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古人谈读书
注意字音:
敏而好学(hào) 不耻下问(chǐ)诲人不倦(Huì) 窥天(kuī)
形近字:
耻(耻笑) 海(教海) 诵(诵读) 恒(恒心) 缺(缺乏)
职(职业) 悔(后悔) 涌(汹涌) 桓(齐桓公) 缸(鱼缸)
重点句段: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聪敏。
好:喜好。
耻:以…为耻。
下问: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大意:聪敏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告诚我们要谦虚好学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这则名言中有五个“知”,前四个“知”读zhī,是知道的意思;最后一个“知”读zhì,是智慧的意思。
(2)大意: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告诚我们要虚心学习,不要不懂装懂。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识:记住。
厌:满足。
诲:教诲。
大意: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知道满足,教人不感到疲倦。
告诚我们学海无涯,要勤奋学习而不感到满足。
4.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读书要有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其中心到最重要。
原因是“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2)画线句子的意思是: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
5.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回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1)由文段可知,读书人应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2)画线句子的意思是:有见识就能明白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
篇章整体:
1.第一篇中的几则名言选自《论语》,此书记录的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这几则语录表现了古人谦虚求学、学而不厌的学习态度和默而识之的学习方法。
2.第二篇短文是朱熹总结的读书方法,即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3.第三篇短文是曾国藩总结的读书方法,他认为士人读书要做到有志、有识、有恒。
26忆读书
注意字音:
津津有味(Jīn) 水浒(hǔ) 烦琐(suǒ) 栩栩如生(xǔ)
篇章( piān) 某年(mǒu)
多音字:
着zhe(看着) zhuó(着力) zháo(着迷) 传zhuàn(传记) chuán(传达)
卷juàn(试卷) juǎn(卷尺)
形近字:
津(津津有味) 衰(盛衰) 朴(质朴) 琐(烦琐)
律(规律) 哀(哀求) 扑(扑来) 锁(铁锁)
积累词语:
(津)(津)有味一(知)半(解) (栩栩)如生(索)(然)无味
朦朦(胧)(胧) (无)(病)而呻心(动)神(移) 不能(自)(已)
重点句段:
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
便是我唯一的消遣。
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
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
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
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
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1)在本段中,作者写到了怎样的读书感受?
答:书看多了,便学会了挑选和比较。
(2)作者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呢?
答:作者认为那些故事情节精彩、人物形象生动、有真情实感、语言质朴浅显的书オ是好书。
(3)我们从中可以学到怎样的读书方法?
答:读书要学会挑选、比较,要选好书读这样才能受益无穷。
篇章整体:
作者按时间顺序回忆了她读书的经历和心得体会,重点向我们介绍了怎样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意在告诉我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7”我的“长生果”
注意字音:
报偿( cháng) 馈赠(kuì)酵母( jiào) 呕心沥血(lì)
多音字:
差Chāi (美差) chā(差错) chà(差评) Cī(参差)
奔bèn (直奔) bēn (奔跑)
积累词语:
流光(溢)(彩) 天(长)日(久) 如(醉)如(痴) 浮想(联)(翩)
(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悲)欢(离)合(牵)肠(桂)肚
如(饥)似(渴) (不)(言)而喻(黯)(然)神伤(千)(篇)一律
别出(心)(栽) (与)(众)不同心(安)理(得) (念)(念)不忘
(呕)心(沥)血
縞章整体:
《我的“长生果"》的作者是叶文玲。
“长生果"指的是书,课文中讲到了作者自己通过两次作文悟出了写作的两点道理:一是构思要别出心栽,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二是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已呕心沥血的创造。
语文园地
词句段运用:
与书籍有关的比喻:
(1)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2)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
(3)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日积月累:
观书有感(其一)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和。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其二) 宋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