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大外交学考研参考书-内部复习资料-报录比

人大外交学考研参考书-内部复习资料-报录比

人大外交学考研报考复习指导(1)—考试内容、参考书本文目录一、人大外交学专业考研考试内容招考统计二、人大外交学专业考研专业课复习参考书(育明教育权威推荐)三、2016年人大外交学专业考研初试考试总结四、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研课程分阶段授课内容课程介绍五、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研《政治学导论》笔记整理(节选)正文部分一、人大外交学专业考研考试内容招考统计(育明教育陈老师)育明教育考研课程部陈老师解析与备注:1、人大外交学专业考研的报录比一般在12:1-14:1(竞争非常激烈)2、人大国际政治专业、国际关系专业、外交学专业的初试考试内容相同。

3、大部分年份在初试成绩排名比较靠前的这部分考生中,公共课拉开的分差较小,两门专业课拉开的分差比较大。

想要进入人大国关学院的复试,需要两门公共课拿到145分左右的分数。

两门专业课的平均分要达到110分-115分。

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

4、复试中外语考试会涉及到专业外语的考察5、专业二“国际类综合”包括:国际政治学概论、国际关系史、当代中国外交三大部分。

2016年专业课的给分普遍不高,120分以上的也非常少。

育明教育北京总校致力于北京地区高校的考研考博专业课课程辅导,辅导学员人数及辅导成绩连续多年稳居第一。

根植育明学校深厚的高校资源,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研考博成功的基础保障。

更多人大国关学院考研考博信息、考试复习资料、辅导课程班可咨询育明教育陈老师叩叩:五四七零.六三八六二。

二、人大外交学专业考研专业课复习参考书(育明教育权威推荐)育明教育考研课程部陈老师解析与备注:1、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初步将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对应到答题中,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

对于个人备考来讲很难抓住参考书的重点,建议大家可以在专业课老师的指导下来高效率、高质量完成这项工作,为整个备考的成功构建基础。

2、考生的专业课复习中不能只有参考书,还需要有其他高价值资料的辅助:专题热点的整理、历年真题及权威答案、导师论文讲义课件、解题思路答题方法、模拟押题练习......每年的考试中都会出现很多把参考书烂熟于心的考生考的分数仍然非常低的情况,原因就是高价值复习资料和正确复习方向的缺失。

三、2016年人大外交学专业考研初试考试总结(育明教育陈老师)2016年,整体的分数相较于往年来说不高,所以很多考350多分的同学,本来都不抱希望了,结果最后都进复试了。

这种不高也展现两门专业课的给分上,基本110分左右最普遍的,往年可能120以上的都是一伙一伙的。

但是今年的题确实又是历年来较为简单的一年,绝大部分的题目都是比较中规中矩,而且大部分的题目和考点在咱们育明教育专业课授课过程中都有讲解。

1.政治学简单题中的三道都是近三年来出现过的。

2.政治学论述题,第一道“自由与民主的关系”在我资料里有着完整的答案,为什么?因为04年考过一模一样的。

第二道题目虽然没有考过,但是前些年这个知识板块是一个很热的论述题方向,所以你只要准备过,并且听过育明老师的课程或资料,你不会说写不出字来。

3.国际政治综合这门科目,也是各种题目反复出现。

譬如:论述题第一道“用相关国际关系理论分析亚太区域合作的现状与前景“是11、12、15年国际政治论述题是一脉相承,一个话题区域的,基本准备了国关的论述题,很难说答不了。

4.有没有怪题?有!今年最怪的题目就是国际关系史的论述题,考欧盟一体化不意外,单靠经济货币同盟的部分,而且提问的非常细致,这个就很难了。

5.边边角角的知识点也有。

最典型的就是政治学的——简述混合政体理论,我敢保证很多人答错为混合制政体。

整体下来,我觉得还是那句老话——把教材吃透,把真题研究够,就OK了。

今年题目的重复率达到了60%,那就意味着其实150的题,你考90分是绝对应该的。

四、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研课程分阶段授课内容(育明授课规划)第一阶段:框架的构建和重点的掌握深入解构核心参考书,建立知识理论体系框架并对重点知识章节和常见考点进行整合。

理清楚学科发展史,特别是每一个阶段的代表人物,著作,主张,提出的背景和评价。

根据专业课老师讲解借鉴前辈经验最终形成学员的专属笔记。

第二阶段:专题整理和讲解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由专业课老师带领整理重要常考的学科专题,进行各个知识模块的深化和凝练。

以专题为突破口夯实并灵活运用理论知识。

第三阶段:时事热点和出题人的论著对出题老师的研究重点,最新论文成果和重要的上课的笔记课件进行讲解。

对本专业时政热点话题进行分析,预测有可能出现的题型和考察角度。

第四阶段:历年真题演练和讲解对历年真题进行最深入的剖析:分析真题来源、真题难度、真题的关联性,总结各题型的解题思路、答题方法和技巧。

全面提升学员的答题能力,把前面几个阶段掌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分数。

第五阶段:模拟练习及绝密押题就最新的理论前沿和学科热点结合现实的热点进行拔高应用性讲解。

教会考生怎么破题,怎么安排结构,怎么突出创新点等答题技巧。

结合最新的内部出题信息和导师信息进行高命中押题。

五、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研《政治学导论》笔记整理(节选)一、政治和政治学(一)政治一)政治的含义1.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古代思想家关于“政治”的规定:①“道德”论(“为政以德”,孔子);②“君权神授”(欧洲中世纪,托马斯·阿奎那)(2)现代社会关于“政治”的含义:①国家说;②权利说(拉斯韦尔);③分配说(戴维·伊斯顿);④管理说(孙中山)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表现;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2)政治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

二)政治的本质:争取、维护、调整或分配不同的阶层或集团的利益1.政治的主体是特定的社会集团(阶级、阶层、利益集团、政党、民族、地区等)和个人;2.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权力;3.政治的主要内容是政治主体的活动和相互关系;4.政治行为的目的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三)政治的定义:政治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1.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2.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3.权威性分配是一个系统化过程。

四)政治的作用1.政治斗争的结局对经济基础有着直接的影响。

2.国家权力通过不同的经济管理体制能对经济基础产生促进或阻碍作用。

3.衡量政治的根本标准: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二)政治学一)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体系1.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政治学是研究政治对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包括以下几点内容:(1)政治是一种阶级关系,具有阶级性;(2)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权力;(3)政治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政治体现着社会的各种经济利益和要求;(4)政治是一门科学。

要求与支持输入政治系统输出政策2.政治学的体系:广义:政治学基础理论(政治哲学)、政治制度、行政管理、政治心理学、政治社会学、政治传播狭义——政治学原理:政治关系、政治制度与组织、政治权利和政治权利、政治行为、政治发展、政治文化二)政治学的发展1.西方政治学的发展西方传统的政治学家和著作主要有:①柏拉图《理想国》;②亚里士多德《政治学》;③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④马基雅维利《君主论》;⑤洛克《政府论》;⑥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⑦卢梭《社会契约论》现代政治学三大流派:①伯克斯:科学主义学派(20世纪初);②拉斯韦尔、阿尔蒙德:行为主义学派(20世纪50年代);③戴维·伊斯顿:后行为主义学派(20世纪70年代)2.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本观点:①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②以无产阶级革命(夺取政权)为目标;③以批判性为最大特色;④强调实践。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代表性著作:①马克思《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②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③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④列宁《国家与革命》;⑤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3.中国政治学的发展①中国传统政治学主要是以儒家思想为主;②法家:重刑罚,轻疏导;③近代:康有为《大同书》;孙中山“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三)我国政治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1.我国政治学的任务①我国的阶级、阶层和利益集团问题我国现阶段相对独立的社会阶层:社会管理者阶层(由各级党政机关干部构成)、知识分子阶层、企业经营管理者阶层(企业家阶层)、国有企业工人阶层、城镇集体企业工人阶层、乡镇企业工人阶层、雇佣工人阶层、个体劳动者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农村村务干部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农民工阶层、失业半失业阶层、离退休人员阶层、无职业者(学生、家庭妇女等)②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和决策体制问题政府职能:经济调节、公共服务、社会管理③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与基层政府的关系④在一党执政条件下的政党关系⑤民间表达与社会舆论问题⑥政治文化的革新问题⑦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问题⑧廉政问题⑨中国特色的民主建设问题2.政治学的研究方法①立场和原则②传统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规范研究法;法律研究法;制度研究法③现代政治学的研究方法:行为主义;理性选择主义;新制度主义二、政治权力、政治关系和政治结构(一)政治权力一)政治权力的含义:政治权力主体作用于权力客体的力量政治权力就是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

权力主体是占有或行使权力的个体或团体。

权力客体是指接受权力作用的群体或个人。

政治作用是权力主体所拥有的政治力量,主要是政治强制力。

政治权力要实现的目的主要是利益。

二)政治权力的分类根据政治权力运动的方式把政治权力分为五种:强制性权力;功利性权利;操纵性权力;人格型权力;合法性权利。

三)权力、权威与合法性权力是迫使人服从的一种力量,其行使都是以强制力为后盾的。

权威是对权力的一种自愿服从和支持。

合法性是指某个政权、政权的代表为什么应该获得其成员忠诚的问题。

四)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1.武力(首要基础)2.财富3.技能4.政治动机5.知识(二)政治关系一)政治关系的含义:政治关系是政治主体之间围绕国家政治权力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总称。

1.政治关系是政治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

2.政治关系是围绕着国家权力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3.政治关系的根本目的是追求自己的利益。

二)政治关系的特征:(1)历史性;(2)客观性;(3)复杂性;(4)变动性。

(二)政治结构一)政治结构的含义:政治结构是政治主体(政治角色)之间相互关系的固定组合模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