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的理论实践

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的理论实践

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概述
•教学设计的特点
•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中学生物课堂教学评价
教学设计的概念
心理学家加涅在《教学设计原理》(1988年)指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systematic)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做出有利了学习的安排。

任何织织机构,如果其目的旨在开发人的才能均可以被包括在教学系统中。


教学设计的概念
国内学者认为:“教学设计是以获
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日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试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教学设计的概念
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 ID)也称作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ISD)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教学设计的特点
1、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换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2、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教学设计的特点
3、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

教学设计把教学过程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4、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

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l 应用系统方法
l 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
l 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和步骤
l 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
l 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
教学系统
教学过程
教学产品
三个设计
层次教学设计基本原理
理论基础------传播理论、学习理论、系统理论
和教学理论。

依据------对学习需求的分析。

目的------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内涵------调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
确定目标;
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
选择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
评价其结果。

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学习的定义狭义的学习:指人的学习
广义的学习:指人类学习和动
物的学习
学习学习理论研究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信息加工心理学建构主义
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
v刺激—反应(行为主义)学习理论(S-R)•学习是明显的行为改变的结果,
能够由选择性强化形成的。

•环境和条件,是学习的两个重要的因素。

•斯金纳创立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和强化理论
“刺激应强”理论
•强调了外在环
境对学习的影
响,主张运用
奖励和处罚
巴浦洛夫—华生的
经典条件作用:刺激的替代作用桑代克的
联结主义理论:试误学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Skinner
主要观点:
一切行为都是
由反射构成,学习
主要在于形成条件
反射。

操作学习:
斯金纳箱
Simple rewarding and small acts can condition complex behaviors.
程序教学法:
把教学内容分为具有联系的小步子要求学生作出积极反应
因人而宜,自定步调
行为主义教学设计原则
(1)规定目标:将教学期望明确表示为学生所能显现的行为,—可观测的反应;
(2)经常检查: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经常复习和修正,保证能够适当地形成预期的行为;
(3)小步子和低错误率:将学习材料设计成一系列小单元,使单元间的难度变化比较小,达到较低的错误率;
(4)自定步调:允许学生自己控制学习速度;
(5)显式反应与即时反馈:课程中通常包含频繁的交互活动,尽多地要求学生作出明显反应;当学生作出反应时应立即给予反馈;
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
v认知学习理论(S-AT-R)
•学习是知觉的重新组织,是对所遇到
的环境条件的认知。

•学习过程是信息的接收、加工、使用的过程促进学习有两个条件:内在条件与外在条件•强调学习积极主动的过程
强调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部强化作用
奥苏伯尔的
意义学习论:讲解式教学
布鲁纳的
发现学习论:强调主动思考、探索求知
布鲁纳:认知
认知主义的教学设计原则
•将学习情景和教材性质解释清楚,便于学生在学习情境中主动获得知识;
•材料的呈示应适合于学习者认知发展水平,按由简到繁的原则来组织教学内容。

由简化的整体到复杂的整体;
•教师从事知识教学时,要配合学生经验将教材适当组织;
•教材安排要考虑学生学习动机的维持。

•学习者自定目标是学习的重要促动因素;
杜威的经验性学习理论:
强调学习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的
维果斯基的思想:
强调学习是在一定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社会为学习的发展起到了支持和促进作用
皮亚杰学习理论:
强调学习是主体与客体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生成学习模式(M.C.Wittrock)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
情景
协作会话意义建构
支架式抛锚式认知学徒随机通达
问题(疑问、项目、分歧)相关实例(或个案)信息资源认知工具会话与协作工具社会背支六部分模型:
四大要素:多学科专题学习
合作调查学习
基于资源的独立学习情景化教学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
(1)所有的学习活动都应该与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

支持学习者发掘问题作为学习活动的刺激物,使学习成为自愿的事。

学习应有明确的目的性,学以致用。

(2)设计真实的学习环境,应具有与实际情境相近的复杂程度,避免降低学习者的认知要求。

(3)让学习者拥有学习过程的主动权。

教师不是主观武断地控制学习过程,而为他们提供思维上的挑战。

(4)为学习者提供有援学习环境。

当他们遇到问题或偏离方向时应给予有效的援助和支持。

(5)鼓励学习者体验多种情境和验证不同的观点。

鼓励各种合作学习。

个人理解的质量和深度决定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可互相交换想法,通过协商趋向一致。

系统理论与教学设计
系统论认为系统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具有特定工的有机整体。

教育系统(教学系统)
达到一定教育、教学目的实现一定教育、教学功能
教育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设计基本原理
教育系统
媒体方法
基础知识
非智力因素
学习为
认知程度
传播理论与教学设计
传播者(谁)教师
信息(说什么)教学内容
媒介、信道(通过什么途径)教学媒体
受传者(对谁说)学生
传播效果(产生何效果)教学效果
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
信息质量,权威性,可靠性。

师生的传播技术、知识水平、心理因素。

传播媒体、内容、受者需要的配合程度。

传播时机,信息量的合适程度
传播环境、媒体本身的问题等。

验之塔

有目的的直接经验(做)
设计经验(理解)参与活动(演戏、表演)
观摩示范
见习旅行参观展览电影电视扩音、广播录音、照片、幻灯
视觉符号语言符号
两个著名心理实验(Treicher)
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
视觉83%
听觉11%
嗅觉 3.5%
触觉 1.5%
味觉1%记忆持久性:阅读10%听20%看30%听\看50%说70%
教学设计模式与教学方法
v教学设计的模式
教学设计的模式分为三类:以系统理论作为建构基础的过程模式;以学习和教学理论作为建构
基础的过程模式;以传播理论作为建构基础的过
程模式。

以学习和教学理论为建构基础的过程模式是数量较多的一类模式,其特点是基于学习理论和
教学理论并用系统理论指导设计过程。

这类模式
中有代表的有:迪克-凯瑞(W.Dick & L.Carey)教学设计模式;梅里尔(M.D.Merrill)教学设
计模式;肯普(Jerrold E.Kemp)教学设计模
式;史密斯和雷根(P.L.Smith & T.J.Regan)
的教学模式。

克凯瑞教学开发模型
肯普教学系统开发模型
尼文教学系统设计模型
设计分析阶段设计选择和
决策阶段
设计发展
阶段
设计评价和
修改阶段
生物教学设计的影响因素•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业务素质
教师的内隐理论
•教师的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是独特的人
教学原则
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提高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