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请示写作常见问题及规避

请示写作常见问题及规避

请示写作常见问题及规避
【摘要】请示公文由于应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写作中出现的问题也多。

本文针对请示写作中出现的典型问题,重点从标题、主送机关和正文三方面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并提出了规避常见问题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请示;问题;对策
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时使用的一种上行文种,是《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所列的公文15个文种之一,也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公文,加上请示写作有一定的难度,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也较多,归纳起来大体上存在以下几类常见问题:
一、标题存在的问题
(一)错用文种
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时使用的文种。

在工作中经常会接触到《关于××××的请示报告》的例子。

很明显,此类“请示报告”往往从标题和内容上一眼看出就是请示,而非报告。

但作者非得在“请示”的后面画蛇添足,又增加“报告”两字,结果把一个独立的请示文种变为报告,拿着“报告”当“请示”用。

另外,《××市粮食局关于请求拨补所属三个事业单位工资及保险费的报告》这样的标题也会屡见不鲜,应为“请示”而写成“报告”。

这样就给公文正式文种的使用造成混乱,结果往往会因错用文种耽误了请示事项的批复,给上级机关和发文机关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规避:“请示”与“报告”是两个独立的文种,使用范畴明确,二者互不隶属,互不补充,如果行文目的是请示,需要上级机关做出批复的,就应该用“请示”就不能用“报告”或“请示报告”。

(二)简而不明
《××学校关于学生宿舍问题的请示》,这个标题没有说清楚请示的事由是什么,“宿舍问题”是什么问题呢?是修建、扩建宿舍,还是请求下拔经费呢?从标题上不能知道发文机构的真正意图是什么,其关键问题是中心词“问题”范围太广泛,含糊不清,造成事由笼统,表达不清。

可以修改为:《××学校关于下拨建造学生宿舍楼经费的请示》。

规避:请示事由概括即不能过于繁杂,也不要过于简单,要恰如其分地表达出请示事项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点,做到观题明文,这样才能使上级机关一目了然,能快速地了解请示的核心点,对请示事项有了大概的掌握,才会迅速做出批复。

(三)词语重复
如《××市体育局关于申请修建足球场所需经费的请示》,该标题属于期请用语多余,其中用了两个“请”字,事由中的动词与文种在文字和词义上重复,使标题显得啰嗦。

规避:“请示”这个文种本身已含有请求指示、请求指导之意,为避免重复,所以在请示的标题中不要再出现呈请、请求、申请、要求、请拨、请批准、请审批等词语。

二、主送机关存在的问题
(一)多头请示
如《××市体育局关于修建体育馆的请示》主送省体育局和市政府两个上级机关,认为这样可以多头押宝,总会有一个上级机关会批复;有时同时制发两份请示公文,两份公文仅仅发文字号的顺序号、主送机关不同,这也是变相的多头请示。

但多头主送不仅容易造成公文处理程序的混乱,影响办文次序,延误工作,甚至会制造矛盾,出现严重的消极后果。

一种情况是几个主送机关谁也不批。

由于受文机关责任不清,产生相互观望、相互推诿,甚至产生矛盾、抵触而不予回复,造成大家都不批复,请示最终被晾在一边。

另一种情况是几个主送机关同时回复,但批复意见却不一致,甚至是意见相左,如一个上级机关批了“抓紧办理”,另一上级机关回复“暂缓进行”,致使发文机关无所适从,不知道听谁的才对,使请示事项难以解决。

规避:要做到“佛敬一尊”,主送机关只能是一个,不能多头请示。

即遵循“谁主管请示谁”的原则,分清所请示的事项,是哪个上级机关主管,就请示哪个上级机关,需要同时送其他领导机关的,应采用抄送的形式。

(二)送给领导个人
一些请示的主送机关直接写××领导,这也是不规范的。

因为这既不符合集体领导的原则,领导个人作的批示,也不能作为处理重大问题的依据;领导人个人行踪不定,有可能贻误处理的时机;还会造成公文倒流问题,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规避:请示一般要送给机构,即统一送机关文书部门,按办文程序呈送。

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事项外,不得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请示。

(三)越级请示
如《××公司关于调整董事及监事的请示》没有报主管的省有关部门,就直接送给省政府。

无特殊情况向上级机关越级请示是常见的不规范的作法,这种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是因为有一些单位的认识有偏差,总以为只有把问题交到更
高级别的机关才能引起重视、才能快速解决;而事实恰恰相反,“欲速则不达”,往往延误了问题的解决,这样做只会添乱,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使问题更加复杂化。

因为上级机关接到越级的公文时,由于缺乏被越机关的意见而不能也不会及时研究,进行处理。

同时也会影响被越过的直接领导机关在解决上述问题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不仅如此,如果经常越级行文,还会使被越过的直接上级机关产生另外的想法,产生微妙关系,进而影响到与上级的关系,最后会给整个工作上带来不利的影响。

规避:要逐级请示,部门所属单位需要请示问题,一般向主管部门请示,确需向上级机关请示,再由主管部门向上级机关行文,一般不能越级请示。

特殊情况需要越级请示的,也应当同时抄送被越过的机关。

三、正文存在的问题
(一)请示事由太简略
曾有一份请示,正文是“因工作需要,我单位急需购买小轿车一辆,请批准拨款××万元”。

因为任何请示都是因工作需要才写的,所以这里的“因工作需要”说了等于白说,这份请示就等于没有事由,那上级机关也不会轻易批准。

规避:请示事由应阐明做某件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请求帮助的,还要交代自己的困难所在。

请示事由的切入点要选准,理由要写足,理由还要讲透。

请示依据的政策可略写,但事实情况要详写。

.
(二)请示事项太繁多
有的请示不分轻重缓急,完全不顾上级的实际情况,不分主次、急缓,象“狮子大张口”一样请示一大堆问题,则只能使上级望而生畏或望而生厌。

规避:请示事项要按照轻重缓急,根据上级权限的大小,适当地提出请求,批准可能性就要大得多。

(三)请示结语不恰当
有些请示在提出请示事项后就丢掉请示结语,或者使用不恰当的结语,如出现“请回复”、“请审阅”、“请审查”、“请即从速批复”、“请马上批复”等。

规避:请示一般有较为固定的结语,要用祈请语,语言要谦和得体,以示对上级机关的尊重,更不能使用立刻、马上等命令式语言。

通常写法有:“特此请示,请批复”、“妥否,请批复”、“妥否,请批示”、“以上如认为可行,请批转有关单位执行”。

总之,在请示写作中,要从标题、主送机关、正文等几方面认真对照检查,尽量规避常见常犯的错误,这样才能写出符合规范的高质量的请示公文,努力提
高公文处理效率和办事效率。

参考文献:
[1]魏建周.新编机关公文实务全书[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
[2]方玉军.请示类公文标题语病种种[J].秘书之友,2003(12):21-22.
[3]郭媛媛.请示公文写作的禁忌[J].新闻与写作,2008(04):57-5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