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学习的不良习惯
习惯是指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形成需要的行动方式。
一个人的品性与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从这个意义上说,习惯决定人生不无道理。
因此,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不良习惯如不加以控制和矫正,对其健康成长和人格形成将带来不利影响。
一、中学生不良习惯的表现。
当今大多数中学生的行为习惯是好的,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中学生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不良习惯。
不良习惯在中学生中有各种各样的表现。
就不良动作而言,有抽烟、嗜酒、赌博、迷恋游戏、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就处世和办事而言,有自由散漫、办事拖沓、讲话粗鲁、出口成“脏”等;就学习态度和程度而言,有态度不端正、厌学、怕学、精力不集中、懒得思考等。
从心理学观点来看,习惯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强化以至成为一种“动力定型”的结果。
习惯一经形成,就具有使动作自动化的作用。
所以,每个人都能从自己的习惯中受益匪浅,也会因坏习惯而深受其害。
二、中学生不良习惯形成的原因。
第一、家庭是不良习惯形成的直接原因。
家庭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经济单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社会对人的影响是通过家庭发生作用的。
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的实际行动的影响实现的。
所以,父母的不良行为习惯,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到孩子习惯的形成。
比如有的学生张口脏话,伸手打人,经过耐心细致的教育,他们都会说:“在家父母就是这样教我的。
”可见,家长的不良习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孩子。
第二、社会环境是中学生不良习惯形成的原因。
在社会经济体制转轨但某些制度有不成熟、不完善的今天,社会上某些人存有重物性。
一些商人因经济性的需要心理,时不时给什么都好奇的学生出售烟酒,有的网吧仅找中学生的钱,这样有令不禁,久而久之,一些学生就逐渐染上了抽烟、酗酒、迷恋网吧,甚至染上赌博等不良习惯,既荒废了学业,又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三、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是集体主义思想教育的园地,更是学生行为习惯得以形成的重要环节,可眼下,社会上的某些物质性,赌博风给宁静的校园也带来了影响,再加上,某些教师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方法粗暴,久而久之,教师对学生的罚款、课堂上接电话、上课迟到等等,都会使学生仿效,形成自由散漫、随心所欲等不良习惯。
第四、学生自身的因素是其不良习惯形成的关键。
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因素诸如情绪、情感、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处于急剧变化时期,情绪易失控,行为易反常和重复,好走极端,兴趣爱好广但无恒心,这样的行为和心理特点使他们是非不分,常在外界的刺激、诱惑和影响下重复错误的行为,难以用理智的闸门控制住自己的言行,日积月累便形成不良习惯,给自己、他人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乃至走上不归路。
三、中学生不良习惯的矫正
第一、净化外界环境,帮助学生树造良好效果。
中学生处于身心急剧变化的时期,在外界环境的负面影响下,中学生的各种不良习惯虽有所表现但还未“定型”,家庭、学校、社会都应各负其责,形成教育合力,将学生不良习惯的矫正、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作为自己的重任,有计划,有目的地科学引导强化训练学生的行为习惯。
家庭成员尤其是家长,要为孩子树立良好行为习惯榜样。
俗话说“一个行动胜过一打语言”。
孩子的习惯就是在父母有意无意的行为影响下形成的。
正如中央电视台的一句广告词所说:“其实,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师”。
学校要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改变家庭教育方式;教育要切实提高职业道德素和转变教育观念,切不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加大对不良社会环境的治理和监督的力度,对于少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与本质脱节的行为严惩不贷。
第二、指导学生掌握合理的矫正方法。
提高认识。
要矫正不良习惯,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什么是不良习惯。
因为如果学生不能认识到自己身上的某些习惯是不良习惯,当然就说不上矫正这种习惯。
循序渐进。
既然不良习惯是逐渐形成的条件反射,那么,要清楚这种条件反射,也必须循序渐进,逐步清楚,这就是心理学上说的“系统脱敏法”。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它能把一件原先需要下大决心才能完成的事情,分成几个较小的决心就能完成的事情,这样,学生心理上就有一个逐步适应过程,因而,心理阻力小。
以我班的杨某戒烟为例,初一就发现他吸烟严重,但他认为要突然戒已相当难,因此通过允许他在班委的监督下逐步减少每天吸烟的支数,最终到初二下半学期就达到完全戒烟的目的。
持之以恒。
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做事持多久,松懈只一次,很可能前功尽弃。
正如詹姆斯所说:“一回破例,就像你辛辛苦苦绕起来的一团线掉下地一样,一回滑手所松的线,比你许多回才能绕上去的还要多”。
所以,要让学生明白坏习惯的改变必须持之以恒,在取得彻底胜利之前,不能有丝毫松懈,否则,难免功亏一篑。
总之,不良习惯对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友回和健康都会产生难以意料的后果,消极影响不能低估。
为了防止诸如马加爵事件,少数青少年暴死于网吧等悲剧再次发生,就得从矫正中学生不良习惯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