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介全域旅游

简介全域旅游


4.全域旅游的发展意义
首先,全域旅游的 提出是对当前旅游 发展理念的一次更 新。 其次,全域旅游的 推广是对现有旅游 产品供给格局的一 次颠覆。
• 回顾我国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加大酒店、景 区、主题公园等旅游产品的建设力度是那个时代的必然选择。但 是当前我国旅游业已经取得极大发展,国内游已经从1984年约2 亿人次到2015年的40亿人次,增长了19倍;国民人均出游从1984 年的0.2次到2015年的2.98次,增长了13倍。在新的阶段,旅游发展 要带动的是一个面,而不仅是一个点。
1.全域旅游的背景 2.全域旅游的概念、特征及模式 3.全域旅游的发展途径 4.全域旅游的发展意义 5.问题及其他
1.背景



时代背景 1、景区泛化的“大旅游” 景区泛化的“大旅游”产生,一方面是传统景区旺季人满为患,大大降低旅 游者的舒适度,于是形成了人们在旅游旺季选择不去传统景区而到城市、乡村、 商业街等进行旅游休闲;另一方面由于旅游者兴趣的多样化、时间的碎片化以及 交通的便捷化,人们的旅游空间更加广阔,突破了传统景区的界限;人们的旅游 活动内容更加丰富,突破了传统的观光旅游。因此,空间的全景化,成为大旅游 时代的一种趋势。笔者在奇创旅游规划咨询机构参与的《上海徐家汇4A景区提升 规划》并成功申报都市开放型景区,是景区泛化的一种典型代表;《重庆市渝中 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中提出的渝中全域5A景区方案,也是一种趋势。 2、国民休闲的“大市场” 大众休闲时代的来临,特别是国务院颁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传统出游两个基本条件有闲时、有闲钱“两个闲”中“有闲时”将 更加有保障。而随着游客的旅游需求正逐渐由游览广度向体验深度转变,对旅游 产品和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景区化的发展模式显然难以满足游客多元化 的需求,这就需要创新旅游活动空间、旅游活动内容,进行空间全景化、体验全 时化、休闲全民化的全域旅游发展,来满足休闲大市场的需求。
海南成首个全域旅游创建省 享八项支持政策
今年我国将开展首批全域旅游 示范区创建工作,其中海南省 被确定为首个全域旅游创建省, 将享受到国家旅游局推出的多 项支持措施,这是记者1月30 日从在海口举行的2016年全国 旅游工作会议上获悉的。
今年国家旅游局将在全国确定10%的市州、20%的县区开展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 工作,确定海南省作为首个全域旅游创建省。据了解,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 建工作原则上为2-3年。从明年开始,国家旅游局组织验收并公布首批国家全域旅游 示范区名录。优先组织验收的创建单位需符合四项基本标准,一是旅游对当地经济 和就业的综合贡献达到要求;二是建立了旅游综合管理和执法体系;三是厕所革命 及公共服务建设成效明显;四是建成旅游数据中心。成为全域旅游创建省以后,海 南省将享受到国家旅游局推出的八项支持措施,包括优先纳入中央和地方预算内投 资支持对象,优先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优先纳入旅游投资优选项目名录,优先 安排旅游外交、宣传推广重点活动及纳入国家旅游宣传推广重点支持范围,优先纳 入国家旅游改革创新试点示范领域,优先支持A级景区等国家重点旅游品牌创建,优 先安排旅游人才培训,优先列入国家旅游重点联系区域。
“四全”发展模式, 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其中,全景是吸引游客,全时 是留住游客,全业是提升产业,全民是构建和谐社会。突破了传统旅游 发展单一的局限性,让旅游事业与旅游产业同步可持续发展。 全景,通过世界城市美化运动经验的国际视野,以及中国造园技艺 的本土手法,激活渝中沉睡的文化,让全域景区化。例如,重庆渝中区 的“全景”规划具体是通过三大主题项目把“巴渝文化体验、山水都市 休闲、抗战文化旅游”、“全业态吸引力策划”和“全域SA景区”的方 式进行打造。 全时,通过全天候旅游体验和全感官项目设计,变“8小时经济”为 “24小时经济”,提升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体验性,延长游客逗留时问, 拉长夜间休闲旅游的产业链,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体闲度假旅游城 市。 全业,以旅游业为主导,进行产业纵向鱼骨结构式延伸和横向圈层 结构式拓展,实现服务业的全业融合,提升服务业的附加值。同时增强 本地区产业发展活力,促进产业升级,使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 产业。 全民,通过“全民共建+全民营销+全民共享”,构建主客共享的都 市旅游目的地,实现旅游惠民、旅游便民、旅游富民,建设幸福城市。
本性为指引、以同理心为方法、 以幸福感为准绳、以共生化为依 归、以智慧化为手段、以多规化 为保障。要深刻地认识到,旅游 的市场化改革是通过效率的提升 和资源配置的改善促进社会发展, 使人们更加幸福。要处理好居民、 企业、政府之间,核心企业和外 围企业之间,旅游部门和非旅游 部门之间,旅游企业和非旅游企 业之间的共享共生问题。要真正 重视旅游的综合带动作用,把旅 游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 心工作来对待,以旅游领域改革 来推动整个供给侧改革。
3.全域旅游的发展途径
(一)通过解决好“五化”来实现全域 (二)通过“人本化”“共生化”“智 慧化”等途径来实现全域旅游发展 旅游发展
全域旅游不仅要重视自身在
在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要以人
促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 化、网络信息化、农业现代 化和发展生态化等方面的重 要作用,而且全域旅游自身 也要处理好“五化”问题, 就是通道功能旅游化、公共 服务在线化、传统设施再深 化、空间结构体系化、城乡 发展多核化。
• 如果我们放在大历史的长周期中来看待全域旅游推出时机的话, 就会发现,随着我国旅游市场的成长,人们的旅游理念和旅行体 验方式已经发生趋势性变化。在全民旅游热的当下,旅行者不再 只满足于去几个知名景点到此一游的“走马观花”,而是更加注重 深层次地了解当地文化和特色,自由行和深度游越来越成为旅行 的趋势。
全域旅游的特征 1.全民 2.全要素 3.全行业 4.全过程 5.全时空 6.全方位
全域 旅游 的发 展模 式
1.全 景
2.全 时
3.全 业
4.全 民
特征: 1.全民:全民是全域旅游的最大特征,是通过全民共享旅游发展成果,提升全 域整体旅游意识和文明素质,形成共建共享美好生活、共建共享基础设施、共建 共享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的旅游发展大格局。 2.全要素:它是泛旅游视角下的旅游吸引物体系,跳出传统的旅游资源观,用 泛资源观来重新审视、整合、拓展示范区旅游吸引物的范围,重视传统旅游业之 外的农业、工业、其他现代服务业等产业要素资源,重视非物质化的吸引要素。 3.全行业:它是产业的融合与创新。旨在加强区域内的农业、手工业、文化、 体育、商业、工业、房地产等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用旅游业来改造、提升这些 产业的附加值,推动产业的共同发展并形成新的产业形态。 4.全过程:全过程即指从游客进入示范区直至离开的整个过程中能够享受到无 处不在的高质量旅游体验。其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高质量的通勤与服务体验; 二是高质量的场所体验;三是旅游前和旅游后的服务延伸体验。 5.全时空:全时空指在示范区内无论淡季旺季、白天夜晚,无论是核心旅游区 域内外,都能够给游客提供能够满足其体验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要重点围绕两个 方面:一是夜旅游与淡季旅游产品和营销创新;二是“斑块——廊道”的发展格 局。 6.全方位:全方位包含两层理念:一是全方位要素供给。在全域旅游视角下, 除传统的“食宿行游娱购”旅游六要素供给外,还要有更全面的要素供给。二是 全方位服务效率提升。以智慧旅游建设为核心,面向移动互联网和私家车、自由 行时代,全面提升旅游信息化服务水平,形成全域性、全方位的应用。
再次,全域旅游的 兴起是对区域协调 发展的一次推动。
• 区域整体的文明程度、卫生及基础配套等不够友好,让游客感到 生硬冰冷。全域旅游的实践将引导人们思考区域协调均衡发展。 从中长期来看,全域旅游的大规模推广实践会带来规模效应,使 得一个地方的核心旅游区内外,发展旅游都有着更低的边际成本。 因而,通过发展旅游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带动全国17%贫困 人口脱贫基本已经成为可以预见的事情。
李金早点赞琼海全域旅游发展实践经验
自2013年起琼海市开始全面实施 田园城市、幸福琼海战略,将全 市当成一个5A级景区来建设,经 过几年推进已经颇有成效,实现 了就地城镇化、就地现代化的目 标。在海口举行的全国旅游工作 会议上,琼海的这一经验被国家 旅游局局长李金早“点赞”,称 琼海探索出了一条很有特色的全 域旅游发展之路。 李金早认为,琼海通过田园小道、景观通道、慢行车道等配套设施,把景 点、公园、村庄、民居风情、生态景观等串联起来,使全市成为一个田园 式大景区。这个景区没有边界、没有围墙、没有门票、主客共享、居旅相 宜,实现了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乡村旅游建设不砍树、不拆房、不占 田,演奏了一曲委婉动听的田园小夜曲,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不断 把更多游客吸引到老百姓家中,成为农村转型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 载体,实现了就地城镇化、就地现代化的目标,达到“城在园中、村在景 中、人在画中”的境界,让市民感受乡村田园气息,让农民享受城市生活 品质。
3、产业升级的“大产业” 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历史性变化, 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为46.1%,首次超过 第二产业。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具有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 性服务业的双重属性,在产业升级的大产业发展进程中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因此,以“出游型消费经济”进行全域全产业融合,发展“泛旅游产业”,能有效 地提升产业附加值,促进产业升级。 4、顶层设计的“大政策”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 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明确了“旅游产业” 和“旅游事业”的双重定位,这就要求我们不能顾此失彼,两手都要抓,只抓 旅游事业,旅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很难突出;只抓旅游产业,如同抓工业 没有考虑环境影响一样,会产生很大很深的社会负面影响。全域旅游,强调 全景化体验、全时化消费、全业化融合、全民化共享,能较好地统筹旅游产 业与旅游事业的协调发展。“全域旅游”概念提出较早,但是国家层面全面推 动之业从未真正开启。去年8月在黄山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研讨班,堪称标 志性起点。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会上明确提出全面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 战略部署,并给出量化工作目标,即“在2000多个县中,每年以10%的规模来 创建。今年要推进200个县实现全域旅游,3年实现600个县实现全域旅游。” 随后,国家旅游局下发了《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 知》,推动该概念在全国“落地生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