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级宏观经济学 专业试卷期中期末

中级宏观经济学 专业试卷期中期末

课程名称:《中级宏观经济学》专业:
课程类别:必、限、任考试方式:闭卷()、开卷(√)
(请把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试卷上填写无效)
一、判断题(每题1.5分,共15分,对的打“√”,错的打“×”。

)
1.通货紧缩时,实际GDP的增长要高于名义GDP的增长。

()
2.本年生产但未销售出去的最终产品的价值不应该计算在本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内。

()3.政府以通货膨胀来消除自然失业率的努力,其效果都是暂时性的。

()
4.当经济达到长期均衡时,总产出等于充分就业产出,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

()
5.改变政府购买是财政政策最有效的手段。

()
6.长期总供给曲线所表示的总产出是经济中的潜在产出水平。

()
7.如果货币的需求与利率的变动不相关,则财政政策的变动存在完全的挤出效应,财政政策就是无效的。

()
8.“流动性陷阱”指LM曲线呈水平状,此时财政政策最有效。

()
9.如果价格具有黏性,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将会使IS曲线向下平移,实际货币供应量的降低将会使实际利率上升,降低总产出。

()
10. 凯恩斯认为工人更容易接受由于价格水平上涨而引起的实际工资下降,不易于接受由于名义
工资下降而引起的实际工资的减少。

()
二、选择题( 每题3分,共30分)
1.2001年的价格指数是120,2002年的价格指数是127. 2。

通胀率是()。

A.8%
B.5%
C.6%
D.没有确定基期,所以没有办法计算通胀率
2.在经济衰退时期,经济活动水平下降,()将上升。

A.周期性失业
B.摩擦性失业
C.季节性失业
D.结构性失业
3.根据IS-LM模型()
A.投资增加,使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B.投资增加,使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C.货币供给量增加,使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D.货币供给量增加,使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4.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存在如下关系()。

A、失业率越低通货膨胀率越低
B、失业率越高通货膨胀率越高
C、失业率越低通货膨胀率越高
D、失业率越高通货膨胀率越低
5. 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不应该选择的货币政策是()
A.降低法定准备率
B.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
C.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
D.降低再贴现率.
6.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左上方的组合表示()。

A.产品供大于求、货币供大于求
B. 产品供大于求、货币求大于供
C.产品求大于供、货币供大于求
D. 产品求大于供、货币求大于供
7.今年的名义GDP增加了,说明()。

A.今年的产出增加了
B.今年的物价和产出都增加了
C.不能确定
D.今年的物价上涨了
8.下面()不影响货币需求。

A.公众支付习惯
B.物品和劳务的相对价格
C.一般物价水平
D.银行利率水平
9.下列关于总需求曲线的陈述中,()是错误的。

A.对于固定的货币供给,货币数量方程式描述了物价水平P与产出Y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B.当经济沿着不变的总需求曲线移动时,货币供给量保持不变
C.当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时,经济沿着固定的总需求曲线移动,实际产出增加,物价水平
下降
D.总需求曲线的斜率为负
10.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税收和政府支出都增加1元,均衡水平的收入将()。

A.保持不变
B.增加3元
C.增加1元
D.减少4元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自动稳定器是怎样自发调节宏观经济的?
2.在IS和LM两条曲线相交时所形成的均衡收入是否就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为什么?
3.什么是LM曲线的三个区域,其经济含义是什么?
四、计算题(20分)
若某一宏观经济模型的参数如下:C = 200 + 0.8Y,I = 300 - 5r,L = 0.2Y - 5r,M = 300 ( 单位:亿元) 试求:
(1)IS — LM模型和均衡条件下的产出水平及利率水平;
(2)若充分就业的有效需求水平为2020亿元,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运用扩张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追加的投资或货币供应分别为多少?
五、论述题(20分)
1960年12月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立,成为世界上控制石油价格的关键组织。

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使油价猛然上涨了两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

持续多年的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的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

请运用AD-AS模型解释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对经济的冲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