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尾矿库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与救援管理办法

尾矿库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与救援管理办法

尾矿库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与救援管理办法1.1应急处置流程尾矿库事故应急处置流程如图所示。

图2 尾矿库事故应急处置流程1.2接警与报告5.2.1 获悉尾矿库事故信息的相关人员要立即向所在地应急委、有关主管部门和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

有关专业机构、监测网点和信息报告员要及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尾矿库事故信息。

5.2.2事发单位从接到事故报告时起,应在1小时内向相关区县应急委、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人员可以直接向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

5.2.3相关区县应急委、市相关部门、首钢总公司、密云冶金矿山公司、尾矿库管理单位等,在第一时间内接到尾矿库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向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

5.2.4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接警时应确认发生事故的单位名称、地址、事故类型、事故简要情况、人员伤亡情况等。

5.2.5较大(Ⅲ级)、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Ⅰ级)尾矿库事故发生后,尾矿库管理单位应立即向所在区(县)应急委和市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指挥部报告。

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相关部门、首钢总公司、密云冶金公司和相关区县应急委要立即报告市应急办,并同时通报市委相关部门,详细信息最迟不得晚于事故发生后2小时报送。

5.2.6对于事故本身比较重要或发生在重点地区、特殊时期,或可能演化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尾矿库事故的信息,应立即报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并同时向市应急办报告。

5.2.7对于暂时无法判明等级的尾矿库事故,应迅速核实,同时根据事故可能达到或演化的级别和影响程度,参照上述规定上报,并做好信息续报工作。

5.2.8事故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尾矿库名称、尾矿库管理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事故发生时间、地点、类别;事故的伤亡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发展趋势、已采取的措施;事故可能波及的范围和危害程度等。

1.3基本应急响应各成员单位及保障单位根据尾矿库事故等级,按照以下基本应急响应内容,出动相应的抢险力量,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3.1指挥协调尾矿库事故发生后,在先期处置的基础上,由相关责任主体按照基本响应程序,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的响应措施进行处置。

当超出相关责任主体自身处置能力时,可向上一级应急管理机构提出请求,由上一级应急管理机构决定是否启动更高级别的响应措施进行处置。

(1)一般尾矿库事故(Ⅳ级):由尾矿库事故所在区县应急委或尾矿库管理单位负责启动尾矿库事故应急响应,事故变化及救援进展情况要随时向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

成立由事故所在区县应急委或密云冶金矿山公司、首钢总公司、尾矿库管理单位有关部门组成的现场指挥部,由事故所在区县应急委或密云冶金矿山公司、首钢总公司、尾矿库管理单位负责同志任总指挥,指导、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开展工作。

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同志赶赴现场协调处置。

根据实际需要,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相关部门负责协助做好相关工作,必要时启动市级响应。

(2)较大尾矿库事故(Ⅲ级):由事故所在区县应急委负责启动尾矿库事故应急响应,事故变化及救援进展情况要随时向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

成立由事故所在区县应急委或密云冶金矿山公司、首钢总公司、尾矿库管理单位有关部门组成的现场指挥部,由事故所在区县应急委或密云冶金矿山公司、首钢总公司负责同志任总指挥,指导、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开展工作。

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同志赶赴现场协调处置。

必要时,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相关部门做好相关工作,市委、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或市应急办派人到场,协调相关部门配合开展工作。

由于事态扩大,超出相关责任主体自身处置能力,事故所在区县应急委无法实现有效的应急救援,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启动市级响应,并牵头组建现场指挥部。

其中: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任现场指挥部总指挥,指导、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开展工作。

(3)重大尾矿库事故(Ⅱ级):由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的Ⅱ级响应,并负责具体指挥和处置,由市应急委负责统一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根据需要,分管市领导或副秘书长赶赴现场,并成立由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相关部门、密云冶金矿山公司、首钢总公司、尾矿库管理单位和事发地区县应急委组成的现场指挥部。

其中:分管市领导或副秘书长任总指挥,指挥协调应急处置工作;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事故所在区县应急委、密云冶金矿山公司、首钢总公司、尾矿库管理单位等部门的负责同志任执行总指挥,负责事故的具体指挥和处置工作。

(4)特别重大尾矿库事故(Ⅰ级):由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的Ⅰ级响应,并负责具体指挥和处置,由市应急委负责统一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根据需要,市主要领导或分管市领导赶赴现场,并成立由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相关部门、密云冶金矿山公司、首钢总公司、尾矿库管理单位和事发地区县应急委组成的现场指挥部。

其中:市主要领导或分管市领导任总指挥,指挥协调应急处置工作;分管市领导或副秘书长,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相关部门、事故所在区县应急委、密云冶金矿山公司、首钢总公司、尾矿库管理单位等部门的负责同志任执行总指挥,负责事故的具体指挥和处置工作。

当国务院启动或成立国家级尾矿库事故应急指挥机构,并根据有关规定启动相应级别的响应时,市相关部门、首钢总公司、密云冶金矿山公司、尾矿库管理单位和事发地区县应急委要在国家相关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下,配合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工作。

1.3.2现场指挥部(1)一般事故(Ⅳ级)和较大事故(III级)由事故所在区县应急委或密云冶金矿山公司、首钢总公司、尾矿库管理单位成立现场指挥部。

重大事故(II级)和特别重大事故(I级)由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成立现场指挥部。

现场指挥部由总指挥、执行总指挥和各工作组组长组成,实行总指挥负责制。

可设专业处置组、宣传信息组、治安交通组、综合保障组、通信保障组、医疗救护组、专家顾问组等工作组,并确定联系人和通信方式。

(2)现场指挥部应维护好事发地区治安秩序,做好交通保障、人员救治与疏散、群众安置等工作,全力防止紧急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和次生、衍生灾害发生。

及时掌握事故进展情况,随时向市应急办报告。

同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尾矿库事故进行综合分析、快速评估,尽快研究确定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按处置方案发布命令,全面展开调集应急物资,抢修被损坏的公共设施,向受到危害的人员提供避难场所、生活必需品、医疗救护等各项紧急处置工作。

(3)参与尾矿库事故处置的各工作组、相关部门、密云冶金矿山公司、首钢总公司或尾矿库管理单位,应立即调动有关人员和应急救援队伍赶赴现场,在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按照北京市尾矿库事故应急预案分工和事故处置规程要求,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共同开展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4)依据尾矿库事故的级别,适时建议派出由该领域具有丰富应急处置经验人员和相关科研人员组成的专家顾问组,共同参与事故的处置工作。

专家顾问组应根据上报和收集掌握的情况,对整个事故进行分析判断和事态评估,研究并提出减灾、救灾等处置措施,为现场指挥部提供决策咨询。

(5)现场指挥部应随时跟踪事态的进展情况,一旦发现事态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有可能超出自身的控制能力时,应报请市应急委协调调配其他应急资源参与处置工作。

同时应及时向事故可能波及的地区通报有关情况,必要时可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出预警。

(6)参与尾矿库事故有关的各部门、密云冶金矿山公司或首钢总公司、尾矿库管理单位,应主动向现场指挥部和参与事故处置的相关部门提供与应急处置有关的基础资料,尽全力为实施应急处置、开展救援等工作提供各种便利条件。

(7)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采取相应的强制性措施和其他必要的应急处置措施。

(8)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做好事故现场保护工作,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证的应该做出标记,妥善保护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1.3.3应急抢险(1)一般事故(Ⅳ级)由尾矿库管理单位负责。

较大事故(III级)由事故所在区县应急委负责。

重大事故(II级)和特别重大事故(I级)由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

(2)尾矿库事故发生后,发生事故的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事故抢救,防止事故扩大,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

(3)根据尾矿库排洪能力、坝体稳定性等情况,提出相关抢险方案和措施建议。

(4)在确保应急救援人员安全的前提下,组织营救受害人员,进行现场抢险作业,及时控制事故源。

(5)根据事发状态,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汇报应急抢险情况,传达执行应急指挥部的指令,组织实施应急指挥部确定应急抢险方案。

(6)抢险过程中遵循“以人为本”原则,抢救受伤人员为重。

1.3.4医疗救护(1)一般事故(Ⅳ级)和较大事故(III级)由事故所在区县应急委负责。

重大事故(II级)和特别重大事故(I 级)在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由市卫生局及事故所在区县卫应急委负责。

(2)组织在事发单位或现场建立急救站,设置明显的标志,保证现场急救站的安全以及空间、水、电等基本条件保障。

(3)组织应急医疗救援力量对受伤人员进行分类急救、运送和转院等。

(4)如果出现死亡事故,则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汇报,根据指示对死者进行运送和处理。

(5)对现场应急供水、废物处理、食品、免疫、消毒等提供卫生和医疗建议。

(6)记录伤亡汇总情况,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汇报。

1.3.5资源保障(1)一般事故(Ⅳ级)和较大事故(III级)由事故所在区县应急委负责。

重大事故(II级)和特别事故(I级)在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由市发展改革委及事故所在区县应急委负责。

(2)由现场指挥部对现场事态评估,根据事故性质确定应急资源种类和数量,制定应急资源调配方案。

(3)如果现场应急资源不足以满足需求时,组织人员进行采购。

(4)物资运输与分配。

按照应急指挥部的指令,组织车辆运送抢险物资。

1.3.6现场警戒保卫(1)一般事故(Ⅳ级)和较大事故(III级)由事故所在区县应急委负责。

重大事故(II级)和特别重大事故(I 级)在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由市公安局及事故所在区县应急委负责。

(2)为现场警戒保卫人员配备必要的个体防护装备。

(3)对已确认的可能重大事故地点,标明周围控制点,设置警戒区域,派人对现场封锁。

(4)对警戒区域外围的交通路口实行交通管制,对进入事故现场的人员进行检查,经应急指挥部允许的相关人员方可进入。

(5)指挥危害区域内人员撤离、保障车辆顺利通行,指引不熟悉地形和道路情况的应急车辆进入现场,及时疏通交通堵塞。

(6)根据现场指挥部指示,组织对企业重要目标和财产进行保护。

(7)维护撤离区和人员安置区场所的社会治安工作,防止群众过激行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