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综合材料物理性能检验复习提纲一、质量技术监督(一) 基本概念(二) 相关法律(三) 误差分析及提高测量准确度及可靠性途径(四) 数据处理(五) 样品抽取和准备例题1、优良的职业道德是新时期质检行业端正行业作风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树立技术监督“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行业形象的需要。
例题2、方法标准是指以产品性能、 质量方面的检测、实验方法为对象而制定的标准。
代号GB/T 表示推荐性国标;GB 表示强制性国标 。
例题3、我国标准分为 国家 、 行业 、地方和 企业标准四级。
例题4、技术标准分为 方法标准 、安全卫生与环境保护 、产品标准和 基础标准四类。
例题5、下列数据可作为三位有效数字运算的是( B )。
A 0.79B 0.81C lg M =7.02例题6、标准要求样品性能指标值w ≤0.05,下列测定的( A )样品符合标准要求。
A w=0.046B w=0.051C w=0.056例题7、若log 10N 为11.20,则N 的值为( C )。
A 6.300×10-12B 6.30×10-12C 6.3×10-12例题8、8.5002034.0512.21003.40.314+⨯⨯⨯-的计算结果是( B )。
例题9、随机误差由偶然或不可测因素引起的误差称为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具有有界性、单峰性、对称性、抵偿性。
可以用增加测定次数的方法减小随机误差。
例题10、Q 值检验法处理可疑离群值的数理统计方法之一。
适用于测定次数为3——10次的检验。
具体做法是:按大小排列数据;计算统计量Q 0=(X n -X n-1)/(X n -X 1);根据自由度和显着性水平查出,统计量的临界值Q n ;比较Q 0和Q n ,若Q 0<Q n 保留,若Q 0≥Q n 舍弃。
例题11、格鲁布斯检验法是离群数据的统计检验方法之一。
适用于检验多组测量值的均值的一致性和剔除多组测量值中的离群均值;也可用于检验一组测量值的一致性和剔除一组测量值中的离群值。
其方法为计算总均值和标准偏差;计算统计量T=(∣离群值-总均值∣)/标准偏差;根据数据量和显着性水平差统计量的临界值T a ;若T ≤T a ,离群值应予保留;若T >T a ,则离群值应予剔除。
例题12、简述提高测定的准确度和测定结果的可靠性的方法。
(消除系统误差:仪器校正、空白试验、标准物质或标准方法对照。
减小随机误差:增加测定次数。
)例题13*、已知某物理量的真值为50.36,A 、B 、C 三人同时测定次物理量,各测四次,数据如下:A 50.20 50.20 50.18 50.17B 50.40 50.30 50.20 50.10C 50.36 50.35 50.34 50.33比较和评价三人的分析结果,指出他们实验中的问题。
A 平均值:50.19;标准偏差:0.015。
(准确度差,精密度好,有系统误差)B 平均值:50.25;标准偏差:0.13。
(准确度差,精密度差,误差大)C 平均值:50.35;标准偏差:0.013。
(准确度高,精密度好,有误差小)例题14#、测定某物理指标,得如下结果:0.1020, 0.1022, 0.1023, 0.1025, 0.1026, 0.1029。
取显着性水平为0.05,Q0.05=0.560。
试检验0.1029是否应当舍弃。
并计算变异系数。
例题15、不能消除或减免系统误差的是( C )。
A 进行对照实验B 校准仪器误差C 增加测定次数例题16误差来源主要有( C )。
A 系统误差、随机误差、过失误差B 观测误差、读数误差、视差和估读误差C 装置误差、方法误差、环境误差、人员误差例题17在测定中通常采用的“多次平行测定、取平均值”的方法确定某材料性质的量值,其目的是( B )。
A消除系统误差 B 减少随机误差C消除偶然误差( +)例题18、当测量列数据n≤10时,可以用莱依达准则剔除粗大误差引入的坏值。
(-)例题19、企业必须无条件的坚决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
( +)例题20、非强制检定是指工作中使用的计量器具可以检定也可以不检定。
(-)例题21、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每批产品出厂前必须通过型式检验。
(- )例题22、测定某工件的长度(m),得如下结果:0.1020, 0.1022, 0.1023, 0.1025, 0.1026, 0.1029。
取显着性水平为0.05,Q0.05=0.560。
用Q检验法检验0.1029是否应舍弃,并计算变异系数。
0.333;保留;0.0031.例题23、实验室出具的检验报告必须经过三级审核。
(+ )例题24、根据下列数据求试验室校准曲线的回归方程及剩余标准偏差,并作相r=0.9956S E=0.014因n=5,f=n-2=3,取a=0.01,查表r0.01=0.95873,相关系数大于临界值,有效。
例题25、已知材料某物理量测定值为4.47,总体方差σ=0.108 ug/L,用此值考核某实验室新建测定方法,重复测定5次,数据分别为 4.28、4.40、4.42、4.37、=1.96。
如何评价此实验室新建测定方法的水4.35。
若取0.05显着性水平,u0.05平?(-2.19,有系统误差)例题26、标准曲线要求线性相关系数必须大于0.9999。
(- )例题27、校准是指在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之间的关系的一组操作。
属于量值溯源,是单位内部实施管理的一种行为。
规定条件:所复现的量值例题28、标准物质,通常指有证标准物质,是具有一种或多种的特性,用以校准测量装置、评价测量方法或给材料赋值的一种材料或物质。
我国把标准物质分为两级。
我国一级标准物质的代号是,是采用的方法定值,主要用于研究评价标准方法,对二级标准物质定值等。
我国二级标准物质的代号是,是采用准确可靠的方法或的方法定值,用作工作标准,以及同一实验室或不同实验室间的质量保证。
足够均匀和很好地确定了、GBW、绝对方法定值或由多个实验室采用准确可靠的方法协作的方法、GBW(E)、直接与一级标准物质相比较例题29、法定计量单位是指由国家、具有法定地位的计量单位。
凡属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在一个国家内,任何地区、任何部门、任何机构和任何个人毫无例外都必须采用。
我国现行法定计量单位以为基础,又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包括以下内容:国际单位制中的SI基本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包括SI 辅助单位在内的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我国选定的可与国际单位制单位并用的单位;由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的单位;有SI词头和以上单位构成的倍数单位。
法律承认、国际单位制、非国际单位制单位例题30、方法确认评估内容有:测量结果不确定度;;选择性;线性度;重复性限;再现性限;稳健性(耐变性);交互灵敏度。
检出限、例题31、方法确认的技术有:使用参考标准或标准物质进行校准;与其他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实验室之间;对影响结果的因素作系统的评审;根据对方法的理论原理和实践经验的科学理解,进行结果的评估或以上各项的组合。
比对、不确定度例题32“标准物质证书”是介绍标准物质的。
是研制单位向用户提出的质量保证书和使用说明,必须随同标准物质提供给用户。
标准物质证书封面上应有标志。
“标准物质证书”中应提供如下基本信息:、名称、标准物质定值日期、用途、制备方法、定值方法、标准值、总(扩展)不确定度、均匀性及稳定性说明,最小取样量,使用中注意事项,储存要求。
技术文件《制造计量器具许标准物质编号可证》标准物质编号例题33 SI基本单位是指长度单位米,符号m;质量单位,符号kg;时间单位秒,符号s;电流单位安[培],符号A;热力学温度单位开[尔文],符号K;物质的量单位,符号;发光强度单位坎[德拉],符号cd。
千克(公斤);摩[尔]; mol 。
例题34、实验标准[偏]差是对同一被测量作n次测量,表征测量结果分散性的量,用s表示,可按式计算,表示了n次测量中,每个测量数据值的分散性。
n次测量的平均值x的分散性用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偏]差s表征,计算x方法是。
s/n-例题35、测量仪器的重复性是在相同条件下,重复测量同一被测量,测量仪器表示。
提供的能力,可用分散性定量表示,即用实验标准偏差sr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是指测量仪器的示值与对应的之差。
示值误差必须通过检定或校准才能得到。
仪器的计量检定应按“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和“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进行。
相近示值、输入量的约定真值例题36、百分比抽样的不合理性在于当批质量相同时,两个方案接收概率不同,抽样批量的方案严,抽样批量的方案宽,造成批量易闯关。
大、小、小例题37斜率为一的抽样特性曲线是最理想的抽样特性曲线。
(- )例题38量值传递是指通过对计量器具的检定形式,将国家基准所复现的计量单位量值通过各级计量标准传递到工作计量器具以保证被测对象量值的准确一致。
( +)例题39抽样特性曲线表示按指定抽样方案抽样时,不同的不合格品率p的批次,可通过检验的概率。
(+)二、力学实验基础知识1、基本概念(1)术语和概念:力、载荷、变形、应力、应变、弹性及弹性变形、塑性和塑性变形、弹性力学指标(比例形变力学指标)、塑性力学指标(非比例形变力学指标)。
(2)力---变形曲线图和应力---应变曲线图: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局部塑性变形阶段和相应的强度指标定义。
(3)力学指标测定过程及影响因素:①仪器和计量器具的正确使用。
②方法因素中的重要环节:标准方法采用和非标准方法的确认。
③条件因素中重要的环节:计量器具的检定和校准;实验测量仪器的规范操作;试验样品的规范加工(形状、尺寸、粗糙度);数据的规范采集和处理(零点的调整,量取方法及操作,有效数字及结果修约规定)。
④环境因素中的重要环节:温度、湿度、震动、噪声、干扰的控制。
2、材料常温常规材料力学性能实验(1)常温拉伸试验:强度指标测定、塑性指标测定、弹性模量测定的实验原理及操作技术;试样的制备;引伸计原理和正确使用;误差分析和不确定度分析。
(2)弯曲试验:实验原理及操作技术。
(3)压缩试验:实验原理及操作技术。
(4)剪切试验:实验原理及操作技术。
(5)扭转试验:实验原理及操作技术。
(6)硬度试验:实验原理及操作技术。
(7)冲击试验:实验原理及操作技术。
(8)疲劳试验:实验原理及操作技术。
3、特殊试验(1)金属工艺性能试验:实验原理及操作技术。
(2)材料物理性能试验:实验原理及操作技术。
(3)金属高温试验:实验原理及操作技术。
(4)金属断裂韧性试验:断裂过程和断裂力学的一般概念;实验原理及操作技术。
4、材料试验机:各种试验机的结构和原理,冲击试验机和测力计原理及结构,各类实验机的正确安装和使用,5、力学实验操作:严守操作规程,规范操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