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
• 君子说:"颖考叔真是个孝子。他爱 自己的母亲,还影响了郑庄公。 《诗· 大雅· 既醉》说:'孝子德行无 穷,永久能分给同类。'大概说的就 是这样吧!"
思考· 探究一:
• 郑庄公母子之间的感情经历了一个怎样的 发展过程?他们母子间感情发展变化的原 因是什么? • 参考答案: • 姜氏难产恶庄公, 爱共叔段(起因) • 姜氏为段争得京邑,怂恿扩充势力; • 庄设计欲擒故纵(母子兄弟关系恶化) • 姜氏预谋帮段弑兄篡位,庄将姜氏(母子 兄弟反目成仇) • 经颍考叔教化,庄公母子隧道相见(母子 重归和好)
• 遂寘姜氏于城颍 ,而誓之曰:“不及黄泉,
为,担任。封人,管理边界的小吏。封,疆界
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
有什么东西要献给庄公。 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 ,食舍肉。
吃的时候把肉放在一旁。舍,放。
• 于是庄公把武姜安置到城颖,并向她发 誓说:"不到地下黄泉,永远不再见面。
"不久他又后悔这么说。考叔当时是颖谷
具,准备。卒,步兵。 修葺(qì ) •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 缮,修理。甲,铠甲。兵,兵器。 • 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
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 兼词,“之于” ,“之” ,代共叔段。 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 ,大叔出奔
奔,逃亡。
• 太叔修建城地,聚集百姓,修整铠甲,制 造武器,训练步兵,修造战车,要偷袭郑
• 颖考叔说:"请允许我大胆地问一下, 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庄公把心理后 悔的事告诉了他。颖考叔说:"君王
您担忧什么呢?如果掘地见水,打成
隧道去见面,那谁能说这不是黄泉相 见?"
走进隧道,唱着诗。赋,歌吟,唱着。 • 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
同下文的“泄(yì )泄”都是形容和乐自得的心 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
2.“郑志”又体现了郑庄公怎样的思想性 格? • 庄公表面上步步退让,不动声色,其 实是欲擒故纵,养共叔段之骄,而不 是防微杜渐,小惩而大戒之。这就使 共叔段一步步陷入不义不忠、篡权夺 位的陷阱,终于被他赶出郑国。“郑 志”集中概括了郑庄公老谋深算、狡 黠阴险、处心积虑、残忍自私、工于 心计的思想性格。
•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
寤,通“牾”,逆,倒着 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
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 遂,连词,因而。 • 公,公弗许。 亟,屡次。 于,介词,向。
当初,郑武公娶了申国国君的女 儿为妻,叫做武姜;生下了庄公和公
叔段。庄公脚在前倒生下来,使姜氏
受了惊吓,所以取名叫'窹生',武姜 因此讨厌庄公。武姜疼爱共叔段,想 立他为太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 都没有答应。
及,介词,到 •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 焉,兼词,相当于“于是”“于此”。 佗,同“他”, • 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 岩,险要。邑,人所聚居的地方。 • 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同“太”。
• 等到庄公当上了郑国国君,武姜替共 叔段请求把制这个地方作为他的封地。
庄公说:"制是个险要的城邑,从前虢
叔就死在那里,如果要别的地方,我 都答应。"武姜又为共叔段请求京这个 地方,庄公就让共叔段住在那里,称 他为"京城太叔"。
国家 •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 国,国都 之制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 参,同“三”。 不合制度 小,九之一。今京不度 ,非制也,君将不 不是(先王的)制度
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
奔,难之也。
• 《春秋》记载道:“郑伯克段于鄢。” 意思是说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 所以不说他是庄公的弟弟;兄弟俩如 同两个国君一样争斗,所以用“克” 字;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对 弟弟失教;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 的本意,不写共叔段自动出奔,是史 官下笔有为难之处。
•《郑伯克段于鄢》 是史 学、文学的经典名篇, 《左传》的首篇,《古 文观止》的首篇。
解 题:
郑伯克段于鄢
主人公 事件 地点
(1)郑伯,指下文的郑庄公,是郑国的第 三代国君。 (2)克,战胜,今有“攻克”、“战无不 胜, 攻无不克"等用法。 段,指下文的共叔段,即郑庄公的弟弟。 (3)于鄢,介词结构。鄢,地名,其地在 今河南省鄢陵县境内。题目结构为介词结 构后置句
《左传》
《左传》简介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 又称《春秋左氏传》 《春秋》三传是哪三传呢?
左丘明《左氏春秋传》 公羊高《公羊春秋传》 谷梁赤《谷梁春秋传》
相传 1、能否说《左传》的作者是左丘明?
《左传》记载的是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 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共经历 了十二国君,两百多年的历史。期间肯定有人 添补。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管理疆界的官员,他听说了这件事,就
送了些礼物给庄公。庄公请他吃饭,他
却把肉放在一旁不吃。
谦称自己。
•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
赠,送给。
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 语气助词,用在句首。 “尔有母遗,繄我独无!”
• 庄公问他为什么,颖考叔回答说:" 我有个母亲,我的饭食她都吃过, 就是从未吃过君王的肉羹,请允许
• 思考· 探究二:1.根据课文的记叙,“段不弟” 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 主要表现在:
• 1、使“京不度,非制”修建京邑城墙 超过百雉,违反先王制定的规格(公 然向庄公挑衅,为叛乱作准备) • 2、 “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后来 “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肆意 扩张势力) • 3、 “完聚,缮甲兵,具卒乘” (极 力备战,企图袭击郑国,起兵弑兄篡
且看着吧。"
•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 边疆,边远的地方。 不久 贰,两属,属二主
“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 怎么办?若,如。 与,动词,给予。 之,代词 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事,动词, 则,连词, 事奉 如果 就。 无,同“毋”,不要 公曰:“无庸,将自及。” 不用(管他)。庸,用。
我拿回去给她。"庄公说:"你有母
亲可以送东西给她,唯独我没有!"
语,告诉。之,代词 表谦敬的词 • 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 等于“谓何”,说的是什么意思? 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 您忧虑什么呢?患,担心、忧虑。 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那谁能说不是这样(不是跟誓词相合) 呢?其,语气助词,加强反问的语气。 然,代词,代庄公对姜氏发的誓言。
2、《左传》的体例:
《左传》全书约十八万字,是一部编年体史书。
回 顾
《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国语》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
• 《左传》收辑大量的古代史料, 较真实地反映了东周王朝及诸 侯各国之间政治、军事、外交 等许多方面的史实。文中对历 史的评价,作者或直接表达自 己的观点和情感态度,或在文 笔中曲折地意含褒贬,素称 “春秋笔法”。
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于是姜氏和庄公作为母亲和儿子跟从前一样。 也就是恢复了母子关系。
•
庄公听从了颖考叔的话去做。庄公进 入隧道,赋诗说:“隧道当中,心里和乐 自得!”武姜走出隧道,赋诗说:“隧道之 外,心中快乐自在!”于是,母子关系又 与从前一样和睦了。 君子说:"颖考叔真是个孝子。他爱 自己的母亲,还影响了郑庄公。《诗· 大 雅· 既醉》说:'孝子德行无穷,永久能分 给同类。'大概说的就是这样吧!"
主要 身份 人物 关系
性格特点
文章 结构 序幕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尾声
段落 段意 号
整体感知:
• 全文分四部分:
一部分:(1段)写姜氏厌恶郑庄公,偏爱共叔段。(序幕) 二部分:(2-5段)写共叔段不断扩张势力,而郑庄公欲 擒故纵,暗藏杀机。(开端、发展)可以分为两层: 1层:(2、3段)写共叔段得到京邑违规建城。 2层:(4、5段)写共叔段收占边邑肆意扩张。 三部分:(6、7段)郑伯克段于鄢的经过。(高潮、结 局) 四部分(8、9段)庄公悔臵姜氏,颍考叔助母子和好。 (尾声)
3.第七段语言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 用议论的形式,解释“春秋笔法”, 要言不烦,准确地评价了人物事件。 • 突出特点是简练准确。 • “郑伯克段于鄢”,六个字概括了一 场你死我活的斗争,用“不弟”“克” 等词揭示矛盾,“谓之郑志”,揭露 了郑庄公表面上故作忍让,实则老谋 深算的性格。
文章以“郑伯克段于鄢”为题,但为 什么略写克段的经过,却详写郑庄公 母子,兄弟的情感变化呢?
• 不久,太叔命令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 同时归他管辖。公子吕说:“一个国
家不能容纳两个君王,您打算怎么办?
如果您想把国家交给大叔,就请允许 我去事奉他;如果不给,就请除掉他, 不要使百姓产生二心。"庄公说:"用 不着,他会祸及自己。
收取两属的西鄙北鄙把它作为自己的领地
•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
受不了 堪 。”
祭仲说:"都城超过了三百丈,就会成 为国家的祸害。按先王的规定,大的都城 面积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 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超过九分之一。现
在的京邑,大小不合法度,违反了先王的
制度,这会使您受不了。"
•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 焉,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辟,同“避”。 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
有何厌”,有什么可以满足的。 厌,同“餍”,满足。 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您。古时对男子的尊称。
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 庄公回答说;"姜氏要这么做我怎能避开这 祸害呢?"祭仲说道:"姜氏有什么可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