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研究生毕业感言(15篇)

研究生毕业感言(15篇)

研究生毕业感言(15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受到启发,对某些事或人产生新的感悟,有这样的时机,就要好好写一写感言将其记录下来。

那么感言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xx为大家收集的研究生毕业感言,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研究生毕业感言1 这几年的读研经历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三年前,我夜以继日的读书,只为考上一个不错的学校继续研究学术。

我也没有让自己失望,最后真的上了这所学校,有了这一段经历。

其实我很早就知道,读研是一件有很大压力的事情,这个过程不只是对我们学术的考验,也是对我们心态的一种考验。

现在走到这里,成功的到了硕士证书,我心里的滋味很复杂,有欣喜,有纠结,有难过,总而言之,更多的还是高兴吧。

还记得大四的时候,那一大波考研浪潮,很多大学生为了逃避进入社会就业的问题,才选择了考研这条路,对于我个人而言,这种逃避式的读研方式是很不体面的。

所以我从未这样想过,我读研,只是因为我对这个专业真的很热爱,并且这个专业需要更高的学历,只有得到了这二者,我觉得未来才值得期待,只有自己努力去争取了,这一切才是最好的结局不是吗?其实很多人读研为什么读到一半就觉得读不下去了,因为在最初她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没有目标的左撞右撞,自然也会对这一切失去了兴趣和恒心。

学习是一件很敬重的事情,它是严肃的,有些人嘴上总是说着学习,而行动却从没有去实行过。

这样的学习方式不过是欺骗自己的一种方式罢了。

在我读研的这几年里,我一直都在提醒自己每天要坚持学习,要坚持进行实践,这几年的时光不能白白浪费,读研一结束,我们的青春也差不多到了一个节点了,未来的路是什么样子,我们无法知晓,我现在唯一要去做的事情,就是先做好身边的事情。

这也是我读研期间最基础的一个要求,专一是基础,努力是需求。

把握好了二者,才有可能让这条路走起来更加的顺利。

其实到了这样的一个阶段,对于过去而言,没有太多可回忆的地方。

任何一段时光过去了就过去了,没有去追忆的必要。

留在心里的是过去一切的总合,一小点就已经足够了。

这几年的读研时光给我带来更多的是对人生的思考,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该为自己定一个什么样的目标,这些是我将来要去做的事情,也是我这几年需要打好的基础。

感谢这读研的时光,给我的学术和生活都带来了莫大的提升。

往后,我会继续珍惜时光,努力前行。

研究生毕业感言2 两年半的研究生生活,犹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弹指一挥间,我从一个懵懂无知,渴求知识的新生,成长为略有所成的毕业生。

研究生的种种犹如沙滩上的脚印,眷恋而清晰。

只有自己知道,在这期间曾经有过许多,也给过许多,收获许多。

在研究生期间里,我用刻苦努力、锐意进取的意志不断充实与完善自我,并学会独立地思考与解决问题,各方面能力不断提高。

时间证明,付出的努力和辛苦是值得的,无意间自己收获到了一份简单却来之不易的成熟。

研究生的生活,忙碌并充实着,执着并快乐着!在这里,向我的导师殷爱菡,团队里的张青苗,展爱云老师和实验室的兄弟姐妹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感谢您们在学业上的悉心指导,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关怀和宽容!我们会铭记老师们的教诲,也会常回家看看。

祝老师们身体健康,事事顺利!未来就如同天空中一朵飘忽不定的云,毕业了,我便开始了自己漫长的追逐云彩的旅程。

明天是美好的,路途却可能是崎岖的,但我坚信我能够坦然的面对生活,学以致用!至此向我学生时代,说再见了。

别了,亲爱的母校!别了,慈祥的老师!别了,兄弟姐妹们!研究生毕业感言3 三年前,在一个秋风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里,56个年轻人带着56颗年轻的心来到了这个被许多人称为异乡的工大校园,寻找着属于我们的橄榄树,也挥洒着尚未磨灭的激情。

因为年轻,我们拥有斑斓的青春;因为年轻,我们更拥有五彩的梦想。

在这青春的驿站中,我们尽情编织着自己的未来,书写着无悔的人生。

一路走来,56颗心凝结在一起产生的巨大向心力,用十足的热情,谱写了近两年来我们的一个又一个精美篇章,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成绩和荣誉……从开始到现在,从陌生到熟悉,从相见到相知,我们一同走过了春夏秋冬,经历了世事变化,没有感人肺腑,但却是真真实实;点点滴滴都是我们最珍贵的回忆。

玉兰花开,柳枝吐翠,日月更迭,光阴荏苒,该说再见了,这两年半在我们的一生中也许只是短短的一个时期,不会是记忆中最深刻的部分,但我们坚信,我们不会忘记它,因为它单纯,它唯一,就如栀子花开,So beautiful so white!过去的辉煌,用汗水铸就;骄傲的历史,用奋斗换取。

风起时,必将酝酿新的传奇,桃花过后,人世间依然会有灿烂的微笑。

研究生毕业感言4 这一次毕业我等待了很久,我也终于从学生这个身份中脱离了出来,计算一下,自己的学习年龄也差不多十余年了,不管自己是作为一名学生还是一个成年人,我想,在这一次读研的过程中,我找到了最初的自我,也找到了那个最真实的自我。

这几年的时光,我利用的很充分,也不辱这数年来的坚守和勇敢!在此面对这一次毕业,我想更加正式、更加郑重的做一次总结,也为这一次毕业留下特别的痕迹。

以前总有人问我,你读这么多书到底是为了什么?或许很多人认为是为了一份更好的工作,也有人认为是为了一个更好的自己。

而当初的我也像我所说的这些人一样,只是为了一份更好的工作,一个更好的自己。

但是当我慢慢的走的越来越远之后,我便发现,我并非是为了追寻一个更好的自己,更不是为了一份能够让我体面的工作。

我为的只是去创造自己的价值,然后实现自己的价值,尽量为这个社会留下更多美好的东西,在这个世界上停留着属于我的足迹。

同学们心里肯定也会有一些感慨,当我们在学业的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时,我们就会感受到自己最大的变化就是心态,以前我们总是要求一个结果,一个成绩,但现在的我们仿佛更在乎这个过程,结果当然重要,但过程是可以创造多种结果的一件东西,所以想要做出更多的成绩,我们首先就要重视过程。

把成果放轻,把过程加重,我们想要的总会不期而遇,未来也会总光彩夺目。

守住初心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不浪费时间却是我们实实在在可以做到的事情。

所以把初心交给时间,让我们珍惜时间,初心自然也就守住了。

毕业从往到今都是一个难受的话题,毕业代表着新的挑战即将到来,一切重归于零。

从零开始是任何一个人最害怕的事情,这是一段非常艰难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也正好是让我们有多种成就的事情,所以我也不会害怕去迎接这样的一些挑战。

我会比以前更加的从容且放松,用一个最好的状态去迎接每一个明天。

就算遭遇失败,我也不会放弃对自己的要求和准则。

我会带着一个成熟的自己,走进一个新的领域,创造新的成绩,丰满自己的人生,创造自己的最大价值!研究生毕业感言5 在毕业论文写成之际,我感慨良多,首先要感谢的是湘潭大学。

在攻读硕士研究生之前,我本是一名普通山村的穷“教书匠”。

“教书匠”这个称号,并不代表着我对教师职业的不敬,因为,它是人家送给我的,不是自封的。

不过,以我亲身的经历,我觉得这个称呼是有部分道理的。

我在初中任政史科主任,年年负责全校的中考工作,最多的时候,带了九个班级,五个课头,七、八、九年级的历史和七、八年级的政治。

学校的“重点班”、“毕业班”大都由我来带。

情况经常是这样,同样的一堂课,一个星期要重复讲四次,然后年年重复,课本不用说全都背得出,连页码都记得清楚。

匠人做事就是简单的重复,我也如此。

一晃教了六年,嗓子坏了,脾气坏了,毫无新鲜感的上课让我身心俱疲,几个要好的朋友也“怂恿”我跳一跳,于是我选择了考研。

考研之路充满了艰辛,大学毕业已九年了,英语忘个精光。

以前虽然过了四级,但那是十年前的事了,十年,差不多是一个轮回,我把英语又如数奉还给了学校和老师,重新捡起来真是难上加难,一见英语就要睡觉,比催眠药有效多了。

我只得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把它当书法来练习,抄,抄,抄!一个单词、一个句子的抄!抄!慢慢的找回了一点感觉。

况且,这时我已成家立业,当了“房奴”和“孩奴”,还应加上“工作奴”——校长把我当“骨干”哪,家长把学生往我班里塞啊,学生往我班里挤哪,一句话,学生政史就靠你啦,你敢偷懒?我连考研之事都不敢宣扬,还是感谢铁友在校长面前帮我说了几句话,于是比往年减了两个班,少了四节课。

结果,经一年奋斗,考过了国家线,但报考的某校虽然不是自主划线,却因当年报考人数过多,未予录取。

这时,湘潭大学给了我调剂的名额。

让我获得了一个重生的机会,过起了梦寐以求的硕士生活。

进校的那一刻,一副对联打动了我“今天你以湘大为荣,明天湘大以你为荣。

”打心底感谢湘大,给了我圆梦的机会。

读研也是备偿艰辛。

刚进校时,我意气风发,颇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之概,很快就发现一切并不像我想象的简单。

在经济上,由于我放弃了工作,没有了工资,妻子做点小生意仅能勉强维持我读书和家用,遇到计划外之事就得四处借钱,压力渐渐地来了。

儿子的教育也成了问题。

我在家时,天天过问一下,检查一下,成绩一直在班上前五名,我来校后,妻子管不了他,缺少时间和精力过问他的学习,成绩大幅度下滑,调皮程度却大幅上升,老师见到他就头疼,把他放在第后一排,每天当作一个“坏典型”予以警告、批评,经常向家里“反映”他在学校里的种种“不乖”、“不端”。

尤其是小孩子三、四年级正学英语、写作文,他在这方面没有入门,天天完不成作业,完不成作业则要挨打。

不得已,我只得进行“远程教育”:每天下午和晚上,通过网络聊天的行式给孩子进行辅导,教他做作业、写作文,而英语却毫无办法。

天天的“远程教育”,让室友们深受其扰,我也感觉不对劲。

妻子说:“你不要为了自己,废了刘鼎。

”——意思是让我带到身边来读书。

研二时,我就把孩子带到身边,开始了“父子同学”的生活。

我带着儿子攻读研究生,遇到了的困难比普通同学多得多。

多亏了我的导师刘松茂教授,在生活上给我排忧解难,在精神上疏缓我的压力,并给我指导,让我度过了一个个难关。

例如,为租到合适的房子,刘老师忙前忙后跑了很多次;为了让孩子顺利“插班”、“入学”,刘老师不辞劳苦,找人、打电话、出主意,忙得不亦乐乎!没有刘老师帮忙,许多事都办不成,或者要花更多的代价。

刘鼎来校后,我有什么事需要外出,都是交给刘老师和师母照看,刘鼎就把刘老师家当成在湘大的家了,一天到晚总是要到“爷爷”家去。

师母对我和刘鼎特别关心,水果副食、米油菜蔬时不时地送给我们,饭餐就更不必说了。

从未想到一个孩子有那么多的事。

洗衣、买菜、做饭、辅导作业、陪他玩是是“日常工作”,出席家长会、处理他种种“不小心”惹出来的麻烦也不少,再加上偶然的生病、受伤,总之,觉得时间不够用,并且分割得很细碎。

每天的日程是:早上7时起床,洗刷、打发他上学、买菜花1个多小时,中午11:20分他放学后开始做饭、吃中餐、收拾清洗到下午1时左右,下午自5时40分他放学后做晚餐、吃饭、收拾、给他洗澡、洗衣到9:40左右,有时作业多,还要到10点以后,其余的时间就是我的学习时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