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EV
病理变化
• 胃肠胀满,胃底黏膜充血和不同程度的出 血 • 小肠肠壁变薄而无弹性 • 黏膜上皮细胞变性、脱落。
诊断
• • • • • 病毒分离和鉴定 荧光抗体检查病毒抗原 血清学诊断 RT-PCR快速诊断法 鉴别诊断(PEDV、RV还有仔猪黄白痢)
防治
• 强化猪场的卫生管理,定期消毒 • 疫苗(TGEV和PEDV二联苗)
• 如何利用S基因和S蛋白就成了非常关键的 因素。
• An antibody derivative expressed from viral vectors passively immunizes pigs against 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 infection when supplied orally in crude plant
疫苗
• • • • 灭活疫苗(不能产生黏膜免疫) 弱毒疫苗(二联疫苗) PRCV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
• PRCV疫苗 TGEV只有一个血清型,PRCV与TGEV的核苷酸 和氨基酸序列有96%的同源性,并已证明PRCV 是由TGEV突变而来。 PRCV相对于TGEV有两点:1、S蛋白氨基酸末 端区域的缺失;2、ORF 3a或3b的缺失。PRCV 嗜性的改变,毒力温和,只产生轻微的腹泻和呼 吸道疾病,所以PRCV是一种天然的抗体。
TGEV的抵抗力比较低,对光照和高温敏感, 对乙醚和氯仿敏感等化学药品敏感,但病 毒在胆汁中很稳定,对胰酶蛋白有抵抗力, 在pH4~9的环境中比较稳定。
• TGEV基因组为不分节段的单股正链RNA, 大小约28.5kb。基因组编码8个ORF, TGEV有4种结果蛋白(S、M、N和sM)和 3种非结构蛋白。其中S基因编码纤突糖蛋 白,形成病毒的囊膜突起。
流行病学
• 本病只侵害猪,10日龄以内的仔猪最为敏 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5周龄以上的 猪死亡率就很低了。 • 主要传染源病猪和带毒猪,带毒的犬、猫 和鸟也可能传播此病。
发病机理
• TGEV经口鼻到达胃,能抵抗低pH和蛋白 水解酶的作用的到达小肠,与高度敏感的 小肠上皮细胞接触,依靠病毒N蛋白的作用 定居在细胞核内,大量繁殖。 • 小肠内酶活性明显降低,扰乱了消化及细 胞营养物质和电解质的运输,从而产生一 系列的症状,包括腹泻和脱水。 • 死于脱水、代谢性酸中毒和高血钾导致的 心、肾功能衰竭。
• PRCV制成的活疫苗免疫怀孕母猪可以引起较高 水平的IgG抗体,但IgA和IgM抗体水平不高。 有人认为,PRCV主要在呼吸道组织增殖,而呼 吸道的淋巴小结远远少于肠道内的淋巴小结,因 此抗原刺激呼吸道产生的林母细胞少,从而使局 部产生的IgA少,粘膜免疫力下降.
• 基因工程苗 ORF2表达的S蛋白,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携带主要的B淋巴细胞表位,诱导产生中和 抗体;含有宿主细胞氨肽酶受体识别位点, 决定宿主细胞的嗜性;决定病毒的致病性; 具有细胞膜融合作用,使病毒核蛋白进入 细胞浆,决定病毒的血凝活性。
• 携带TGEV DNA 疫苗减毒沙门氏菌的构建 及安全性与免疫性分析 • DNA 免疫制备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 蛋白 单克隆抗体
猪传染性胃肠炎(TGEV)源自概论•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急性胃肠道传染病,临床 上发热、呕吐、严重腹泻、腹水和2周龄以内仔猪 高死亡率为特征,为OIE规定的B类疫病。 • 该病1946年首次在美国报道,我国最早于1956年 1946 1956 在广州的揭阳、惠州和汕头等地的猪场发现本病。
病原
• TGEV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病毒粒 子多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为80-120nm, 有囊膜,表面有一层棒状纤突,长12-25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