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影像学电子学基础 复习

医学影像学电子学基础 复习

第一章1、RC、RL的充放电过程RC:在充放电过程中,电容上的电压随时间按指数规律变化,变化速度取决于时间常数t, t=RC,当电阻固定时,电容C越大,充放电时间越长。

RL:当RL回路与电源接通时,由于自感电动势的作用,电路中的电流i随时间按指数规律增长,随着时间的增加,电流i逐渐上升,最后趋于稳态值E/R,而自感电动势则逐渐减小,最后趋于零。

2、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及计算3、电感、电容在交流电路中的特性电感L: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频,阻高频电容C:通交流,隔直流,通高频,阻低频4、产生谐振的条件RLC串联电路:感抗等于容抗,此时处于串联谐振状态LC并联回路:容抗等于感抗,此时处于并联谐振状态。

5、常见的无源滤波电路仅有电阻、电感、电容等无源器件组成的滤波器称为无源滤波器,可滤除一次或多次滤波,单调谐滤波器、双调谐滤波器、高通滤波器都属于无源滤波器。

RC串联电器:信号频率越高,U C/U越小,反之越大,U R/U随信号频率升高而增大0,这种特点使RC 电路具有滤波作用。

第二章1、晶体二极管和晶体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及特性晶体二极管:晶体二极管为一个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形成的特殊的空间电荷区,称为PN结。

PN 结具有正向偏置时导通,反向偏置时截止的单向导电性。

晶体三极管:有一块半导体上的两个PN结组成。

根据材料不同,可分为锗管和硅管,根据排列方式不同,可分为NPN型和PNP型。

发射区掺杂浓度最高,以便于提供足够的载流子;基区做的很薄,掺杂浓度最低,以便于载流子通过;集电结面积最大,以便于收集载流子输入特性:U CE=0时,三极管的输入特性曲线与二极管的正向特性曲线一样,U BE>发射结死区电压时,I B开始导通,I B随U BE的增加而增加。

输出特性:1)放大区: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三极管导通,具有放大作用;2)截止区:发射结及集电结均反向偏置,三极管基本不导通,不具有放大作用;3)饱和区:发射结及集电结均正向偏置,三极管导通,但不具有放大作用2、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及交流等效电路的分析、相关计算静态工作点:当放大电路没有信号输入时,电路中各处电流和电压都是恒定的直流量,这种工作状态称为静态。

决定静态工作点的主要参数为I B、I C和U CE(解析法计算、图解法分析)第三章1、负反馈电路的四种形式电压串联、电压并联、电流串联、电流并联2、差分放大器的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1)由两个晶体管组成。

电路结构对称,T1、T2管的特性和参数相同,具有相同的温度特性和静态工作点;2)当温度升高时,两管都产生零点漂移,两管的集电极电流都增大,电位都下降,由于差分管对称,两边变化量相等,所以输出电压u0=0,故由温度变化引起的零点漂移被有效抑制。

3、功率放大器的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1)2)利用三极管的电流控制作用或场效应管的电压控制作用将电源的功率转换为按输入信号变化的电流,经过不断的电流及电压放大。

第四章1、理想集成运放的模型理想模型:开环电压增益:A ud→∞;差模输入电阻:r id→∞;共模输入电阻r ic→∞;开环输入电阻r0→0;共模抑制比K CMRR→∞2、基本运算放大器的应用分析及计算3、集成运放在信号测量及处理方面的电路分析第五章1、振荡电路的构成、原理组成:放大器、正反馈网络、选频网络和稳幅环节原理:通过正反馈使整个电路的信号振幅不断增长,而放大器的非线性则使信号振幅减小,信号最后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幅度,从而形成一定幅度的稳定振荡2、振荡电路的频率计算3、石英晶体的等效电路4、矩形波发生器的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第七章1、单相整流电路的形式及相关计算2、滤波及稳压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3、开关型稳压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4、可控硅的结构及导通条件1、支路:在电路中通过通过同一电流的每个分支电路。

2、节点: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汇合点。

3、基尔霍夫二:沿任一闭合回路的电势增量的代数和等于零。

4、暂态过程:当电容或电感接入电路时,电容或电感两端的电压从一个稳定状态变到另一个新的稳定状态经过的一个过程。

5、正弦交流的三要素:幅值,角频率,初相位6、串联谐振:在RLC串联电路中,如果感抗x2等于容抗xc,此时电路处于串联谐振。

串联电路发生谐振时特征:1、电路的总阻抗等于电阻R,其值最小,电路中电流最大。

2、电源电压与电路中的电流同相位时,电流呈现纯电阻。

3-电感的电压与电容器两端的电压在数值上相等但相位相反,对整个电路不起作用。

7、并联谐振:当Ic等于IL时电流I总为零,LC并联回路总抗阻无穷大。

这时电路处于并联谐振。

并联谐振发生时的特征:1、回路的总阻抗最大,且Q值越高,阻抗越大,当外加信号频率偏离f0时,回路阻抗明显变小;2、总阻抗呈纯电阻时,总电流i与回路两端的电压u相同相位,即两者的相位差Φ=0;2、两支路的电流很大,而总电流却很小,且支路电流是总电流的双倍。

8、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

9、本征半导体:纯净的不含杂质的且有晶体结构的半导体。

10、杂质半导体:含有杂质的半导体。

11、N型半导体,含有五价磷的12、P型半导体,含有三价硼的13、PN结截止:由N区指向P区的反向电流非常小,它主要来自少子漂移的贡献14、PN结:p型和n型之间的空间电荷区。

15、PN结的单向导电性:正向偏置式PN结导通,反向偏置时PN结截止16、NPN型三极管:要求基极电位高于发射极点位,集电极电位高于基极电位,Uc大于Ub大于Ue17、PNP型三极管:要求Uc小于Ub小于Ue18、Au(电压放大倍数):输入信号电压和输出信号电压只比Ua=U0/Ui19、导电特性:单向导电性。

pn结外加正向电压。

20、电压放大倍数:直接判断放大电路放大能力的重要指标21、输入电阻:放大电路对信号源或前级电路所呈现的电阻称输入电阻22、输出电阻:放大电路对负载或后极电路所呈现的电阻23、失真:放大电路的输出波形与输入波形有偏差24、静态:放大电路的直流工作状态25、生物电信号的基本特征:1.频率特性2.幅值特性3.噪声强26、反馈:将放大器的输出信号(电压或电流)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某种电路(反馈电路)引回到放大器输入端的过程27、正反馈:若反馈信号增强外加输入信号,使放大倍数增大28、负反馈:若引回的反馈信号削弱外加输入信号作用,使输入信号减小从而引起放大器放大倍数降低*29 、零点漂移:输入电压为零,输出电压缓慢变化的现象30、零点漂移抑制:对称差分放大电路对两点所产生的同向漂移都具有抑制作用31、差分放大器中R E起的作用?射极电阻R E的主要作用是稳定工作电路静态工作点,从而限制每个三极管的漂移范围,进一步减小零点漂移。

31、RE对共模信号和差模信号各有什么影响?用于电路结构对称,流过R E的信号电流互相抵消,R E上的差模信号压降为零,可视为短路,因此R E基本上不会影响差模信号的放大(增大发射极电阻R E,共模抑制比增大)32、是否R E的阻值越大越好,为什么?如果R E过大,抑制零漂的作用就会越显著,但在U CE一定时,过大的R E会时集电极静态电流过小,造成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过低,不利于差模信号的放大。

33、共膜抑制比:放大电路对差模信号的放大倍数和对共模的放大倍数之比Kcmr=201g A d/Ac34、功率放大器的特点:1.输出尽可能大的功率2.效率较高3.尽量减小非线性失真4.分析方法甲类工作状态:在输入信号的整个周期内都有电流流过三极管乙类工作状态:Icq=0 Uceq=Ucc35、虚地:两个输入端点位近似相等,相当于短路,但内部并未短裤36、接地:其中一个输入端接地时,另一个输入端也为零点位37、自激震荡器原理:一是基本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为Ua。

二是反馈电路,反馈系数F38、相位平衡条件:1.反馈信号U f与输入信号Ui同相位,即U f与U i的相位差£差£=正负2npai(n=0.1.2.3.2.幅度平恒条件:反馈信息U f应大于或等于输入信号U i39、正弦波震荡器组成:基本放大器正反馈电路选频电路一、填空1.常用的BJT具电流放大作用,此时应工作在放大状态;而FET管是一种压控型的有源器件,其二种特性曲线为转极特性和漏极特性。

2.PNP管共射放大电路中,输入为正弦波,输出为顶部失真,即饱和失真,原因是静态电流IB过大,可采用减少静态工作点和控制输入信号的幅度不能过大进行调节。

3.理想集成运放A Od= 无穷大, r Id= 无穷大,r o= 0 , K CMR=无穷大。

4.OCL乙类功放电路,常出现交越失真,静态时,要保证输出电压为0 ,如电源电压为V CC,忽略管压降,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有效值为0.707Vcc ,转换效率等于78.5% 。

5.在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稳压管稳压的直流电源电路中,测得滤波后的电压为12V,则变压器副边电压U2= 10V ;整流后输出端的U O(A V)= 9V ,脉动系数S= 0.67 ,二极管最大反向峰值电压U RM= 14.14V 。

6. BJT放大电路包括共射、共集和共基三种组态,其中共集组态输出电阻最小,共集组态无电压放大能力。

7.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特性,其理想模型为晶体二极管;稳压二极管应工作在反向击穿状态,双向稳压管的符号为课P24 。

8.集成运放电路中的三极管可构成电流源电路,其作用是放大电压提供合适的Q点,和作为有源负载;输入级常用差分放大电路,而输出级常用互补耦合电路。

9.根据工作信号的频率范围,滤波器可分为四大类,它们是低通滤波器 (LPE) ,高通滤波器(HPF) , 带通滤波器(BPF) 和 带阻滤波器(BEF) 。

10.在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稳压管稳压直流电源电路中,变压器副边电压为10V ,则整流后的U O(A V)= 9V ,滤波后的U O(A V)= 12V ,滤波电路放电时间常数应满足 Rlc>=(3-5)T/2 ,电容器常选用 大容量电解 电容器。

11.测得某放大电路中的BJT 三个电极A 、B 、C 对地电位分别为V A =-9V ,V B =-6V ,V C =-6.2V, 则A 、B 、C 三端分别是 集电 极 , 基 极, 发射 极,管型为 PNP 。

12. NPN 管共射放大电路中,输入为正弦波,输出为底部失真,即 饱和 失真,原因是 Q 点过高,接近饱和区 ,可采用 增大Rb 和 减小Rc 进行调节。

13. 差分放大电路主要是用来 抑制零漂 ,希望其差模电压增益 大 (大还是小);共模抑制比的定义是 Kcmrr=Ad/Ac ,其值 越大 愈好。

14.甲类、乙类、甲乙类和丙类功放电路中三极管的导通角θ分别为 360 、180 、 180< θ<360 和 θ<180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