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输电线路运行与维护

输电线路运行与维护

1.导、地线的连接要求同一档距内,一根导线上只允许有1个直线连接管和3个补修管;当张力放线时不应超过2个补修管。

接续管或补修管与耐张线夹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5m;接续管或补修管与悬垂线夹的距离不应小于5m;接续管或补修管与间隔棒的距离不宜小于0.5m。

重要跨越档内不得有接头2.导线对地距离的确定500kV以下的线路,由线路的绝缘强度确定。

500kV以上的线路,线路对地面物体的静电感应影响来确定。

3. 500kV输电线路的限距要求两边导线5m以外的房屋,在导线最大风偏时,对房屋的净空距离应≥8·5m;我国500kV线路单回线路走廊的一般宽度55~60m。

4.导线与地线间的距离要求在环境温度+15℃,无风情况下,档距为L的档距中央导线与地线的距离按下式计算:D≥0.012L+1 (m)5. 按照我国规程规定:送电线路导线水平相间距离10m时,允许档距为525m,相间距离为11m时,允许的档距为650m。

6.对架空线路运行导线及地线的要求保证安全的弧垂、对地及交叉跨越距离、线间距离,合理的导、地线配合要求等。

总体上,选择具有良好电气性能、机械性能和经济性能的导、地线,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保证安全可靠的运行参数。

7. 运行中导线的工作温度不得超过其允许值在环境温度为25℃时,钢芯铝绞线、铝合金绞线最高温度不超过70℃;大跨越及事故情况下:最高温度不超过90℃;铜绞线最高温度不超过80℃;钢绞线最高温度不超过125℃;耐热铝合金绞线的最高允许温度为150~200℃。

8.年运行费用为维持线路正常运行而每年所支出的费用,包括电能损失费、折旧费修理费和维护费等。

9.导线截面的选择依据:①年运行费用低,符合总的经济效益。

②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③运行中导线的工作温度不得超过其允许值原则: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以机械强度、发热、电晕及电压降等技术条件来加以校核。

对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线路,一般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导线截面。

10.导、地线的选型要求导线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导电率,足够的机械强度和耐振性能,一定的耐化学腐蚀能力,能保证线路造价经济。

11.电力系统对架空输电线路的基本要求1、保证供电安全可靠2、良好的电能质量3、经济供电。

12.普通架空地线-不与杆塔绝缘,只起引雷入地的作用;绝缘架空地线-与杆塔绝缘,起引雷入地的作用,还可作载波通讯的通道。

13. 限距――导线间、导线对地、对周围物体及交叉跨越物的最小允许距离。

14.决定导线线间距离的因素有哪些?有悬垂绝缘子串长度,运行线路标称电压和导线的最大弧垂,还有导线覆冰和覆冰脱落时的跳跃大小。

15.一般情况:按电压等级选取绝缘子片数。

110kV:7-8片。

220kV:13-14片。

330kV:17-18片。

500kV:25-27片750kV:32片严重污区:采用防污绝缘子或合成绝缘子。

一般地区:35kV以上:悬式绝缘子、耐张绝缘子16. 对绝缘子的要求1)足够的电气绝缘强度2)能承受一定的外力机械负荷3)能经受不利的环境和大气条件的变化,耐腐蚀、抗老化等。

17.热机性能要求绝缘子能承受因温度变化所产生的内应力负荷而不发生破坏的能力。

1.线路故障的概念――组成输电线路的元件完全或部分丧失其规定功能而引起的线路异常工作状态。

2.线路的常见故障:雷击故障、污闪故障、大风故障、振动故障、覆冰故障及其它故障等。

3.我国历年送电事故统计中,雷害事故平均约占60%以上。

4.线路遭受雷击的形式(1)感应雷(2)直击雷(3)逆流雷5.当线路遭受雷击时,将产生以下现象:(1)绝缘子串闪络,电源开关跳闸。

(2)雷击导线引起绝缘闪络,造成单相接地或相间短路。

(3)架空地线档中落雷时,在与放电通道相连的那部分地线上,有可能灼伤、断股、强度降低,以致断地线。

(4)可能把交叉跨越的间隙或者杆塔上的间隙击穿。

6.输电线路雷害对策(1)避雷线—防止线路遭受直击雷,引雷入地;(2)改善线路的接地或加强线路的绝缘—保证地线遭雷击后不引起间隙击穿而使绝缘闪络;(3)减小线路绝缘上的工频电场强度或采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保证即使线路绝缘受冲击发生闪络,也不至于变为两相短路或跳闸。

(4)采用自动重合闸或采用双回路或环网供电—保证即使线路跳闸也不至于中断供电。

7.输电线路雷击故障的原因(1)线路绝缘水平低。

(2)带电部分对地间隙不够(3)避雷线布置不当。

(4)避雷线接地不良或避雷线与导线间的距离不够。

(5)线路相互交叉跨越距离不够。

(6)线路处于雷击活动强烈区。

8.保护角――地线与边导线的连线与地线对地垂线间所夹的锐角α。

希望α小些为好。

9.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要求对于一般高度的杆塔,降低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是提高线路耐雷水平,防止雷击的有效措施。

10. 35kV以下线路:感应雷过电压引起的跳闸居多110kV以上的线路:主要是直击雷过电压引起的跳闸。

对于110~220kV线路,绕击和反击均是危险的;但对于33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线路而言,绕击的危险性更大。

11.避雷线的作用:保护作用、分流作用、耦合作用和屏蔽作用。

12.ZnO避雷器的采用13.污闪-绝缘子因染污,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在正常运行条件下沿绝缘子表面闪络放电的现象。

污闪故障-因污闪而导致的接地、线路开关跳闸、导线烧伤、供电中断等的现象。

14.一般而言,可将污闪过程分为四个阶段:1)绝缘表面的积污;2)绝缘表面的湿润;3)局部放电的产生;4)局部放电的发展15.污闪事故的特点:(1)一般发生在工频运行电压长时间作用下;(2)区域性强,同时多点跳闸的几率高,且重合成功率小;(3)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季节性强。

16.防污措施(爬、扫、涂)1.增加绝缘子的片数(调爬) 2定期清扫绝缘子3.绝缘子表面涂上一层防污涂料17.架空线路导线的振动类型:1、微风振动2、次档距振动3、舞动4、电晕振动18.微风振动――在风速不大的情况下产生的垂直平面内的高频低辐的振动现象。

19.舞动的形成取决于3方面的因素,即导线覆冰、风激励和线路结构与参数。

20.架空输电线的防振设计内容可分为以下两类(1)利用线路上各组成部件本身特性或选用适宜的设计参数,达到减弱或消除导线的微风振动。

(2)在导线上安装消振装置,以减弱或消除导线的微风振动21.防舞动的措施遵循“避舞”、“抗舞”、“抑舞”的原则。

避舞指尽量避开舞动地区,抗舞是提高线路的电气和机械强度来抵抗或减轻舞动造成的危害,抑舞是改变导线特性,提高导线系统的外阻尼。

22.采取针对性防风偏闪络的措施直线塔的绝缘子串加装重锤;改直线串为V串;直线双联串改倒V串;跳线上加绝缘子串和重锤23. 巡视的类别定期巡视、特殊巡视、夜间巡视、故障巡视和登杆巡视五类24.限距――导线间、导线对地、对周围物体及交叉跨越物的最小允许距离。

25.劣化绝缘子――绝缘击穿及绝缘电阻降低的绝缘子,又称为“零值”绝缘子。

26.绝缘子测试的目的及时发现绝缘严重降低或完全失去绝缘性能的绝缘子,以确保线路有足够的绝缘水平。

27.复合绝缘子劣化的判据:机电性能下降(憎水性迁移能力下降)、硬度增加和抗撕裂强度变差三个方面。

检测的项目主要有:分布电压、绝缘子的绝缘电阻、绝缘子的温度等。

28.复合绝缘子现场检测方法(1)目测(2)测电场分布(3)现场进行憎水性分级(4)紫外成像法(4)红外成像技术29.复合绝缘子现场检测方法一看--即外观检查二照--即红外测温。

三掰--即掰伞裙。

四喷--即测量憎水性。

30.绝缘子污秽检测盐密、电导、电压梯度和泄漏电流是4个表征污秽度的参量。

等值盐密法:用一定量的蒸馏水清洗绝缘子表面的污物,测取污液的电导值;以相同水量产生相同电导值所加的Nacl量作为等值盐量W,将W除以绝缘子的瓷表面积A所得的值,即为等值附盐密度,符号为W0。

W0=W/A(mg/cm2)31如发现导线断落地面或悬挂空中时,应设法防止行人靠近断线点8m以内。

32.新建线路投入运行一年后须测限距,弧垂和交叉跨越距离。

33.架空线路限距的测量(1)目测法(2)绝缘绳测量(3)经纬仪测量(4)测高仪测量34.交叉跨越距离的测量方法(1)直接测量法在投入运行之前,用测量绳和皮尺测量交叉跨越的垂直距离(简称垂距)。

(2)间接测量法用经纬仪测量。

35.以上方法测量的步骤为:(1)确定路面的中心点P(2)选择测站点M,量出MP水平距离D;(3)读出R或R1及观测角α或α1 (4)应用上述公式计算垂距。

36.弧垂测量弧垂过大:导线越松弛,应力就越小,抗振动性能好,抗机械破坏的安全性高。

弧垂过小:导线拉紧,产生的应力大,使导线和杆塔的受力状态变差,严重时引起断线事故。

37. 合理选择观测档(测试要求)当耐张段内杆塔较多时,一般按以下情况选择:5档以内的耐张段:至少选择一靠近中间的大档距作为观测档;6-12档的耐张段:至少选择两档且靠近两端的大档距作为观测档,但不宜选在耐张塔段内。

12档及以上的耐张段:在耐张段两端及中间至少各选择一较大的档距作为观测档。

38.合理确定观测角弧垂观测点(即观测视线与导线的切点)应尽量设法切在弧垂最大处或附近。

39.测量方法(1)等长法(2)异长法运行线路的弧垂测量常用此法。

(3)角度法用经纬仪测。

40.连接器—导(地)线接头,包括档距中导线的接头(直线连接管)、耐张塔上的引流线接头(耐张引流线连接管)和线路分歧点导线的接头(并沟线夹)等41.连接器故障形式故障表现:过热、外观有鼓包、裂纹、烧伤、滑移或出口处断股,弯曲度不符合有关规程规定。

对导线连接器进行测电阻和测温度判断劣化程度。

1.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停电验电装设接地线(1)断开电源。

(2)断开检修各端断路器、隔离开关。

(3)断开影响停电检修安全的交叉跨越、平行线路和合杆线路的断路器和隔离开关。

(4)断开可能倒送电的低压电源开关,停用路灯控制线。

2.导、地线的主要失效形式(1)表面失效:磨损、锈蚀、烧伤(2)性能劣化:断股、断线、永久塑性变形、机械性能全面劣化3补修的标准:①LGJ:同一处损伤面积占铝股总面积的7~25%⇒补修管补修;②同一截面处的损伤超过免处理范围(>5%),但其面积占铝股总面积的7%及以下时⇒缠绕补修。

③单金属线:同一处损伤(断股)的面积占总面积的7~17%⇒补修;同一处的损伤面积不超过总面积的7%时⇒缠绕。

GJ线:断股损伤占总面积的5~17%⇒补修。

4. 导、地线的检修类别:(1)修补,包括预绞丝缠绕修补和补修管修补两种(2)锯断重接(局部换线)(3)换线5.导线的局部换线技术要点:防倒塔(杆),防导线窜动(走线),合理布置导线。

6.更换直线档杆塔档距中导线根据规程规定,一档内只允许有一个接头。

7.运行线路的换线施工施工步骤:拆除旧导线,换新导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