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首段和尾段的作用一、解叙文首段的作用:1.如果开篇即点,那么,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括全文,点明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
(开篇点,括全文,点明旨,表达出作者⋯⋯的喜(⋯⋯)之情。
)2.如果开篇没有点,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或引出下文。
(运用短的句引出下文⋯的描写,起了一个作用)3.如果首段,那么,首段兼有引人入或人深省的作用。
如果开篇即感,那么,首段兼有烈的抒情作用。
如《野菊花》的首段:“野菊花!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它不括全文,开篇点,而且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和野菊花的美之情。
4.如果首段是境描写,其作用大致可以理解:表了人物的心理活;渲染气氛;下文做;推故事情的展。
(几种考的都多)比如:划句运用了什么描写?表了人物的什么心理(表了人物的什么性格?),渲染了什么气氛?下文做了怎的?)叙文尾段作用1.内容上:画点睛,点明主,深化主旨。
(再合内容答)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章尾点明主,合内容是:表达一种人生感悟,只要一步步的小困,再大的困也能克服。
引者思考。
者留下回味余地,想象的空。
2.结构上:总结全文。
或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二、例题呈现1、2012 年济宁市中考试题现代文阅读:《如果你足够优秀》,17题,细读文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本文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 3 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的内容以及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即可【答案】面对不公平和阴暗,我们只有奋力向前,我们改变不了世界,只有改变自己我们要把人生的挫折当做鞭策自己前进的动力,在战胜阴暗的过程中,让自己足够强大起来,这是一种智慧的选择,也是一种积极的处世态度2、阅读《溯源》第一段有一种鲑鱼,幼小时,成群游出河源地带,顺流而下出海,成熟之后,又成群逆流而上还归河源,在那里交配、产卵,力竭而亡。
在回溯源流的行程中,不管有多大的阻挠,鲑鱼总是舍命克服。
有时溯至断岩,便从水中腾跃入空,直到跃越岩上的河段,继续溯流归源,回到原产地,完成生命之旅,也交代传递了生命的使命。
第二代孵出后,幼鱼又重复着同样的出海、溯源和回归(节选)思考:文章用鲑鱼的溯源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人类的归本还源跟鲑鱼的“回归”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解析】《溯源》由一种鲑鱼的回归故地的生命之旅,引发对人、对自身的深刻思考。
鲑鱼的溯源经历是一种导引,与人类的归本还原比较,可从文中 2、3、4、5 自然段中归纳概括出答案。
【答案】好处:通过比较引出下文。
相同:不管迁徙多远,都要溯源寻根。
不同:①鲑鱼的回归只是一种生命本能 ( 或:那是生命本的根源感 ) 。
②人的回归是指精神 L 的回溯,通过历史、艺文、习俗、生活记忆等在文化上寻根溯源。
( 或:人的回归是指人的心灵;回溯时间长流,让精神归本还源。
)三、方法归类(见专题解读)四、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 题月到中秋①又是一年中秋时节。
②窗外月光如泻,给大地披上了一层迷人的薄纱,显得宁静而又安详。
天上明月如盘,一如我小时候看到的模样。
③天渐渐黑下来。
牛和羊都陆续从田间牵回村子,苦累的庄稼人今天比往常早一些收工了。
漫长的秋收时节,人们起早贪黑的,收了水稻掰玉米,种完芝麻种黄豆,砍过红麻刨红薯。
农活一件接着一件来,真难得歇一口气儿。
秋收大忙时节,每家的壮劳力没日没夜地干活,象是在偿还自己祖祖辈辈还没有还完的债。
④月亮出来了,是一轮满月。
在蓝色的天空和白色的云彩里面,慢慢地移动。
月到中秋,家家的喜气都从大人小孩儿的心眼里冒出来。
每一家都忙着做饭了,屋顶的炊烟在明亮的月光下白白的,在空中弥漫。
村庄开始热闹起来,不时可以听到孩子们的嬉戏声,谁家的收音机里还播放着刘兰芳说的评书《岳飞传》。
⑤一家一户的人们都围在晚饭桌旁边。
尽管物质条件比较差,但是到了中秋,还是要讲个排场。
红烧猪肉端上来了,厚厚的长条形,上面用褐色色素和调味品打点,油腻腻的、喷喷香,比现在的猪肉要香上许多。
自家养的小公鸡也端上来了,接着,乡下的土菜如四季豆啦、洋葱啦、豆芽儿啦、咸鸭蛋啦,也都陆续上齐了。
中秋是乡村的“美食节”,满满一桌子,真是寻常难得吃到的美味!除非家里来了稀客,平时绝不会是这么丰盛的。
主妇从厨房里出来,洗脸洗手然后入座,全家人算是坐齐了。
男劳动力举起酒杯美美地品着,孩子们则急忙伸筷,埋头大嚼,一饱口福。
狗儿乖巧地趴在桌子底下,专注地啃骨头。
喝酒的人耳根开始发热,菜也吃得差不多了,白米饭一碗接一碗地端上桌子。
这时候如果有谁走在小村里,就会闻到整个村子到处都是新稻米和红烧肉的香味儿。
⑥快吃完晚饭的时候,有的小孩也已溜下饭桌,呼朋引伴,背着大人悄悄地潜伏到谁家的菜地里去了。
以往他们听大人说,八月半的晚上,端一盆水放在菜地里的豆架或辣椒架下,耳朵贴在水面上,侧耳倾听,准能听到月宫里面嫦娥和玉兔的悄悄话儿呢!在娃娃们的世界里,充满了对这个美好传说的无限向往。
他们叽叽喳喳地挤在菜架子底下,眼睛盯着刚刚端出来的半盆水,屏住了呼吸。
领头的孩子先把耳朵贴到水面,好像并没有听到什么。
别的孩子也一个接一个换着听,还是没有!抬头看看天空中,月亮似乎比黄昏时更高,更圆了,仔细看去,月亮里面影影绰绰的,好像是吴刚在砍桂花树。
失望写在一张张稚嫩的脸上。
有个捣蛋包乘别的孩子不备,呼哨一声:“听,有声音了!”话音未落,一抬手,“哗啦”一声,把半盆水就掀翻到菜园里。
大家嘻笑着、骂着,一哄而散,把菜园子踩个乱七八糟。
⑦月亮已经升到高空,蓝白色的天空比平时更显得高远。
村里村外吃过饭的大人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聊天,“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大家围坐在院子里,各自品评着谁家的红麻长得旺势,谁家的水稻又遭了虫灾。
有的三三两两走出村子,到庄稼地里去散散步,也散散心。
凉风习习,寒蛩(qi óng)等秋虫在愉悦地鸣叫着。
白雾茫茫,露水已经打湿了每一片庄稼的油绿的叶子。
早种的芝麻正在忙着开花,洁白的花朵垂着青露。
仔细倾听,能够听到清脆的“啪嗒”“啪嗒”的露珠落地的声音,更显得几分静谧。
⑧月色如水,村口张家李家,家家都把月饼拿出来一块儿品尝。
每家都是那种大约半斤重的老式月饼,厚厚的、圆圆的、黄澄澄的浸润着油彩。
掰开来,红色的、绿色的甜丝,无色的冰糖,黄色花生瓣儿,都露出来,让人真想立刻咬上一大口。
孩子们围着大人撺掇起来,大人们假装呵斥孩子,一边教育孩子要尊敬老人的道理,一边先掰开一半儿递到老人手里。
孩子们有心无心地听着,分得一半块,只顾欢天喜地地跳跃着、品尝着。
老人们用所剩无几的牙齿咀嚼着香喷喷的月饼,阅尽沧桑的脸上写满一生的幸福。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知他们是不是也在思念远方的亲人,祝愿亲人们此时此刻也能够和家人团聚,共享天伦,能够一起赏月,共度良宵!⑨夜已深沉,月儿更明。
朴实的庄稼汉们带着明天的希望,把一个快乐的中秋带回自家小院,带入梦乡。
(文 / 一竿烟雨有改动)1.选文主要写了中秋夜哪四个场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2.选文以“又是一年中秋时节”开头,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3.从文中摘录相关语句,说明作者对“小时候”中秋夜的记叙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4.结合全文,简略说说第⑦段中加横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5.选文结尾说“朴实的庄稼汉们带着明天的希望,把一个快乐的中秋带回自家小院,带入梦乡”,联系全文内容,说说庄稼汉们的“希望”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10 题高贵的生命不卑微朱国勇①他是黑人, 1963 年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贫民区。
对于未来,他看不到什么希望。
②十三岁的那一年,有一天,父亲突然递给他一件旧衣服:“这件衣服能值多少钱?” “大概一美元。
”他回答。
“你能将它卖到两美元吗?” 父亲用探询的目光看着他。
“傻子才会买!”他赌着气说。
父亲的目光真诚又透着渴求:“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要是你卖掉了,也算帮了我和你的妈妈。
”他这才点了点头:“我可以试一试,但是不一定能卖掉。
”他很小心地把衣服洗衣净,没有熨斗,他就用刷子把衣服刷平,铺在一块平板上阴干。
第二天,他带着这件衣服来到一个人流密集的地铁站,经过六个多小时的叫卖,他终于卖出了这件衣服。
③过了十多天,父亲突然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想想,这件衣服怎样才能卖到二十美元?” 怎么可能?这么一件旧衣服怎么能卖到二十美元,他最多只值两美元。
“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父亲启发他,“好好想想,总会有办法的。
”终于,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他请自己学画画的表哥在衣服上画了一只可爱的唐老鸭与一只顽皮的米老鼠。
他选择在一个贵族子弟学校的门口叫卖。
不一会儿,一个开接少放学的管家他的小少下了件衣服。
那个十来的孩子十分喜衣服上的案,一高,又了他五美元的小。
二十五美元,无疑是一笔巨款!④回到家后,父又他一件旧衣服:“你能把他到两百美元?”父目光深邃,像一口老井幽幽地着光。
一回,他没有犹疑,他沉静地接了衣服,开始了思索。
⑤两个月后,机会于来了。
当影《霹娃》的女主演拉佛西来到了宣。
者招待会束后,他猛地推开身的保安,扑到了拉佛西身,着旧衣服她个名。
拉佛西先是一,但是上就笑了①。
没有人会拒一个真的孩子。
拉佛西流地完名。
⑥他笑了②,黝黑的面,白的牙:“拉佛西女士,我能把件衣服掉?” “当然,是你的衣服,怎么理完全是你的自由!”他“哈”的一声呼起来:“拉佛西小姐笔名的运衫,售价两百美元!” 能价,一名石油商人以一千两百美元的高价收了件运衫。
⑦回到家里,他和父,有一大家人陷入了狂。
父感得泪水横流,不断地吻着他的:“我原本打算,你要是不掉,我就派人下件衣服。
没想到你真的做到了!你真棒!我的孩子,你真的很棒⋯⋯”父接着道,“我只是想告你,一件只一美元的旧衣服,都有法高起来。
何况我些活生生的人呢?我有什么理由生活失信心呢?我只不黑一点一点,可又有什么关系?”就在一刹那,他的心中,有一的太阳升了起来,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
“连一件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我还有什么理由妄自菲薄呢!”⑧从此,他开始努力地学习,刻苦地锻炼,时刻对未来充满着希望!二十年后,他的名字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