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教学随笔感言

小学教学随笔感言

小学教学随笔感言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小学教学随笔感言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小学教学随笔感言范文一:看了《小孩不笨》这部电影有几天了,但他们里面的一些独白现在想起来还记忆忧心。

比如说“苹果虽然烂了,可把烂的部分去掉,还是好苹果,如果仍掉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一个孩子肯定有他的优点,同时有他的缺点,如果作为家长总是强化他的缺点,而忽略他的优点,这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就象电影中说的,孩子身上有两个孩子,一个好孩子,一个坏孩子,如果有了坏孩子的影子,就放弃这个孩子,那当然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打败坏孩子。

使他成为一个真正的好孩子。

还有“你的爸爸太爱你,也太不会爱你”“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这两句独白,让我想到了作为父母我们应该了解怎样的方法爱孩子,怎样方法教育孩子才是最适合我们自己的孩子。

后半句也让我想起了我们以前有一个校长说过的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其实,一个老师带四,五十个学生,老师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辅导一段时间后,真的没什么长进的学生,说实在的,老师可能会放弃他,因为老师觉得不能因为一两棵树,而放弃一片树林。

但现在基本上每个家庭一个孩子,所以对孩子基本上至少是二对一。

我们父母的精力是非常充沛的,时间是非常充裕的,所以无论我们的孩子有什么缺点,或做的不对的地方,我们都要想方设法地帮他纠正。

相信我们的孩子经过我们家长的努力后,真正消灭所有已经被认为教不会的孩子。

再有“昨天晚上,看到爸爸的电脑出了问题,今天早上,他没有把电脑带去,我就花了点时间帮他修好,希望弄好电脑后,帮忙他完成工作。

没想到,送到办公室给他,他并没有感激我,还把我骂了一顿,有谁可以告诉我,我应该怎么做,才不会被骂呢?”“妈妈呢,只会骂我,逼我。

不管我做什么事,在她眼里永远都是不对,不好的。

记得刚上中一时,有一次,我搭错了巴士,迷了路。

回不了家,我好害怕。

我找到了公用电话,打给爸爸,他说他在忙,没空听我电话。

迷路的感觉好可怕。

天黑了,我才回到家里,妈妈问也不问,就把我大骂了一顿,慢慢的,我知道这个家,只是让我睡觉的地方,这个家虽然什么都有,其实什么都没有。

”是啊,其实小孩要的真的很简单,并不是大鱼大肉,也不是穿名牌,他们只是想得到你的肯定和鼓励,给他们信任和动力。

人总是想得到别人认可、欣赏和赞扬的,但谁又能完全做到这一点,投去欣赏的目光和说出赞扬的话语呢?哪怕仅是一个微笑,一个掌声,都能给人以无限的动力。

孩子有做对的地方,我们作为家长就应该及时的表扬他,给他鼓励和支持。

有做的不对的地方,我们也应该先问明原因,不应该不分青红皂白就破口大骂,这样会使孩子感到委屈甚至使你这位家长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

最后一句“今天付老师对我说他很痛心,我的华文测验竟然拿了38分!他问我能怎么帮我,我告诉他,杨学谦已经被鞭死了!“这句话其实体现出了杨学谦孩子对自己的否定。

当然这种否定不是他自己希望的,是家长赋予的。

长期在家长得不到表扬或赞同,自己做什么都是不对的,久而久之,他自己也觉得我是不是真的这么差,是不是真的一无是处呢。

家长的长期否定导致自己对自己的全盘否定。

试问,这样的一个孩子还能进步吗?他根本就没有动力,没有信心,也没有资格去争取进步。

所以我们的孩子再差,但在我们家长面前我们还是要鼓励他,还是要信任他,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我们也应该表扬他,说不定这一点点进步就是他以后前进的巨大动力。

看罢这部电影我又明白了,父母子女之间,连接他们的并不是责任,而是他们之间的爱。

同时也明白了所谓的‘我是你的(父母/孩子)我了解你“什么的只是一相情愿。

没有沟通,就注定会产生冲突;没有沟通,就失去了彼此了解的机会;没有沟通,我们无法正确对待彼此的爱;没有沟通,我们不知道对方在什么时候最需要的是什么;没有沟通,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失去的、错过的是什么。

电影中这两个家庭的三个孩子,因为忙而无法跟孩子交流,认为拳打脚踢是管教的最好方法,却不知道心和心的交流是最好的沟通方式,是传递爱的桥梁。

他们只顾着自己的工作,只会打孩子,难道这就是管教孩子,这样就是关心疼爱孩子吗?举个真实的例子,上个月我们学校开了个家长会,我要求每位学生都给自己的家长写一封信,装上信封。

放在自己的桌子上,好让家长一到就可以看到自己孩子写给自己的一封信。

家长会还是象往常一样进行。

接近尾声到教师和家长交流环节时。

有一位爸爸红着脸走到我面前。

其实他是两个学生的家长。

是对孪生兄弟。

他告诉我,原来我们父母在孩子心中是这个样子的。

爸爸一天到晚就知道工作,上班,从不过问我们的功课,更谈不上辅导。

有时我们做错事情了,他总是又骂又打。

妈妈整天就知道搓麻将,心情好时给我们带点好吃的,但万一麻将输了,心情不好时,总是找我们泄气。

基本上每周有一顿毒打。

虽然毒打两字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会有误用之嫌,但这就是孩子最真实的心声。

后来临走时,那位爸爸,说,今天才知道,我们家长真的有做的不对的地方,回家一定好好反思。

平时多跟他们沟通。

其实家长与孩子沟通是很必要的,那怎么样才是正确的沟通方式呢一:平等相处孩子再小,也知道要争取权利平等。

在家里,父母叫他做事情时常常会这样说,“去把杯子拿来”,“把报纸拿来”,“赶快去弹钢琴”。

虽然有时候孩子很愿意去做这些事情,可是每每听到这样的话,反倒没有动力了。

我们“把杯子拿来”转变成“帮妈妈把杯子拿来”,两句话在成人听起来可能差不多,但孩子的感受却会有很大的不同。

孩子虽小,但同样不喜欢命令式口吻,喜欢受人委托。

所以,每当父母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时,作为孩子的养育者,如果总是难以忘记自己“教育者”的角色,就会在和孩子沟通时难以保持平等的地位,这样,孩子就渐渐失去了与家长交流的愿望。

二:学会倾听孩子孩子虽然可爱,但也有烦的时候。

特别是小孩的话激不起家长兴趣,或家长刚好心情不好时,往往会听到一半就去干别的事情去了,任由他自说自话。

其实每当孩子跟父母说话时,父母应尽可能放下手头上的事情,全神贯注地听孩子说话,这能让孩子觉得父母很在意听他说话,孩子感到受到尊重和鼓励,会很愿意说出自己心里的感受三:勿以亲友做对比有时候我们也会利用激将法去激发他的上进心。

但我觉得对于孩子,特别是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激将法还是少用为好。

因为孩子那时的竞争欲望还相对薄弱。

在比较时其实是在贬低自己的孩子。

同样有损他的自信心。

比如说“你看,隔壁的小涛都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了,你怎么还什么都不会,”“你看,同你一起开始学钢琴的你们班的小丽,钢琴书都学到第二本了,你怎么第一本还没学完。

”儿童由于抽象思维尚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在家经常唠叨这种话,孩子听了首先是心里会不舒服,然后多听了,他自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

还以为自己就是比不上别人,别人就是比我好,比我强。

这样下去,孩子他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了,以后自己真的差别人一步时,他也会为自己找理由了,反正从小就是他们比我好。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发展十分重要,如何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如何能与孩子畅通无阻地沟通交流,是每个家庭,每位家长应该关注的问题。

我们都如同电影里的家长那样爱自己的孩子,但我们应该找到最适合教育自己孩子的方法,最正确有效的沟通方式,就象影片中的`郝老师说的一样,我们家长都必须找到那把适合孩子的钥匙,这样,任何紧闭着的大门都可以畅通无阻了。

小学教学随笔感言范文二: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bo彩,足以长才。

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

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

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

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非浅。

范梅南先生说,机智是“智慧的化身”。

因此,教师要做到“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必须具备诸多素质和条件。

我以为,以下几方面是不可或缺的:首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涵养师爱,以情促教。

育人之道,爱心为先。

台湾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

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

”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

让我们专着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

”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

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

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其次,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人格,严慈相济。

教师要“目中有人”切实关怀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

人性中最宝贵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

要让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树,把绿阴覆盖在他们身上;让体罚和变相体罚远离文明的场所。

当然,作为教书育人者,也不能对学生的不良现象放任自流,宽严有度才是爱,做到严慈相济。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维,开拓眼界、拓宽思路。

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实质就是或因势利导,或抛砖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话题转移,摆脱眼前的窘境。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敏捷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才能左右逢源,化险为夷。

让学生灵动的思维火花不断迸发,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富有实践智慧教师的明智之举。

读书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师更要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并学以致用,时时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支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小学教学随笔感言范文三:教学是一种“奔跑”。

有时教师在领跑,引领学生走向知识的殿堂;有时学生在自主地奔跑,教师在学生后面助力,在学生旁边加油呐喊。

教师与学生在互动中不断改变前后位置,奔向一个又一个终点,又从一个个新的起点出发。

“数学是模式的科学”。

小学数学中,数学概念、法则、性质、规律、公式、数量关系等都可以视作“数学模型”,数学教学就是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生长过程,即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

数学与生活天然地联系在一起,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公园里有数学、体育中有数学、购物中有数学、图案中有数学、科技中有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