企业税收优惠范围,减轻企业负担”。

为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的通知》(财税〔2013〕52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
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49号)先后发布,自2013年8月1日起加大了财税扶持力度。

优惠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对营业税纳税人中月营业额不超过2万元的企业或非企业性单位,暂免征收营业税;二是对以1个季度为纳税期限的营业税纳税人中,营业额不超过6万元(含6万元)的企业或非企业性单位,暂免征收营业税;三是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中的企业或非企业性单位,兼营营业税应税项目的,分别核算增值税应税项目的销售额和营业税应税项目的营业额,月营业额不超过2万元(按季纳税6万元)的,同样暂免征收营业税。

虽然国家发出了对中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但是纵观这几年的鼓励政策,总是不能长久的对中小微企业优惠,断断续续的实行对税的减免政策。

中小微企业虽然有受惠,但是相比于交出的税费还是很少的,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对中小微企业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

我认为政府应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鼓励激励政策,不是短期的,而是长久性的对其进行优惠,这才是真正的对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2.2.政府应加强财政资金支持力度
对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应加强措施。

对那些拥有自己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应减少对其的企业所得税,对开发出新产品,新技术的企业也可以降低相应的税费等等措施以鼓励中小微企业的科技创新发展。

2.3.完善信用担保体系
2002年全国拥有担保机构8481家,截至2008年底,中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击鼓已达4247家,担保资金2亿元,中小企业贷款累计担保额已达1.75亿元,累计担保企业90.7万户。

[3]积极引导中小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信用担保业务,使银行信贷基金加速流向实体经济,能更有效地帮助地方经济发展。

2.4.加强行业指导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各种服务平台给中小微企业提供帮助。

建立有效的企业信息交流平台以便各中小微企业能够及时的处理问题从而使得更好的发展。

政府还可以通过鼓励各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技术中心开放科技资源,以提高中小微企业的水平,使其脱离资金支持转而发展到技术支持。

2.5.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合理界定正常民间借贷和非法集资行为的界限,鼓励商业银行和民营银行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行为,放宽民营银行准入标准的限制,调动民营银行对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积极性。

政府应有效搭建起企业与银行之间的桥梁,可建立银行、担保公司、小贷公司的互助合作机构,扩大向中小微企业的融资覆盖面,同时也可以对小额贷款的贷款损失提供限额补偿。

2.6.改善中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
政府可以通过强化行政监督,进一步清理和规范行政性收费行为,减轻中小微企业的资金负担;加强对有关公司的法律法规的实施力度,例如劳动合同法,公司法等等。

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同时约束劳动者的务工行为,减少人员流动,稳定企业发展;切实保护中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鼓励中小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壮大,要加大力度打击盗版、欺诈等行为,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茉楠.应扶持中小企业回归实体经济.新京报[N].2011.
[2]李子彬.中小微企业1/3融资来自民间借贷[J/OL].2014-3-5.
[3]2009年中国担保行业研究报告[R].2010-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