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程序与行政诉讼法学》模拟试题(三)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
A. 3日B. 5日C. 7日D. 10日答案:B解析: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
2、行政诉讼过程中,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并提出答辩状。
A. 3日B. 5日C. 7日D. 10日答案:D解析: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并提出答辩状。
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3、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时,认为地方行政规章与国务院部、委规章不一的,由( )。
A. 参照地方行政规章B. 参照国务院部、委规章C. 由最高人民法院送请国务院作出解释或者裁决D. 由最高人民法院作出解释答案:C解析:根据《行政诉讼法》第53条规定,人民法院认为地方人民政府制定、发布的规章与国务院部、委制定、发布的规章不一致的,由最高人民法院送请国务院作出解释或者裁决。
4、人民法院以( )为由,判决撤销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可以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
A. 主要证据不足B. 违反法定程序C. 超越职权D. 滥用职权答案:B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规定,人民法院以违反法定程序为由,判决撤销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不受《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的限制。
即行政机关可以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
5、行政诉讼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内作出第一审判决。
A. 15日B. 一个月C. 三个月D. 六个月答案:C解析: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诉讼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
6、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逾期不提起上诉的,第一审判决发生法律效力。
A. 15日 B. 一个月C. 三个月D. 六个月答案:A解析: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逾期不提起上诉的,第一审判决发生法律效力。
7、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逾期不提起上诉的,第一审裁定发生法律效力。
A. 3日 B. 10日C. 15日D. 30日答案:B解析: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逾期不提起上诉的,第一审裁定发生法律效力。
8、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内作出终审判决。
A. 一个月内B. 二个月内C. 三个月内D. 六个月内答案:B解析:《行政诉讼法》第60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
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9、基层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过程中,发生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审理期限( )。
A. 报请高级人民法院批准B. 报请中级人民法院批准C. 本法院自行决定D. 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答案:A解析:根据《行政诉讼法》第57条: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
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10、( )对基层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行政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
A. 同级人民检察院B. 同级人民检察院的上一级人民检察院C.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D. 最高人民检察院答案:A解析:《行政诉讼法》第64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
11、下列属于程序公正原则保障制度的是( )A.专家咨询制度B.表明身份制度C.时限、时效制度D.救济程序的告知制度答案:A解析:程序公正原则保障制度包括回避制度、合议制度、辩论和听证制度以及专家咨询制度。
故本题选择A。
12、下列属于我国行政诉讼特有的原则与制度的是()A.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原则B.被告负举证责任制度C.公开审判制度D.两审终审制度答案:B解析:被告负举证责任是我国行政诉讼特有的原则与制度13、我国行政诉讼的客体是()A.抽象行政行为B.具体行政行为C.内部行政行为D.行政机关对其公务员的奖惩、任免行为答案:B解析: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诉讼针对的是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故行政诉讼的客体是具体行政行为。
故本题选择B。
14、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过程中适用简易程序,保障的是( )A.程序公正原则B.相对人参与的原则C.效率原则D.程序公开原则答案:C解析:简易程序简便易行,可以有效地保障行政效率。
故本题选择C。
15、下列制度中属于行政效率原则保障制度的是( )A.说明理由制度B.表明身份制度C.时限、时效制度D.告知制度答案:C解析:时限、时效制度是行政效率的保障制度。
故本题选择C。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5周岁的冯某因无证销售猪肉,被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查获,并作出罚款2000元行政处罚,()可以代为冯某提起行政诉讼。
A. 法定代理人B. 冯某所在村村委C. 冯某哥哥委托的代理人D. 冯某哥哥答案:ACD解析:在法律上,冯某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他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及他们委托的代理人可以带冯某提起诉讼。
故本题选择ACD。
2、()可以作为行政诉讼中的证据使用,经法庭审查属实的,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
A. 视听资料B. 当事人的陈述C. 鉴定结论D. 证人证言答案:ACD解析: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视听资料、鉴定结论和证人证言可以作为行政诉讼中的证据使用,经法庭审查属实的,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
3、《行政诉讼法》规定,证据种类有( )。
A.书证B.物证C.视听资料D.证人证言答案:ABCD解析: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第31条的规定,证据有以下几种: (一)书证;(二)物证;(三)视听材料;(四)证人证言;(五)当事人的陈述; (六)鉴定结论;(七)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故本题选择ABCD。
4、诉讼过程中,法庭证据的取得有()等途径。
A. 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告提供B. 当事人提供C. 法院自行调取证据D. 代理人提供答案:ABCD解析: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及有关证据的司法解释,法庭证据的取得可以由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提供,也可以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告提供,也可以由法院自行调取证据。
故本题选择ABCD。
5、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认为对专门性问题需要鉴定的,应当()鉴定。
A. 有认证资质的鉴定部门B. 指定鉴定部门C. 交由法定鉴定部门D. 专业技术执法部门答案:BC解析:我国《行政诉讼法》第35条规定,在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认为对专门性问题需要鉴定的,应当交由法定鉴定部门鉴定;没有法定鉴定部门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的鉴定部门鉴定。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简述确定行政诉讼管辖的原则答案:(1)便于当事人参加诉讼原则。
(2)便于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地审理案件。
(3)确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原则。
我国《行政诉讼法》在确定管辖上,既有级别管辖,又有地域管辖,还有裁定管辖、管辖权异议等,都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的法律精神。
(4)人民法院分工合理、负担适当原则。
评分标准:按要点给分,在要点基础上简要简述并言之成理者可以得满分。
2、简述听取意见制度的功能答案:听取意见是现代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制度,这一程序制度的功能包括:(1)保护相对人的利益。
听取意见制度使相对人得以针对不利于自己的决定提出反驳意见,从而有效参与到行政权力运作过程中来。
(2)使行政决定以充分、全面的信息为基础作出,增强行政过程的理性。
(3)提高行政效率。
评分标准:按要点给分,在要点基础上简要简述并言之成理者可以得满分。
3、简述强制行政决定说明理由的意义答案:(1)有利于促进行政机关在作决定时,就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进行认真考虑,慎重作出决定,以避免职业性的草率。
(2)取得当事人的信服,避免对立,有利于事后执行。
(3)便于当事人请求救济。
让当事人了解行政决定理由,可以使当事人了解行政机关的动机和根据,确定是否可以提起救济、以何种理由提起救济,并对行政机关不利于己的决定有针对性地提出反对意见,对行政机关的理由加以反驳,不致无的放矢,使公民在法律救济程序中获得真正保障。
(4)便于受理行政争议的机关审查。
当事人可以通过行政决定理由直接了解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决定的动机和见解,以进行审查。
(5)为一般公众提供行为预测。
评分标准:按要点给分,在要点基础上简要简述并言之成理者可以得满分。
4、简述规范授益行政决定程序的特殊意义答案:(1)授益行政决定是一种自由裁量幅度较大的行政决定,在符合被授予一定利益条件的相对人数量与行政资源不对等的情况下,往往由行政主体自由裁量确定被授益的对象。
在行政主体行使自由裁量权的过程中,公正的行政程序是保证行政决定客观公正的重要保证。
(2)作为服务行政重要手段的授益行政决定,在行为过程中更加注重行政机关与相对人的平等沟通、协商、通过互信、互动共同促使行政目标的达成。
规范的程序有助于规范该过程中双方的角色定位,防止权力和权利的滥用。
(3)法律程序不仅能够确保被授益人实体权利的确定性、稳定性,而且能够通过第三人的适时参与、监督,防止行政主体和相对人对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疏忽大意甚至刻意隐瞒,避免第三人的利益及公共利益受到损害。
评分标准:按要点给分,在要点基础上简要简述并言之成理者可以得满分。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论述行政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的区别答案:(1)诉讼的主体不同。
行政诉讼是解决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其他组织、法人和公民之间在行政管理中引起的纠纷。
行政诉讼主体之间具有行政隶属关系。
而民事诉讼是解决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产生的纠纷,不存在隶属关系。
(2)诉讼的性质不同。
行政诉讼中争执的是关于行政权利义务问题,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时依法提起的诉讼;而民事诉讼中争执的是关于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问题,即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发生纠纷时提起的诉讼。
(3)诉讼发生的条件不同。
行政纠纷发生后,有的争议须经有关行政机关处理后,当事人对处理不服时,方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而民事纠纷发生后,纠纷的任何一方均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民事诉讼程序因此而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