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爱故乡的杨梅

我爱故乡的杨梅

1.能正确朗读课文。

能按要求边读课文边划出描写杨梅的句子;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有感情地朗读。

2.体会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借杨梅抒发热爱故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背诵《春笋》,创设情境,学习第二小节。

1、背诵《春笋》第二节。

2、(出示春天的图片)正如你们刚才背诵的那样!美丽的春天是个生机勃勃的季节。

绵绵细雨不仅给春笋带来了生长的养料,而且在这个季节里,杨梅树也茁壮地成长着。

(出示第二节)读读这段话,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借助间隔符号,读好句子的停顿。

3、指名读。

学习:贪婪(①音;②形,有什么好方法记字?③义:贪婪通常是指??[出示:求多,不知满足]在这指杨梅树拼命地,一个劲地吮吸春雨。

)再读“贪婪”;这个词组你能读好吗?“贪婪地吮吸”读出一个劲的感觉。

4、是呀,细雨如丝??这叶子是怎么样的?(狭长)[出示杨梅树叶图]这就是杨梅树叶,它们又细又长,所以称为??5、(出示第二节)春雨给杨梅树带来了活力,带来了欢笑。

让我们把这种愉快之情用朗读表现出来。

(自读、指名读、齐读)6、这段话多美呀!让我们试着背一背。

尝试背诵(出示提示,配音乐)二、学习第三小节,引出课题。

1、我们预习过课文,到什么时候,杨梅树结果了呀?简介端午节:端午节是我们祖国的传统节日。

它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那天家家户户要吃??(粽子),除此之外,民间还有赛龙舟的习俗。

(出示图片)2、端午节过后??(出示句子)树上的杨梅一个一个,真多呀!让我们把这句话读好。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有关于杨梅。

齐读课题。

三、读文划句,学习四~六小节。

1、自己读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并用直线划出作者描写杨梅的句子。

2、(出示句子)和老师出示的句子核对一下,你划对了吗?和同桌再一起读读这些句子,相互听听大家有没有把句中的字音读准。

指名3生读句子3、接下去我们就深入学习这段内容。

(出示提示:1、从划出的句子中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将它读通顺。

2、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讨论小组的同学听,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4、让我们按照课文的先后顺序来交流。

谁喜欢第四节中的句子?说说你的理由。

交流第四节:(1)(板书:圆)引读:杨梅的形状是??(2)杨梅的小刺特别有趣。

(生字教学:刺)(板书:遍身小刺)你有没有被东西刺过?什么感觉?杨梅身上的刺可是与众不同的呀!我们来摸一摸,感觉到杨梅的刺了吗?(3)过渡:是呀!杨梅的刺一点都不会刺痛我们,为什么呀?自己再读读这一节。

交流(板书:平、软)(4)其实,作者说的小刺叫做肉柱,是杨梅果肉的一部分。

正因为这些刺是杨梅果肉,所以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板书:细腻柔软)生字教学:腻。

(4)你吃过什么东西也让你觉得是很细腻的?这些东西看上就很光滑,吃起来也口感细腻。

可杨梅看上去粗糙,吃在嘴里却是细腻柔软,多与众不同呀!朗读指导5、交流第五节:(1)交流(板书:淡红、深红、几乎黑色)引读前两句:杨梅先是??,随后变成??,最后??。

它不是真的变黑,因为??,所以??。

正音:几乎(2)作者说几乎是黑的,也就是说??(差不多变成黑色,接近黑色)(3)引读:像这样的杨梅,你轻轻咬开它,??(4)(板书:新鲜红嫩)是呀,这么新鲜红嫩的果肉,正如前面讲到的,杨梅吃在嘴里是(出示卡片细腻柔软。

)(板书:汁水多)成熟的杨梅汁水可多啦!只要你轻轻咬开它??,嘴唇上舌头上就会??(5)读到这你想不想吃杨梅呀?看,作者写得多好,他勾起了我们想吃杨梅的念头。

让我们也来把这段话读好。

谁愿意来试试?(指名读,齐读)6、交流第六节:(随机板书:又酸又甜、甜津津)(1)过渡:那鲜红的汁水是什么味道呀?没有熟透的杨梅??熟透了??(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2)这熟透的杨梅甜津津的,太美味了。

它的颜色应该是??四、品味句子,简介杨梅。

1、刚才我们品读了句子,大家一定想吃杨梅了吧!我们今天就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尝尝杨梅。

闭上眼睛,我们学着作者的样,展开想象,一起来吃杨梅吧!师读:端午节过后,杨梅渐渐成熟了。

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你轻轻咬开它,顿时,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

你再慢慢咀嚼,那甜津津的味道,让你越吃越爱吃。

3、你刚才吃杨梅有什么感觉呀?是呀,你们可不是在一般的吃杨梅了,而是在细细品尝哪!4、我们学了描写杨梅的句子,也品尝了一下,你能向大家介绍杨梅了吗?借助板书,讨论小组合作来介绍杨梅。

可以由一位同学来介绍杨梅可爱的外形,另一位同学介绍它好看的颜色,最后两位同学合作介绍杨梅可口的味道。

五、联系课题,体会作者情感,学习第一节。

1、你们介绍的杨梅真诱人。

难怪作者小时侯也特别爱吃杨梅呢!他在文章最后一节写了这样一件事。

引读:我小时候??是呀,小时侯的我,吃杨梅太贪婪了。

(出示卡片)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出示:有一次,我贪婪地吃杨梅,吃得__________。

)2、这个爱吃杨梅的小男孩后来成为了一名作家,他就是王鲁彦,他的家乡在浙江镇海。

(板书:王鲁彦、镇海)镇海的杨梅并不出名,它的味道更比不上余姚、仙居的杨梅,王为什么这么喜爱那的杨梅?3、王小学没毕业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在他的童年记忆中,杨梅给了他许多欢乐。

因此,只要他看到杨梅就会想起故乡,想到故乡也会想起故乡的杨梅。

课文一开始,他就说??(出示:第一节)谁能把作者热爱故乡杨梅的情感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谁再来读读课题。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了解杨梅树和杨梅果的可爱,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3、拓展阅读,用学文中积累的语言练习说话。

教学重点:了解杨梅的形状、颜色、滋味惹人喜爱之处,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课件导入:(打出杨梅果的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你知道杨梅生长在哪儿吗?师:这节课,就让我们随作家鲁彦一起,走入那如诗如画的江南,同他一起去品味他的故乡的杨梅。

二、轻声读全文。

课文围绕杨梅,写了哪些内容?板书:杨梅树、杨梅果(形、色、味)三、看课件(杨梅树)。

师:让我们先来看一看春天的杨梅树吧(播放课件)。

投影片打出第二自然段。

学生齐读。

师:“一片片狭长的叶子”怎么会在雨雾中欢笑呢?(引导学生想像风吹叶动、雨落枝摇、嫩叶如洗的情境,体会枝叶舒服、高兴的心情。

)如果你是春雨中的杨梅树,请做一做“舒展”的动作,体会杨梅树的快乐。

指名感情朗读。

配乐背诵(或用给音乐片配音的方式试背。

)教师过渡:看书上插图,你观察到了什么?——杨梅树枝叶茂盛,果实累累。

四、自学4-6自然段(杨梅果)。

默读、画批,说说你从哪儿体会出杨梅果惹人喜爱?读读这些句子。

自学后,小组交流。

五、全班学习交流。

1、形状: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时,教师加以引导点拨,如:一个浑身长满小刺的家伙怎么会可爱呢?(让学生抓住软软的、平平的、细腻而柔软来体会杨梅果形状的可爱。

)有了感受读一读。

补充原文节选再让学生读一读:只要等它渐渐长熟,它的刺也渐渐软了,平了。

那时放到嘴里,软滑之外还带着什么感觉呢?没有人能想得到,它还保存着它的特点,每一根刺平滑地在舌尖上触了过去,细腻柔软而且亲切——这好比最甜蜜的吻,使人迷醉呵。

2、颜色: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时,教师插播课件,看一看杨梅颜色的变化。

用上“先是……随后……最后……”说一说杨梅颜色的变化。

感情朗读,表达自己体会到的情感。

3、味道:引发讨论:“酸倒了牙齿”怎么还可爱呢?读一读,用朗读让听者体会到杨梅甜美的味道。

补充原文一段,再读一读:呵,相思的杨梅!它有着多么惊异的形状,多么可爱的颜色,多么甜美的滋味呀!六、品尝杨梅。

教师取出备好的杨梅果(取自北方的杨梅罐头),请同学们细细品味,暂且不要说出自己的感觉。

待全班同学都尝过之后,师问:什么滋味?甜不甜?和我们刚刚读到的杨梅果一样吗?师:这是北方种植的杨梅(或告诉学生取自超市买的罐头),请你想一想,此时的作者身在异乡,又在病中,望着窗外和故乡一样的绵绵春雨,如果你是作者,会怎样?补充读原文的最后一段:唉,唉,故乡的杨梅呵。

(用读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七、选择喜欢的段落感情朗读。

八、再一次齐读课题:读出情感,读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杨梅的特点。

2、体会作者喜爱杨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体会杨梅的可爱,体会作者喜爱杨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我们祖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都有许多有特色的水果,河北有苹果、鸭梨,新疆有葡萄、哈密瓜,海南岛有香蕉、椰子,知道我们家乡有哪些特色水果吗?(金柑、杨梅、桑果……)其中,有一种水果被誉为“江南奇珍、百果之王”,猜猜它是什么?(课件出示“杨梅”,板书)2、你们喜欢杨梅吗?用一句话来说说你喜爱它的理由。

3、杨梅色鲜、味美,难怪有这么多人对它爱不释手。

其中有一位北仑籍的作家,名字叫王鲁彦,他也和我们一样喜爱北仑的杨梅,还特地写了一篇以此为题的文章——《我爱故乡的杨梅》(把课题补充完整),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课文,一起把课题读一读。

想一想课题中哪个字体现了作者对故乡杨梅的感情?(“爱”字带点)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1、小小的杨梅到底有何魅力能让作者如此喜爱呢?请大家打开书本,翻到141页。

轻轻地读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要把课文读通顺,并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段序。

2、反馈交流: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与大家一起分享。

(随机指正生字读音)三、再读课文:感悟情感升华主题1、过渡:通过第一遍的朗读,我们解决了生字的读音问题,并且能把课文读通顺了。

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你能从哪些句子中读出作者对杨梅的喜爱?用笔划出来,多读几遍,并在旁边写上你的理解或体会。

(学生自读感悟)2、反馈交流:◆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a、这句话最直接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对杨梅的喜爱。

b、指导朗读◆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a、请说说你的理解。

b、还有哪些同学也找到了这一句?也来谈谈你的体会。

c、读中感悟,重点体会:细雨如丝、贪婪、吮吸。

d、指名读、评价读、齐读。

◆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a、说说你的理解,你来读读好吗?b、来听听其他同学的体会。

c、自己再读,相信你会有新的体会。

引导理解“欢笑”。

d、邀请朗读能手读,其余同学闭眼想象: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一幅景象?你仿佛听到了什么?e、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指名读——小组读——齐读◆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体会“挂满”的丰收喜人景象)◆杨梅果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