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液晶电视背光板维修资料

液晶电视背光板维修资料


背光板各部分电路介绍
6)GNDA或AGND脚:该脚为信号地。 7)PWRGND或PGND脚:该脚为电源地。 为了减小灯管与输入供电电路之间的干扰,有的背光板上设计了 两个地,即信号地和电源地。信号地与灯管部分地相连,电源地与MOS 管导通电路的地相连。信号地与电源地在背光板输入电路部分直接相 连或通过跳线线相连。
背光板各部分电路介绍
有些IC没有LPWM脚,输出级的电流取样反馈直接加到IC的FB或 ISEN脚,通过IC内部电路调整方波的直流电位,改变MOS管导通所 产生方波的峰峰值,进而改变输出电压和电流大小,完成负反馈,保 证输出电流的稳定性。
背光板各部分电路介绍
14)CMP脚 该脚为IC内部电流反馈比较器输出端,当灯管出现开路或损坏时 ,灯管没有电流,FB电位急剧下降,CMP输出高电平,将IC关闭, 电源进入保护。 有的IC没有这个管脚。
背光板各部分电路介绍
取样反馈电路识别
灯管插座的每一端与升压变压器的一个次级高压输出端相连,该脚所连的 电容(贴片或瓷片)即为过压保护取样电容,电容的另一端接一个整流二极管 ,二极管正端的电压即为电压反馈取样电压。有的电路在升压变压器的次级 接地端会接一个二极管,则该二极管即为电流取样二极管。
升压变压器次 级高压输出端2 升压变压器次 级高压输出端1 电压反馈 取样电容 升压变压器次 级接地端2
背光板各部分电路介绍
13)LPWM脚 该脚内部接LCT与DIM比较产生的方波,外部通过二极管、电阻等 元件接电流取样反馈脚FB。当输出电流变大时FB反馈电压升高, LPWM脚方波电位上移,MOS管导通后产生的方波峰峰值降低,从 而使交流输出电压降低,输出电流减小,如此形成了一个电流负反 馈,保证了输出电流的稳定性。
背光板各部分电路介绍
另一种典型电路是数字板过来的ENA信号通过三极管、稳压管控制电路 ,将电源板过来的供电电压进行降压、稳压,产生ENA电压,加到PWM控制 IC的ENA脚,如下图:
背光板各部分电路介绍
3)亮度控制信号 输入接口电路中的亮度控制信号DIM或BRTI ,经过相关的电阻、电容 电路后加到PWM控制IC的亮度控制脚DIM或BRTI ,通过控制PWM驱动脉 冲宽度控制灯管的亮度。
背光板各部分电路介绍
有的IC将RT和CT设计在一个脚,电路设计更加简 单,如下图:
背光板各部分电路介绍
有的IC多设计一个RT1脚,该脚外接一个电阻到RT脚。在电源启动 时RT1在IC内部被连接到地,相当于给RT脚并联一个电阻,使得RT电 阻减小,从而使启动时的驱动频率更高,以便获得更高的启动电压。
背光板各部分电路介绍
8)REF或VREF脚 该脚为基准电压输出脚,通过一个1-2uF的电容到地,保持该脚电 压的稳定性,同时供给其它电路使用。常见的基准电压有5V和2.5V两 种,IC保护时该脚没有电压输出。
背光板各部分电路介绍
9)RT脚 该脚为定时电阻脚,一般外接一个电阻到地或到基准电压脚,改变电阻大小, 可改变输出驱动脉冲的频率。电阻越大,驱动脉冲频率越低;电阻越小,驱动 频率越高。 10)CT脚 该脚为定时电容脚,一般外接一个电容到地,改变电容大小,可改变输出驱动 脉冲的频率。电容越大,驱动脉冲频率越低;电容越小,驱动频率越高。
背光板各部分电路介绍
4、LC振荡及高压输出回路 升压变压器T1的初级在MOS管不断的导通与截止下获得高频方波,再通 过变压器耦合在T1的次级感应到电压值更高的高频方波电压,该电压通过变 压器漏电感及回路电容组成的LC谐振电路。当方波从低电平跳到高电平时, 由于漏电感有抑制作用,使输出波形慢慢升到最大;当方波从高电平跳到低电 平时,由于漏电感有抑制作用,使输出波形慢慢降到最小,如此将方波变成 正弦波,加到灯管上。这是一个有效值为800V左右的交流电压,在开机瞬间 该电压能达到1500V左右。
1.8V
4.6V 5V 5V 0V 3.5V
12
13 14 15 16 17 18
(P沟道)驱动输出3
液晶屏背光板 工作原理及维修
市场质量部 朱性彬
投资价值发现者
2009年4月
目录
一、前言 二、背光板在液晶电视机中的作用 三、背光板工作原理方框图 四、背光板各部分电路介绍 五、部分背光板主控IC管脚介绍 六、 LCD组件板故障判断方法 七、背光板故障维修流程 八、背光板常见故障统计 九、背光板易损器件的测量方法 十、背光板典型案例 十一、下一步工作计划及需求
升压变压器次 级接地端1
电压反馈整 流二极管
五、部分背光板主控IC管脚介绍
1、OZ960、OZ964各脚功能(26寸奇美、37寸友达屏使用)
管脚 1 功能 过压保护充电电容 电压 0.1V 管脚 11 功能 (N沟道)驱动输出4
电压 2.5V
2
3 4 5 6 7 8 9 10
过压保护输入
点灯使能 软启动充电电容 供电输入 信号地 基准电压输出 启动频率调整电阻 电流反馈输入 电流反馈比较器输出
V LPWM
背光板各部分电路介绍
13)FB或ISEN或OC-SNS脚 该脚为从变压器输出级取样过来的一个半波整流电压,输出级电 流变化被感应到FB脚,电流越大,FB电压越高, LPWM脚方波电 位上移,MOS管导通后产生的方波峰峰值降低,从而使交流输出电压 降低,输出电流减小,如此电流负反馈,保证了输出电流的稳定性。 当输出级出现短路等原因造成输出电流很大时FB电压也会急剧上 升,从而切断变压器交流电压输出,电源进入保护。
二、背光板在液晶电视机中的个直流电压转变为多个 交流电压,作为液晶屏灯管的工作电压,它的输入、输出连接框图如下图。 背光板有三个输入信号,分别是供电电压、开机使能信号、亮度控制信号, 其中供电电压由电源板提供,一般为直流24V(个别小屏幕为12V);开机使 能信号ENA即开机控制电平由数字板提供,高电平3V时背光板工作,低电平 0V时背光板不工作;亮度控制信号DIM由数字板提供,它是一个0-3V的模拟直 流电压,改变这它可以改变背光板输出交流电压的高低,从而改变灯管亮度。
背光板各部分电路介绍
2)开机使能信号ENA 输入接口电路中的开机使能信号ENA经过相关的三极管、电阻、电容电路 后加到PWM控制IC,作为PWM电路的控制开关。ENA为高电平(3-5V)时PWM 电路工作, ENA为低电平(<2V)时PWM电路不工作。 一种典型电路是数字板过来的ENA信号经过电阻、电容电路后直接加到 PWM控制IC的ENA脚,如下图:
背光板各部分电路介绍
3、MOS管导通与直流变换电路 下图为四个MOS管导通电路,其中QA、QC为P沟道MOS管,栅极为高电 平时MOS管截止,栅极为低电平时MOS管导通;QB、QD为N沟道MOS管,栅 极为高电平时MOS管导通,栅极为低电平时MOS管截止。PWM控制IC的几 个驱动脉冲输出脚轮换着输出高电平和低电平,使几个MOS管轮换着导通和 截止。当QB、QC导通时,QA、QD截止,变压器T1初级的上端为低电平, 下 端为高电平,T1初级中的电流流向为从下到上;当QB、QC截止时,QA、 QD导通,T1初级的上端为高电平, 下端为低电平,T1初级中的电流流向为 从上到下。如此在T1的初级产生高频方波电压,完成直流到交流的变换。
一、前言
随着液晶电视机销量的逐渐增多,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 来研究液晶电视机的维修,而目前液晶电视机中背光板的 维修量占有较大的比例,同时由于背光板是显示屏供应商 供屏时自带的,供应商出于对技术的保密性,现在我们还 拿不到背光板的电路图和IC资料,这对我们背光板的维修 带来了很大的难处。
为了改善我们的背光板修理,本文对背光板的通用工作 原理及常见故障判断作一介绍,对网络维修具有一定的参 考价值。 本文的目的是想帮助网络提高维修技能,但由于我们对 背光板的电路和维修了解得还不多,因此其中的一些观点 可能有不准确或描述错误的地方,请大家指出来共同讨论 ,从而共同提高我们的维修水平,谢谢!
背光板有多个交流输出电压,一般为AC800V,每个交流电压供给一个灯管。
三、背光板工作原理方框图
背光板电路由输入接口电路、PWM控制电路、MOS 管导通与直流变换电路、LC振荡及高压输出回路、取 样反馈电路等几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方框图如下:
四、背光板各部分电路介绍
1、 输入接口电路 1)供电输入电压 输入接口电路中的供电输入电压一路直接加到MOS管导通电路 ,作为MOS管的供电电压(24V或12V);另一路经晶体管稳压控制 电路加到PWM控制IC,作为PWM控制IC的供电电压(一般为5V)。
背光板各部分电路介绍
11)LCT或LRT-LCT脚 该脚通过一个4700P左右的电容到地,作用是产生一个最低1V、 最高3V的三角波,并通过DIM信号控制变成方波。
背光板各部分电路介绍
12)DIM脚 该脚为从数字板过来的一个模拟直流控制电压,LCT脚产生的三 角波与DIM脚电位进行比较,产生需要的方波。改变DIM电压,可 以改变方波的占空比,从而改变MOS管的导通状况,最终改变灯管 的亮度。
背光板各部分电路介绍
4)SST脚 该脚为软启动脚,外接一个电容到地。IC加电后对该脚外接电容进 行充电,充电到一定电压后IC才会启动工作。这样减少了电源启动时 对灯管及其它元器件的电流冲击,保证了电路的可靠性。
背光板各部分电路介绍
5)VDDA或VCC或VIN脚 该脚为IC供电输入脚,电源板过来的供电电压通过晶体管稳压及开关控 制电路后加到该脚。
背光板各部分电路介绍
15)PDRA、NDRB、PDRC、NDRD或DRV1、DRV2脚 该脚为IC的驱动脉冲输出,有的IC有四个驱动脚输出,分别为PDRA、 NDRB、PDRC、NDRD, 前两个脚与后两个脚轮换着产生高电平和低电平, 分别控制着四个MOS管的导通与截止;有的IC只有两个驱动脚输出,分别为 DRV1、DRV2或HOUT、LOUT或AOUT、BOUT,这两个脚轮换着产生高电平 和低电平,每个脚控制2个MOS管的导通与截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