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弊病及措施三台县永明中心小学蒋小红[摘要] 近20年扎根于农村,躬耕于农村中小学校那三尺见方的讲台。
所教过的科目也有好几门了。
最让我深思的,最令我有着揪心般疼痛并且一直耿耿于怀的还是农村中小学校的英语教学。
当今世界,已经是信息化,科技化,经济化的时代,社会生活的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使得外语,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世界其他各国人民交往的重要工具,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对新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
加之国际国内的发展趋势不断推动着教育的改革,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全国新课程改革已经逐步深入。
全球化,信息化和高科技发展的趋势,要求现代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具有开放的视野,合作的意识,以及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包括与世界各国人民交流与沟通的能力。
目前中国广大学校较为普遍的共同学习的外语是英语。
通过英语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使学生了解并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更好地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世界意识,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多年以来,在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我国的英语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诸多方面还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过分追求学科的知识体系的问题,导致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特别是交际能力偏低。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时常很痛心地看到:按国家《九年义务教育法》规定,已修完义务教育的初中学生,不知道简单的日常交际用语该怎样去应答。
更别说主动与说外语的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了。
更令我们反思的是许多人竟然还自嘲似的说,“我是中国人,偏不学外文?外国人要想懂我中国人,我中国文化也该整整他们!”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清清楚楚地知道,语言的交际功能是何等的重要。
中小学英语的课程目标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其掌握一定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农村中小学人数所占比例很大,教育界对其关心程度却不够。
笔者在农村中小学任教近20年,对农村中小学的英语教学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在深刻领会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弊病之时,不断积极思考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策略,这期间我也曾无数次仔细阅读了许多英语教学的理论著作,对照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现状。
我觉得:改革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提高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我们要提高认识,感悟时代的脉搏,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运用一系列有效的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从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入手,有针对性的运用各种教学资源,用好用活各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一切因素,提高广大农村中小学的英语教学质量,这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是刻不容缓的。
在这篇论文中,笔者希望与工作在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第一线的各位同仁共勉,并引起大家的共同关注,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学,进而来研究农村中小学的英语教学。
一.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弊病(一).教学活动为了完成课程标准的任务而实施义务阶段的英语课程的目的旨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促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得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了解中外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使得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然而,由于广大农村小学的客观现状,造成了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难堪与尴尬。
今天农村中小学的英语教学与城市中小学的英语教学现状是无法比拟的,农村孩子与城里孩子的英语能力也是无法相比的,从客观上讲,或者说打个比方,他们正在上演着一幕新世纪的龟兔赛跑的童话剧,仰或说是蜗牛与火箭比速度。
试想想,一个在小学完全没有学习过英语的孩子进了初中,马上就开始拿出吃奶的力气,站在原始的起点,与已经跑了至少三年(多者六年,甚至更多时间)的城里的孩子作等距离的长跑比赛,谁胜卷在握?比赛还在无形无影的场地里进行着,也许会有天使创造奇迹,于是,每个人都翘首企盼着那来自终点的欢呼,比赛得继续。
可是有多少农村中小学的英语教师正在眼睁睁地看着,看着自己的学生无力地奔跑在后面,一任自己再怎么地为他们呐喊,可是孩子们的脚步依然那么沉重,甚至于还有些凌乱不堪,终于有的孩子跑出退出了比赛的跑道。
老师心里的焦急,伤心与失望并存。
然而,可以停下来帮扶那些那些孩子重新进入跑道吗?那有谁来为那些正在跑道上蹒跚奔跑着的另一些孩子加油呢?相同的任务,因为错过了许多时间,农村中小学的英语教学于是有了太多的无奈,教学为了完成任务而不得不星夜兼程地赶!(二)英语课堂上的“幽默”,母语充斥课堂为了使得学生的英语与客观事物建立直接联系,提高英语的教学效果,在英语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使用英语。
在农村中小学,初级阶段,尽量使用直观教具和表演的方法,促使学生直接理解英语,这在农村中小学还基本可以实施。
但随着学习知识的的增长与难度的加深,英语教学的实施就举步维艰了,学生词汇量的掌握直接影响了教学的进行。
老师不得不常常使用母语来给学生重复解释,课堂教学在英语与母语的交替中进行。
甚至很多孩子本末倒置的等着老师用母语来解释,而他们则用母语作笔记,更有甚者用母语来给英语注音!教学活动如此的尴尬!乐与趣能寄身何处?四会能力,听说读写,到头来仔细思量,一会都不敢拍着胸膛说“我会了!”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难啊!可问题究竟出在何处呢?二.听听乡村孩子们的心声(一)小学英语,好奇驱动下的极大兴趣遭遇漠然城里的孩子大部分从幼儿园开始学习英语的今天,农村孩子却只能羡慕的对此眨巴眼睛,好奇与羡慕两者见兼而有之。
听听“Good morming! I’m Xiao Wanzi. Nice to meet you.”看人家,全身透着洋气,满口洋文,举止儒雅,与咱就是不一样。
与他们在一起,咱们就只有目瞪口呆的份!于是我们盼呀盼,终于盼到三年级了,课程表里有谓之英语的神奇的语言课了。
我们差不多已经开始自豪地想象下次见到Xiao Wanzi时一定要让她知道我也可以洋那么一点点了。
可是等得眼睛都花了,英语老师中的真实情景模拟——表演;猜谜语;作业评讲时的我们都是好医生,各种方式的英语小型竞赛,…等等活动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3.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外语教学成功与否不只是一个教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方法。
学习者成功与否,变因很多,包括心理特征(敢于冒险,对歧义持容忍度,产生依赖性,移情等),情感因素(喜欢或讨厌老师,喜欢语言的文化等),个人心理特征,社交方式(性格,社交心理特征以及社交能力等)虽然这些变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的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怎样学习。
,(1).读出书中之趣作文的材料来源于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以及对生活的理解。
阅读是间接生活的积累,也是对生活的观察,对生活的感悟,是写作前期的重要积累途径。
加强阅读,特别是扩大学生课外阅读,可以丰富他们的阅历,增长他们的见识,拓宽他们的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①没有大量的阅读而要求学生去写比较高质量的作文无疑是缘木求鱼。
因此我们认为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前提,作文不过是阅读的延伸和发展。
张志公教授在《谈作文教学的几个问题》里说:“说到最根本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得从阅读教学入手,从基本训练入手。
阅读训练搞得好,基本训练搞得好,作文教学的根本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张教授的话中,其中一个方面的意思就是说阅读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爱上写作,同时,通过长期的读书积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韩寒在新概念作文竞赛中屡获大奖,大概是得益于大量的课外阅读。
大凡写作能力强的人,要问他们的经验,总是说得益于大量的阅读。
因此,在近几年来,我在语文教学中把阅读教学和提高写作兴趣联系起来组织教学,收效很好。
(2).读出书中的道理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截然分开,支离破碎地肢解课文,结果作文成了“老大难”问题。
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以课文为范例,介绍作文材料的来源,启发学生,使学生举一反三,从而解决学生作文无话可说的问题。
例如教《小巷深处》一文,我就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表现母亲爱女情深的所有事,同时启发学生思考这些事为什么能表现母亲的爱女情深,使学生明确了很多琐屑的事,家中发生的常事,也能做文章的题材。
而且这些题材往往最感人,最能触动人们的灵魂深处。
学生懂得阅读是间接观察生活,也能感悟到很多道理。
使学生改变了写助人为乐必是“救落水儿童”,写拾金不昧必是“拾到几千元钱的皮夹”,且千篇一律的恶习。
2.通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写作动机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学生作文多半是根据教师的需要,或仅仅是学生学习的需要,而不是学生生活的需要,缺乏写作的主动性,而写出来的文章相当一部分是无病呻吟。
南京市教研室姜鸿翔老师提出“教会学生学习”的教育理念,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写作需要。
首先,有计划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依据新课标和教材编排,在初一年级,安排了以下8 次实践活动:“照片的故事”、“今天我当家”、“秋游涪江”、“献给最可爱的人”、“我为邻居写对联”、“春天在哪里”、“校园因我而美丽——栽花”、“野炊”等。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有了发现、有了感受、有了交往的需要,产生了写作的欲望。
其次,捕捉生活热点。
学生校园生活中出现的矛盾,家庭生活中的小事,社会生活中的大事都拿来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产生倾诉,表达的需要。
3.通过竞赛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争强好胜。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加以利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我在教学实践中就在本班设立了“青苹果”作文奖,将本班的学生按水平分三个组,每次每组的第一名奖励苹果一个。
学生非常喜欢这一活动,一提起作文课就兴趣高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有了写作的需要,就为我们搞好作文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对学生写作过程的指导1.写作的准备——教会学生观察,为写作建立丰富的素材库9(1).多体验,多观察,使用恰当的方法“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跟仔细思考的习惯,是一种准备功夫。
”“准备功夫不仅是写作方面纯技术的准备,更重要的是实际的准备,不从这儿出发就没有根。
”②叶老的这两句话就说出了准备功夫,观察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应当如何做好观察训练呢?首先,要加强对“五觉”的训练。
因为观察的第一步在于感觉。
这就需要训练自己的五个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肤——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