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进度计划控制一、设计进度控制措施(一)前期技术服务措施1、科学、合理地制定设计进度计划,保证计划安排紧凑和切实可行。
2、合理安排设计人员,按时完成全部设计内容。
3、加强各专业之间的合理衔接,做好同步设计和协同设计,全面提高设计效率。
4、调研工作先于设计,并成立专门的调研队伍,全过程为设计服务,确保各类资料搜集齐全,便于各专业设计工作迅速展开。
5、充分发挥我司技术实力和综合协调能力,节省时间,加快设计进度。
6、充分利用以往工程的设计成果和各类资源,避免重复劳动。
7、运用先进的设计软件,提高工作效率。
8、进行严格的分工,责任落实到个人,充分调动设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设计进度。
(二)中期技术服务措施设计过程中,加强与业主的信息沟通,建立与业主的定期通报制度,及时向业主通报设计工作进度。
项目管理过程中对设计人员实施有效的管理模式,设计人员的绩效考评与其完成工作内容的审查意见挂钩,增强设计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
(三)后续服务安排与承诺我司承诺,如果我司中标,我司将集中力量,保证人员到位,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我司已经在以往承担的类似项目设计中积累了大量的设计经验,并掌握了大量的设计基础资料,因此有信心和能力完成好本设计。
后续服务是设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我司质量目标的重要环节和有力保障。
我司的具体措施有:1、施工图设计服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施工图设计,接受甲方的审查。
在总师办的牵头下,完成内部对施工图的校审工作,落实修改意见。
及时提交图审部门审查,对审查意见中提出的的问题,由项目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按要求及时修改回复。
协助配合甲方做好施工图的技术交底和归档工作。
2、设计后期服务(1)施工过程中,定期参与项目例会,及时发现解决现场问题,及时出具联系单。
(2)项目负责人及主要专业负责人出席甲方通知的项目会议及现场配合。
(3)配合甲方进行建筑单体外装修材料的选择及样板墙、沙盘模型等效果的控制。
(4)协助甲方整合、协调包括建筑石材、玻璃幕墙、景观、灯光、标识等内容。
(5)配合为《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管线分布竣工图(水、强弱电、结构等)》所涉及的图纸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6)配合甲方参与工艺工法展示、产品发布会等宣传活动。
二、设计进度控制步骤(一)组织扩初评审,提出优化意见,并完成修改、确认1、组织建筑扩初设计评审会议,并形成《优化措施会议纪要》(1)建筑、结构、水、电、暖专业,提出针对本项目的优化意见。
同时,复核消防等规范,对扩初文件检查并提出整改意见。
(2)与面积测算单位对接,初步确定计算原则,初步完成面积指标核算。
(3)复核总图及日照分析。
2、同步设计配合专业,提出优化意见扩初评审同时组织各设计公司(规划、建筑、景观、室内精装修、BIM等)项目设计负责人,完成以下专业设计配合工作,并将评审意见反馈、落实到扩初设计成果中:(1)精装修设计单位应在本阶段,提供户型优化建议。
(2)景观设计单位应在本阶段,提供总图及竖向设计建议。
(3)PC设计单位应在本阶段,提供户型设计建议。
(4)BIM设计单位应在本阶段,对复杂基地项目进行土方测算并提供竖向设计优化意见。
(5)幕墙设计单位应提供立面造型、做法设计建议。
(6)人防设计单位应提供人防地下室设计建议。
(7)泛光照明单位应在本阶段,提供与建筑造型、材料相结合的设计建议。
(8)物业咨询服务团队应在本阶段,提供园区流线、安防、服务等设计建议,并确定电梯及机械停车设备的品牌和型号。
(9)基坑围护设计单位应在本阶段,提供桩基、基坑围护深化设计建议。
(10)消防设计应在本阶段,提供设计建议。
(11)海绵城市设计单位应在本阶段,提供相关设计做法及建议。
(12)交通设施及标志标线设计单位应在本阶段,提供标志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及建议。
(13)日照分析单位应在本阶段,复核总图及日照分析。
(14)建筑智能化设计单位应在本阶段,提供总图及专项设计建议。
(15)管线综合设计单位应在本阶段,提供红线范围内的市政及室外配套管线设计建议。
3、扩初评审意见修改、确认(1)涉及工作包括:扩初优化会议纪要发甲方认可后,修改。
并填写意见落实表。
(2)节点成果要求:《优化措施会议纪要》、政府扩初批复意见修改完善的建筑扩初设计成果。
(3)节点操作步骤:根据会议纪要,对建筑扩初设计进行调整、完善。
根据政府扩初批复意见对建筑方案进行调整、完善。
4、将扩初修改成果提交甲方逐条确认,在收到甲方书面确认通知文件后乙方方可开展下阶段施工图设计。
(二)启动施工图设计,同时完成同步设计配合专业方案评审1、快速推进施工图设计,同时与同步设计配合专业充分沟通,及时调整。
2、完成同步设计配合专业方案评审(1)完成户型优化、公区精装修、园区服务及配套用房精装修平面内审。
(2)完成景观方案设计评审。
(3)完成PC方案设计评审。
(4)完成幕墙、门窗、成品线条方案设计评审。
(5)完成弱电及智能化方案设计评审。
(6)完成人防地下室方案设计内审。
(7)完成电梯及机械停车方案设计内审。
(8)完成泛光照明方案设计内审。
(9)节能评价单位应完成节能评价计算书。
(10)完成基坑围护设计评审。
(11)完成消防设计评审。
(12)完成海绵城市设计评审。
(13)完成管线综合设计评审。
(三)提前完成样板栋施工图设计,组织样板栋建筑施工图设计评审,并完成评审意见的修改、确认1、组织样板栋建筑施工图设计评审(1)涉及工作:按会议评审意见修改,并填写评审意见落实表。
(2)关注要点:工艺工法标准、施工图效果图、样板栋白图(3)同步设计配合:样板栋建筑施工图设计评审会前,应完成施工图版效果图;完成以下专业设计评审、配合工作,并将评审意见反馈、落实到施工图设计成果中:1)完成室内精装修、公区精装修扩初设计评审,完成园区服务及配套用房施工图设计评审。
2)完成景观施工图设计评审。
3)完成幕墙、门窗、成品线条施工图设计评审。
4)完成弱电及智能化施工图设计评审。
5)完成人防地下室施工图设计评审。
6)完成电梯及机械停车施工图设计评审。
7)完成泛光照明施工图设计评审。
8)完成标识标牌方案设计评审。
9)面积测算单位应完成施工图阶段面积测算。
10)BIM设计单位应完成地下室管线综合建模验证。
2、样板栋施工图评审意见修改、确认(1)涉及工作:重点项目需对总图、户型、立面意向评审。
(2)节点成果要求:根据会议纪要修改完善的样板栋建筑施工图设计成果。
(3)节点操作步骤根据会议纪要,对样板栋建筑施工图设计进行调整、完善。
(四)完成批量施工图,组织施工图内部评审,并完成评审意见的修改确认;组织外部施工图图审,并完成图审意见的修改确认(五)完成外立面材料选样,组织立面样板墙评审1、完成外立面材料选样(1)节点成果要求:确定外立面材料的色彩、样式,并完成《外立面材料选样记录表》。
(2)节点操作步骤:1)外墙饰面材料定样范围:幕墙饰面板(石材、玻璃、铝板等);面砖、涂料;胶缝、勾缝剂;铝合金门窗型材、玻璃;铁艺栏杆、玻璃栏板(含型材);外门入户门;雨落管(明管);成品天沟;屋面瓦;木构件。
2)外墙饰面材料选样标准:选样样板尺寸不得小于500X500mm,型材、铁艺、天沟等选样片断的尺度应能后清晰反映产品外观,各材料需备样3-4种。
3)外墙饰面材料选样流程:邀请产品中心分管领导、设计管理线负责人、主创设计师及相关专家,对项目公司提交的外立面材料进行专项评审。
由产品中心分管领导及主创设计师共同签署材料样板,实样封样存档,并及时完成外立面材料选样记录表)。
2、组织立面样板墙评审(1)节点成果要求:经评审确认的立面样板墙(包括临时样板墙)照片、《评审会议纪要》。
(2)节点操作步骤:根据《优化措施会议纪要》,对立面样板墙进行调整、完善。
(3)立面样板墙制作标准:1)立面样板墙应以1:1比例在现场主体或临时搭建的墙面上制作。
2)立面样板墙应设置在南向受光面,且其前方应具有适合观看的场地条件。
3)立面样板墙应从建筑设计图纸中选取立面典型片段,宽度不小于2个开间,高度不小于2层,并如实表达所有外墙材料间的相互关系和交界面。
4)立面样板墙反映的典型墙面,应与施工图版效果图一致。
建筑主体外立面实现效果应与样板墙保持一致。
(4)立面样板墙评审流程项目公司组织立面样板墙或临时样板墙现场评审会,邀请集团产品中心分管领导、设计管理线负责人、主创设计师进行现场评审,项目设计管理人员记录相关意见并形成《评审会议纪要》。
将调整后的立面样板墙照片及《评审会议纪要》按集团《管理审批权限》报批。
未经集团产品中心最终确认的材料及实景样板墙,不得上墙进行大面积施工。
(六)设计后期服务1、施工过程中,定期参与项目例会,及时发现及解决现场问题,及时出具联系单。
2、项目负责人及主要专业负责人出席甲方通知的项目会议及现场配合。
3、配合甲方进行建筑单体外装修材料的选择及建筑最终外装效果的控制。
4、协助甲方整合、协调包括建筑石材、玻璃幕墙、景观、灯光、标识等内容的综合营造。
5、配合为《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管线分布竣工图(水、强弱电、结构等)》所涉及的图纸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6、配合甲方要求参与沙盘色彩、立面等效果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