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发电厂废水零排放可行性研究报告记录————————————————————————————————作者:————————————————————————————————日期:大唐华银金竹山火力发电分公司全厂废水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Hunan Provincial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院长:马超主管副院长:熊如意总工程师:田石强湖南省环科院环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Hunan Provincial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Ltd.董事长:马超高级工程师总经理:熊如意副研究员副总经理:李向辉注册环保工程师项目负责人:许灿工程师编制人:许灿工程师田苗工程师何先洲工程师李玲工程师目录第1章工程概况 (1)1.1、工程概况 (1)1.2、项目背景及现状 (1)1.3、项目必要性 (19)1.4、设计依据及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20)1.5、设计原则 (21)1.6、设计范围 (21)第2章改造方案 (24)2.1、净化站废水处理改造 (24)2.2、含煤废水处理改造 (27)2.3、生活污水处理站改造 (38)2.4、脱硫废水处理改造 (51)2.5、石膏废水处理改造 (59)2.6、含油废水处理改造 (60)2.7、含灰废水处理改造 (61)2.8、工业废水处理站改造 (64)2.9、主厂区卫生废水处理改造 (67)2.10、事故池设置 (67)2.11、全厂废水总排口规范 (71)2.12、贮灰场排口规范 (73)第3章项目管理及实施计划 (75)3.1实施原则及步骤 (75)3.2项目建设管理机构 (75)3.3项目运行的管理机构 (75)3.4人员培训 (76)3.5实施计划 (76)第4章投资估算 (77)4.1、直接费用 (77)4.2、总投资估算 (83)4.3、新增系统运行成本估算 (83)第5章安全生产、消防、节能与应急预案 (85)5.1、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 (85)5.2、消防 (85)5.3、节能 (85)5.4、事故应急预案 (85)第6章项目的环境影响及对策 (88)6.1、项目实施工程中的环境影响及对策 (88)6.2、项目建成后的环境影响及对策 (90)第7章防腐 (91)7.1、防腐工作的必要性 (91)7.2、建构筑物防腐 (91)7.3、管道防腐 (91)7.4、设备防腐 (92)第8章工程效益及经济评价 (93)8.1、环境效益 (93)8.2、社会效益 (93)8.3、经济效益 (93)第9章结论及建议 (94)9.1、结论 (94)9.2、建议 (96)第1章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大唐华银金竹山火力发电分公司位于湖南省中部的工业新城冷水江市。
公司始建于1967年,2006年9月两台60万千瓦亚临界机组投产发电,2009年7月第三台6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投入运行。
至今,金竹山发电公司的装机容量达到180万千瓦,成为湖南省最大的火力发电企业,将继续为湖南电网提供更加有力的电源支撑,并为湖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大唐华银金竹山火力发电分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水,废水包括:油罐区含油废水、堆煤场及输煤通道各转运站产生的含煤废水、生活污水、净化站排泥水、贮灰场及灰库排水、脱硫废水、工业废水等。
尽管项目建设时都配有相应的废水处理设施,但因年代久远,设备严重老化,加之有些设备不需经常运行,导致设备和管道阀门锈死无法再次启用。
随着环保标准及要求的提高,现有处理设施不能满足现行标准。
公司领导十分重视这一问题,决定按照新的环保要求对原有废水处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落实、完善相关废水处理设施改造等污染防治措施,使之稳定运行,达标排放,最大限度地发挥建设项目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共赢局面。
受建设单位委托,我院(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立即成立了项目组,负责对金竹山火力发电分公司废水处理改造工程进行方案编制工作。
项目组专业设计人员在实地勘查、收集与本项目有关技术资料,类比其它同类型工程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环保政策及技术规范,编制了本初步设计方案,供建设单位参考、决策,认定后实施。
1.2、项目背景及现状1.2.1、全厂情况1.2.1.1用水情况金竹山火力发电分公司供水系统采用循环冷却供水方式,采用资水作为生产用水水源。
从资水取水后,经预沉池和混凝沉淀池流入蓄水池,供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日常补给用。
每台机组配套1台处理能力为17000t/h凉水塔。
公司近几年用水情况如表1-1所示,取水量定额指标执行《取水定额火力发电》(GB/T18916-1-2002 )标准,如表1-2所示。
表1-1 用水情况表2009年2010年2011年总耗水(万m3)88505 100284 98778.8 其中:新鲜水(万m3)2208 2502 2296.8 重复用水量86297 97782 96482 发电量(万千瓦时) 616791.9 691202 787535 单位取水量(m3/(MWh)) 3.58 3.62 2.92 重复用水率(%)97.5 97.5 97.69表1-2 单位发电量取水量定额指标机组冷却形式单机容量<300 MW(m³/(MW·h))单机容量≥300 MW(m³/(MW·h))循环冷却供水系统≤4.80≤3.84直流冷却供水系统≤1.20≤0.72公司的发电机组单机容量为620MW,由表1-2可知,2009-2011年公司的单位取水量均低于了《取水定额火力发电》限值要求。
2011年,通过进一步加强用水管理、灰水回用等措施的施行,公司的单位发电量取水量为2.92m3/(MWh),大大低于《取水定额火力发电》限值的要求。
主要用水环节如图1-1所示(依据2011年用水数据)。
31.2.1.2 全厂废水排放及治理全局情况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水主要为:化学废水、含煤废水、含灰废水,含油废水、脱硫废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其主要污染因子为:pH、SS、COD Cr、BOD5。
、石油类等。
排水系统采用分散处理,集中利用的方式。
各类废水排放情况见表1-3。
表1-3 废水污染源及排放情况序号废水源排放方式处理方式最终去向1 冷却塔排污水连续大部分回用,少量外排外排资江2 化学酸碱废水定期进入工业废水处理系统处理进入工业水循环系统循环利用,回用不了的外排资江3 含油废水定期进入含油废水处理设施处理回收4 含煤废水间断进入含煤废水处理系统处理煤水系统自循环5 含灰废水间断进入含煤废水处理系统处理煤水系统自循环6 生活污水连续进入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
外排资江7 脱硫系统排水连续进入脱硫废水处理设施处理进入脱硫系统循环利用8 机组冷却水连续冷却塔降温循环利用9 锅炉排污定期进入工业废水处理系统处理10 厂区雨水/ / 外排资江企业非常重视全厂废水处理工作,有废水产生的生产环节都配有相应的废水处理设施。
目前,有些废水处理系统因早期设计参数存在问题,加之设备运行年代较长,老化严重,部分设备和阀门已绣死,不能运行,导致大部分废水处理设施处于停运状态,在运行的部分处理系统处理效果也不太理想。
华银金竹山电厂始建于1967年,为湖南省最大的火力发电老企业。
因初期建设没有考虑雨污分流,旧厂区(如石膏库区、油罐区、贮灰罐区、翻车机室等)存在生产产物及原料污染雨水情况。
1.2.2、净化站废水处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净化站配有5台处理系统处理生产水,其工艺主要是提升泵将河水送往斜管沉淀池,通过加入絮凝剂和助凝剂加速水中悬浮物沉淀而得到去除,沉淀池上清液进入无阀滤池进一步处理后用于生产。
而5台沉淀池产生的沉淀污泥及无阀滤池产生的反冲洗水则送往原配套废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原净化站产生的废水处理系统主要由污泥浓缩池、污泥泵及管道、压泥设备组成。
沉淀池及反冲洗水间歇瞬间式排入污泥浓缩池,通过短时间沉淀后从溢流口排出,沉淀下来的污泥通过污泥泵送往机械脱水间进行干化处理。
其工艺流程图如图1-2。
净化站废水处理存在以下问题:(1)、净化站废水处理设计能力偏小,无法满足实际运行需要。
净化站实际运行情况,当二台以上发电机组运行时,往往是2至3台生产水处理系统处理河水,沉淀池根据不同季节,丰水期排泥一般为2~3小时一次,枯水期排泥一般为4~6小时一次,每台沉淀池每次瞬时排泥水量200~300m3/h,无阀滤池反冲洗水产量约200m3/d。
而原Ⅰ、Ⅱ期沉淀池设计容积为100m3,其处理能力达不到实际要求,当泥水混合物进入浓缩池大部分细小悬浮物还来不及沉淀就被快速水流冲走排入环境中,对纳水体系产生污染。
(2)、污泥脱水间距离污泥浓缩池距离过远,不利于污泥管道输送和污泥脱水操作管理。
原Ⅰ期污泥浓缩池配有4台污泥泵,每台输送能力为25m3/h,运行方式采用2用2备,而该泵设计自吸高度为4米,而实际需要吸程为5米多,同时输送管道偏小,输送距离远(约1200余米),造成浓缩池污泥不能及时送往机械压滤间进行处理,而且管道易堵塞,运行极不稳定。
(3)、原处理系统处理产生的清水和脱水压滤液直接排入雨水管网外排,是对水资源的一种浪费。
污泥浓缩池净化站废水脱水机污泥泵运往灰场图1-2 原净化站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渣泥水外排图1-3 净化站图1-4 净化站废水1.2.3、含煤废水处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大唐华银金竹山火力发电分公司含煤废水主要来源于甲乙煤场、丙煤场及翻车机区雨水冲洗、人工冲洗地面及场区降尘水。
根据不同场地,对全厂含煤废水处理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
1.2.3.1、甲乙煤场含煤废水处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甲乙煤场占地面积约71000平方米,其大部分设有遮雨棚,四周设有含煤废水收集沟和雨水收集沟,基本实现了雨污分流。
而在甲乙煤场进出口没有设雨污分流系统,下雨时,煤场内道路上因运输掉落的粉煤被雨水冲洗,沿地势从进出口流出场外进入周边雨水沟,对周边环境产生污染。
甲乙煤场原配套有含煤废水处理系统,原设计采用斜管沉淀工艺,因该套斜管沉淀池结构上存在问题及处理能力偏小,无法达到预期设计效果。
企业于2010年对甲乙煤场含煤废水处理进行了一次改造,对原处理系统进行废弃。
由湘牛集团重新设计一套处理能力为100m3/h 处理系统,主要采用复式机械加速澄清池+砂滤工艺。
目前甲乙煤场含煤废水通过周边废水收集沟收集进入沉淀池,沉淀池外形尺寸为42m(长)×27m(宽)×3.7m(深),有效容积为4900立方米,通过简单沉淀去除比重较大煤颗粒后,由末端提升泵直接送往机械加速澄清池进行加药处理,上清液出水自流进入砂滤池进一步处理,处理好出水直接排入附近雨水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