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岁的几种含意】太岁又称肉灵芝为自然界中,非植物、非动物和非菌类的第四种生命形式。
细胞结构是接近鞭毛动物的。
进化程度介于藻类(蓝藻)和原生动物之间。
它的细胞结构和原始的鞭毛细胞的结构非常相似,不同的是这种细胞不含光合色素,按《生命起源及进化谱系图》分析,它的位置应在菌、(藻)类植物和原生动物之间。
俗称的“太岁”是介于原生物与真菌之间的粘细菌,生活于土壤中,生命力极强,是自然界非常稀有的大型粘细菌复合体。
也就是说处于生命演化的一个岔道口上,左拐就会发展到植物界,右拐就会向动物界发展,原地不动就变成了像蘑菇灵芝一样的真菌类。
属于“特大型罕见粘菌复合体”,既有原生生物的特点,也有真菌的特点,是活的生物体,世界罕见。
太岁这种“粘菌复合体”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古生物活体标本A、太岁为自然界第四种生命体。
B、太岁“肉灵芝”这个古老稀有的物种,是目前生物界除了植物、动物、微生物之外,最新发现的第四种生物,是一种目前人类未知的特殊古生物体C、科学家称太岁为:一种黏菌复合体,细胞结构接近鞭毛动物。
进化程度介于藻类(蓝藻)和原生动物之间。
D、木星的别称,古代用它围绕太阳公转的周期纪年,一周是十二年E、传说中神名。
古代迷信,认为太岁之神在地,与天上岁星(木星)相应而行,因此兴建工程等要躲开太岁的方位,否则就要不吉利F、一种特殊的生物。
【木星与太岁头上动土】古人把木星称为“太岁”(或岁星一周天(实际是11.86年),并划分周天为十二次,木星每年行经一次,都有特定的名称,说太岁某一年在某一方,这一方就不能动土搞建筑,否则触犯了太岁,就会招来灾祸。
后来,人们把别人侵犯自己怒斥为“太岁头上动土”,以显示自己的威风。
这一说法早在宋朝就已有之。
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就曾提到过:朱武和陈达、杨春在少华山落草之后,为了打劫钱粮供山寨使用,预备与官军对敌。
朱、杨要打蒲城县,陈达不听朱、杨的劝告,坚持要从史进所住的史家村借条路去打华阴县。
路经史家村时,史进召集众庄客截住道路,对陈达喝道:“你也须有耳朵,好大胆,直来太岁头上动土。
”敢这样说的当然就是有来头的人,书中所讲的陈达的确不是史进的对手,结果被史进擒获。
【太岁之神】太岁,为道教神明的尊称,又称太岁星君,或者岁君。
太岁就是天上的木星,因为木星每十二个月运行一次,所以古人称木星为岁星或太岁;太岁又称太岁星君,它既是星辰,也是民间奉祀的神灵。
中国传统的纪年方法叫干支纪年法,它是由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依次轮流搭配而成。
始于甲子,终于癸亥。
一个轮回需要60年,称为一甲子。
传说在这60年里面,每一年天上都会派一位神仙出来值年,他负责掌管这一年人间的福与祸,也掌管这一年出生的人一生的旦夕祸福,老百姓尊称这些神仙为值年太岁,60年就有60位太岁,所以统称为60甲子神。
太岁神从南北朝开始就有六十位,到了清代初期六十位太岁的名字全部更换,成了现在各地有安奉太岁的庙宇里面的六十太岁。
太岁君:神名。
太岁君,神也。
道书以六十甲子,每岁轮值,掌理人间祸福之神,为值年太岁,俗称为岁君也。
系由都雷太岁殷元帅所统管。
殷元帅者,商朝纣王之幼子也。
幼遭国难,家破人亡,蒙申真人收为抚养,授以道法,後乃行道为神。
秉性刚直慈仁,常为世人驱邪救难,天庭悉其功果,授以都雷太岁之职,掌地司汤儿院,综管人间祸福,祛除邪魅,奖善罚恶,为主宰人间罪福之神。
六十甲子值年太岁即归其统辖也。
【犯太岁】一般人的年庚,若与值年太岁相同,民间称为犯太岁,年庚对冲者,则叫冲太岁;诗曰:太岁当头坐,无喜恐有祸。
按照十二主星宿中记载:“太岁当头有灾祸,刑冲破害鬼推磨,流年若还逢忌神,头破血流难躲过。
”因此,无论是那一种,在那一年里必定百事不顺,事业多困厄,身体多病变,因此务必要拜奉太岁星君以保平安。
六十甲子各有岁神轮值,而当年轮值之岁神称为值年太岁,如想知道自己的值年太岁,只需找出自己在六十甲子所属的名称,便可找出自己的值年太岁。
什么叫做犯太岁?犯其实即是冲,「冲」亦分为「年冲」及「对冲」。
“年冲”即是指生肖之年,例如今年是蛇年,属蛇者即为年冲;“对冲”即是指生肖之年再加上六年,“对冲”又叫“六冲”,即子午冲、丑未冲、寅申冲、卯酉冲、辰戌冲、巳亥冲;以辛巳蛇年为例,巳与亥为相冲,因此肖猪的人仕在辛巳蛇年,便是“对冲”,犯了太岁;凡是遇到“年冲”或“对冲”的生肖,都要到庙里拜太岁,才会诸事顺吉。
刑太岁,又称“偏冲”,自己的出生年如与流年所属生肖相差三年,便是刑克,即与流年太岁“偏冲”。
古语有云:太岁当头坐,无喜恐有祸。
例如蛇年,肖蛇为太岁,肖猪为冲太岁,而肖猴和虎为“偏冲”太岁。
【附表:六十太岁星君的姓名】(太岁名称有五种版本,这里全部列举如下)版本一:殷雷镇宅中宫秘符-正一五雷显应坛甲子金辨乙丑陈才丙寅沈兴丁卯耿章戊辰赵达己巳郭灿庚午王清辛未李 壬申刘旺癸酉康志甲戌訾广乙亥吴保丙子郭嘉丁丑汪文戊寅曾光己卯龚仲庚辰章德辛己郑祖壬午陆明癸未魏仁甲申方杰乙酉蒋嵩丙戌白敏丁亥封济戊子郑堂己丑潘佑庚寅邬桓辛卯范宁壬辰彭泰癸巳徐斝甲午章诚乙未杨贤丙申管仲丁酉康杰戊戌姜武己亥谢焘庚子卢超辛丑汤信壬寅贺谔癸卯皮时甲辰李诚乙巳吴遂丙午文哲丁未缪丙戊申喻志己酉程实庚戌猊秘辛亥叶坚壬子丘德癸丑林朴甲寅张朝乙卯万清丙辰辛亚丁巳易彦戊午黎卿己未傅傥庚申毛梓辛酉石政壬戌洪克癸亥卢程版本二:岁君解厄延生法忏-道藏辑要甲子金辩乙丑陈林丙寅沈兴丁卯耿章戊辰赵达己巳郭灿庚午王清辛未李熹壬申刘玉癸酉康忠甲戌詹广乙亥伍保丙子郭嘉丁丑汪文戊寅曾光己卯方仲庚辰董德辛己郑祖壬午陆明癸未魏仁甲申方杰乙酉蒋崇丙戌白敏丁亥封济戊子郑镗己丑潘佑庚寅邬柏辛卯范宁壬辰彭泰癸巳时斝甲午章嗣乙未杨贤丙申管仲丁酉唐杰戊戌姜武己亥谢焘庚子卢超辛丑杨信壬寅贺谔癸卯皮时甲辰李成乙巳吴遂丙午文祈丁未缪丙戊申俞昌己酉程宝庚戌倪秘辛亥叶坚壬子邶德癸丑朱雍甲寅张朝乙卯万清丙辰辛亚丁巳易彦戊午黎卿己未傅傥庚申毛粹辛酉石政壬戌洪克癸亥卢经版本三:道教神仙画集甲子金辨乙丑陈材丙寅耿章丁卯沈兴戊辰赵达己巳郭灿庚午王济辛未李素壬申刘旺癸酉康志甲戌施广乙亥任保丙子郭嘉丁丑汪文戊寅曾先己卯龙仲庚辰董德辛己郑但壬午陆明癸未魏仁乙酉蒋崇甲申方杰丙戌白敏丁亥封济戊子邹铛己丑傅佑庚寅邬桓辛卯范宁壬辰彭泰癸巳徐单甲午章词乙未杨仙丙申管仲丁酉唐杰戊戌姜武己亥谢太庚子卢秘辛丑杨信壬寅贺谔癸卯皮时甲辰李诚乙巳吴遂丙午文哲丁未缪丙戊申徐浩己酉程宝庚戌倪秘辛亥叶坚壬子丘德癸丑朱得甲寅张朝乙卯万清丙辰辛亚丁巳杨彦戊午黎卿己未傅党庚申毛梓辛酉石政壬戌洪充癸亥虞程版本四:北京白云观-元辰殿甲子金赤乙丑陈秦丙寅沈兴丁卯耿章戊辰赵达己巳郭灿庚午王清辛未李素壬申刘旺癸酉康志甲戌誓广乙亥伍保丙子郭嘉丁丑汪文戊寅曾光己卯伍仲庚辰重德辛己郑祖壬午路明癸未魏明甲申方公乙酉蒋专丙戌向般丁亥封济戊子郢班己丑潘佑庚寅邬桓辛卯范宁壬辰彭泰癸巳徐舜甲午张词乙未杨贤丙申管仲丁酉唐杰戊戌姜武己亥谢寿庚子卢起辛丑汤信壬寅贺谔癸卯皮时甲辰李成乙巳吴遂丙午文折丁未缪丙戊申俞志己酉程寅庚戌化秋辛亥叶坚壬子卸德癸丑林簿甲寅张朝乙卯方清丙辰辛亚丁巳易彦戊午妙黎己未傅税庚申毛幸辛酉文政壬戌洪范癸亥卢程版本五:黄历甲子金赤乙丑陈素丙寅沈兴丁卯耿章戊辰赵达己巳郭灿庚午王清辛未李素壬申刘旺癸酉康志甲戌誓广乙亥吴保丙子郭嘉丁丑汪文戊寅曾光己卯伍仲庚辰重祖辛己郑德壬午路明癸未魏仁甲申方公乙酉蒋专丙戌向敏丁亥封齐戊子郢班己丑潘信庚寅邬桓辛卯范宁壬辰彭泰癸巳徐舜甲午张词乙未杨贤丙申管仲丁酉康杰戊戌姜武己亥谢寿庚子卢起辛丑汤信壬寅贺谔癸卯皮时甲辰李成乙巳吴遂丙午文折丁未僇丙戊申俞志己酉程寅庚戌化秋辛亥叶坚壬子邱德癸丑林簿甲寅张朝乙卯方清丙辰辛亚丁巳易彦戊午姚黎己未傅悦庚申毛幸辛酉文政壬戌洪范癸亥虞程【不明生物—太岁】“太岁”是一种存在于地球上的不明生物体,它的存在、作用和影响在生物学界始终有争议。
它不是动物,也不是植物,是生命进化过程中的原生质生物。
或者说,太岁是可能一种黏菌,是介于原生动物和真菌之间的一种原质体生物,既有原生动物特点,也有真菌特点。
既能像变形虫那样运动,也能像真菌那样繁殖。
黏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捕食,捕获周围的细菌或者有机物小颗粒。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之为“肉芝”,并称其为“本经上品”。
古籍《山海经》称“太岁”为“视肉、聚肉、肉芝”,描述它“食之尽,寻复更生”。
它外表好像动物的皮,切开后发现里面却是像肥肉的粘质体。
【历史记载】其实在中国几千年前的古籍《山海经》中就有关于太岁的记载。
在《山海经》中太岁也被称为“视肉”、“聚肉”、“肉芝”。
你看都带个肉字,说明可以食用。
据《山海经》记载,“视肉”最早是作为古代帝王生前喜欢食用的物品出现在古帝陵前的。
具有“食之尽,寻复更生如故”,“食一片复一片” 的特点,也就是说吃一片,它自己可以再次生长。
至于吃了以后长生不老延年益寿的说法,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确有记载。
据《本草纲目》记载“肉芝状如肉,乃生物也。
白者如截肪,黄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
”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把它叫做肉芝收入“菜”部“芝”类,与我们现在见到的灵芝,并称为“本经上品”。
《本草纲目》里还列举了几部以“芝”为主的药方,说明对一些疑难病症有着特殊疗效,其共同的特点是:“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
而且由于它具有自生自长的特点,显得更加珍贵.所以历代帝王都千方百计去寻找它,其中据说古代帝王将相寻找肉灵芝的故事,以秦始皇派遣徐福率领三千童男童女找药最为著名。
据《史记·秦始皇本记》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作为一国之君的皇帝,听说东方有一种仙药,食用以后能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于是在秦二十八年亲自率将东行寻找仙药,他来到了山东省的琅琊镇,寻访到了非常出名的方士名医徐福,命为其寻找到长生不老的仙药,并赐给徐福大量的人力、物力。
徐福随即率五百童男童女东行,来到了山东蓬莱寻找仙药不成。
于是徐福又修造船只率三千童男童女东渡扶桑,到达了古代瀛洲、方丈也就是现在的日本列岛一带继续寻找仙药。
据说秦始皇让徐福寻找的仙药当中就有肉灵芝。
晋代著名学者郭璞在注释《山海经》时,对“视肉”做的解释是:“聚肉形,如牛肝,有两目。
食之无尽,寻复更生如故。
”唐代著名学者虞世南的《北堂书抄》中也有一条关于“土肉”的记载,他的史料转录于《临海异物志》,文中说:“土肉,正黑,大如小儿,臂长五寸,中有腹,无口目,有三十足,大如钗股,浚克食。
”《广异记》中记载:晁某性情刚烈,有关于鬼神的传说或是禁忌,他从来不相信,也不觉得害怕。
他经常故意在冲犯太岁的方位大掘其土,某天,竟在太岁方位上掘出了一块蠕蠕而动的白色肉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