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安全员培训考试题(答案)

(完整版)安全员培训考试题(答案)

2008年度安全员培训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安全生产“五要素”是(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
投入。

2.临时用火必须办理“用火作业票”后方可从事用火作业。

“用火作业票”一式
三联,第一联由(所在车间安全员)留存;第二联(用火人)持有;第三联(甲方监护人)持有。

3.在安全生产工作中,通常所说的“三违”现象是指(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4.进入塔、罐、釜、槽等有限空间内用火应同时执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5.高处作业票的有效期不超过(三)天,间断作业在重新作业前,双方安全监督或作业负责人应到现场重新确认安全措施,如有变化,应重新落实安全措施并在票面签字后生效。

6.临时供电设施的对地电压在 110V以上时,必须作(接地)或接零保护,零线
必须重复接地。

7.动土作业票的有效期。

在运行的生产装置、系统界区内最长不超过( 3 )天,
界区外不超过15天
8.用两台或多台起重机械吊运同一重物时,钢丝绳应保持垂直;升降、运行应保
持同步;各起重机械所承的载荷不能超过各自额定起重能力的( 80% )。

9. 公司级预案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性的应急演练;二级单位每(半)年组
织一次分厂级应急演练。

10. “特殊用火作业票”和“一级用火作业票”有效用火时间不超过(8)小时,
二级“用火作业票”有效用火时间不超过(72)小时。

二、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
1.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进行(A)等危险作业,应当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A.爆破、吊装 B.高空施工、电力安装 C.采掘、架设 D.易燃易爆物品试验
2.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生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 D )。

A.三级,即I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和Ⅲ级(一般)
B.至级,即l级(一般)、Ⅱ级(重大)和Ⅲ级(特别重大)
C.四级,即I级(一般)、Ⅱ级(重大)、Ill级(特大)和Ⅳ级(特别重大)D.四级,即I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3. 安全生产管理包括安全生产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监督检查、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等。

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是(C)。

A.生产工艺 B.设备设施 C.人员 D.作业环境
4. 在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中,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是( D )。

A.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B.安全生产承包责任制
C.安全生产奖励制度D.安全生产责任制
5. 某火灾攀故造成一次死亡5人。

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1986)进行计算,该起事故的总损失工作日数是(B)工作日。

A.15000 B.30000 C.50000 D.45000
6.手工电弧焊用交流弧焊机空载输出电压多为( B )V。

A 25~35
B 60~75
C 110~220
D 220~380
7. 遇水燃烧物质的火灾不得采用(A)进行扑救。

A、泡沫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
C、二氧化碳灭火器
D、干沙
8. 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不服从管理,违章操作,造成重大事故,构成犯罪
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关于( B)的规定,追究其刑事责任。

A、工作人员失职罪
B、重大责任事故罪
C、劳动安全事故罪
D、玩忽职守罪
9. 用人单位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核心是( A )。

A、安全生产责任制
B、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C、安全检查制度
D、安全操作规程
10. 对于事故的预防与控制,安全技术对策着重解决( C )。

A、人的不安全行为
B、管理的缺陷
C、物的不安全状态
D、有害的作业环境
11. 起重设备在安装、检修、试验过程中发生了人的挤压、吊具坠落、物体打击
和触电,以上事故属于(D)。

A、物体打击
B、高处坠落
C、坍塌
D、起重伤害
12. 某职工在上班途中因路滑摔倒而造成伤害,该职工( A)按工伤处理。

A、不应当
B、应当
C、视伤残情况
D、由领导决定
13. 可燃粉尘的粒径越小,发生爆炸的危险性(B)。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无规律
14. 集团公司安全生产警示日是( A)。

A、12月23日
B、10月27日
15.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由(A)组织制定。

A、主要负责人
B、主管安全领导
C、技术负责人
16. “两书一表”在HSE管理体系中属于(A)文件。

A、作业层
B、管理层
C、领导层
17.危害识别范围应包括从过程的开始到废弃处置的(B)。

A、场所
B、全过程
C、结束
18. 在危险因素分析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确定本单位的危险源及可
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并进行事故风险分析,指出事故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形成分析报告,因此,危险源与(C)结果可作为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

A.整改方案B.隐患治理C.风险分析
19.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
(B)。

A、当地政府安全部门
B、本单位负责人 C.所在行业安全负责人
20. 我国安全生产标准属于(C),是安全生产法规的延伸与具体化。

A、非强制性标准
B、基础标准
C、强制性标准
21.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由(A)组织制定。

A、主要负责人
B、主管安全领导
C、技术负责人
22.电缆管的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 A )。

A 1.5倍
B 2倍
C 3倍
23. 电器设备未经验电,一律视为( A )。

A 有电,不准用手触及
B 无电,可以用手触及
C 无危险电压
24. 乙炔气瓶在使用时,瓶体温度不能超过(B)。

A、30℃
B、40℃
25. 任何单位不得将工程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出租给不具备( A )的承
包单位或承租方。

生产经营项目、场所有多个承包单位的,总承包单位应分别与承包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合同,并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统一协调、管理。

A、安全资质和安全生产条件
B、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C、安全生产许可证
D、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26. 以下工种不属于特种作业的是:(B)
A.电工作业
B.核辐射作业
C.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
D.金属焊接(切割)作业
27. 可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称为
(A)。

A.事故
B.不安全
C.危险源
D.事故隐患
28. 所谓的安全生产法规是指(A)。

A.调整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同劳动者或生产人员的安全与健康,以及生产
资料和社会财富安全保障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B.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C.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种法律的总称。

D.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所有规范性文体的总和。

29. 以下定义不正确的是(D)。

A.危险程度是指对人造成伤亡和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尺度
B.有害程度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中毒、疾病或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
尺度
C.中间产品是指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为满足生产的需要,生产一种或多种
产品作为下一个生产过程参与化学反应的原料
D.危险因素是指对人造成伤亡或者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
30. 对于事故的预防与控制,( D )对策着重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问题,安
全教育对策和(D)对策则主要着眼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问题。

A.安全规则安全技术
B.安全管理安全技术
C.安全管理安全规则
D.安全技术安全管理
三、简述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有哪些具体项目。

(10分)
四、某化工厂内,硫磺回收车间检修。

针对自己专业做出HSE计划书的风险识别表。

(15分)
五、本岗位安全职责(技术员)。

(10分)
六、编制施工方案过程中,要考虑到的不安全因素有哪些。

(10分)
七、当生产进度和安全发生矛盾时如何处理。

(附加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