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耳朵的科学

耳朵的科学

耳朵的科学(四年级第八册)执教者: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实验小学汤志兵指导者: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教委教研室丁惠祥评课者: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教委教研室曾维秀一、教学简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知道耳的构造。

2.懂得耳的各部分功能及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3.能说出耳朵保健的方法。

4.能说出一些动物的耳的某些特征及特殊作用。

5.初步学会设计模拟实验。

6.通过情感体验,认识人体器官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是耳构造,难点是鼓膜是如何振动传声的。

(三)教具准备收录机、磁带、录像机、录像带、投影机、投影片(图片、文字)、自制鼓膜传声教具。

(四)导学达标提出问题——观察——体验——归纳结论(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18.耳朵的科学结构:作用:耳朵外耳中耳内耳二、说课讲稿(一)说教材本课是小学自然九年级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第八册第十与《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构成声学单元。

本课是《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的继续和延伸,展于“观察能力”系列,是大纲规定“指导学生学习人体器官的作用和保健知识”的具体内容之一。

通过学生对耳的剖面图的观察,耳的各部分的学习使学生懂得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从而体会耳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我们要切实保护好自己的耳朵,进一步掌握耳朵的保健知识。

接着演绎到动物耳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结合大纲要求,教材编排意图和学生的情况,设定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耳的结构,难点是鼓膜是如何振动传声的。

(二)说学情本教材是在学生获得初步的声学知识后才学习的。

而且学生的生活体验比较深刻。

但学生对耳的理性认识还是相当肤浅的,又碍于本课知识性较强,缺乏趣味性。

结合认识是由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这一认知规律,为突出训练重点,突破难点,特准备耳朵剖面图灯片、耳的模型、录音、录像、自制教具等进行助学达标。

(三)说教法在教学中为达到教学目标,我采用以下教法:观察法:借助学生对耳的剖面图的观察进行视觉迁引——懂得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情感体验法:通过播放录音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增大课堂的容量。

讲解法:对实验过程以及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解释和讲解,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具有目的性,从而减少课中的负面效应,有效地进行教学中的目标助达。

模拟实验法:借助模拟实验,深入浅出,突破难点,为学生对鼓膜的作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提供感性材料,克服了时空的限制。

讨论法:借助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充分发挥群体教学中小组互助、优势互补的积极作用,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正确的推理,准确的判断。

(四)说学法教给学生有目的、有顺序的观察事物,获取一定的感性材料,通过分析、判断、推理,再上升到理性认识,避免学习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五)说教程1.前提测评架设新旧知识的桥梁,消除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隐患,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做好铺垫。

2.展示目标目标是目标教学的中心,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根据自然学科的特点及大纲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我制定本节课的目标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并相互渗透、穿插,且注重知能并重的原则和目标导向功能。

目标统领和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逐一认定,分级达标。

3.导学达标根据自然学科特点,教育教学规律,本节的思路为:耳的构造|、耳的各部分的功能|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耳的卫生保健、动物的耳的特征。

(1)耳的结构①出示耳的结构投影。

(初步拿握)②出示实物模型。

(具体感知)③小结。

(2)耳的各部分功能①耳廓的功能。

A.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在听来自很远很微弱的声音时习惯怎样做?习惯怎样做?B·学生展开讨论。

C·出示投影。

D·小结。

②外耳道的功能。

A·学生讨论。

B.小结。

③鼓膜的作用。

A.模拟实验。

B.汇报结果。

C.思考讨论。

D.小结。

④阅书、填空。

(强化识记)(3)耳朵是如何听声音的A.学生思考讨论。

B.对照投影指出。

(4)耳的卫生保健A.让学生结合生活谈具体做法。

B.出示文字灯片小结。

(5)动物耳的特征及其作用A.放录像。

(让学生观察)B.讨论。

(得出结果)4.达标检测针对目标的可测性测定制定出相应的题目,从不同的角度测评。

同时,以客观题为主,当堂反馈,及时矫正。

三、教学实录节选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过《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下面我生:声音是以声波的方式传播的。

师:好,接下来我们带着问题听一段录音:1.里面有些什么声音?2.你是用什么器官判断的?生:里面有青蛙的叫声。

生:里面有些水流声,还有蟋蟀的叫声。

生:我们是用耳朵听出来的。

师:说得好,那耳朵又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耳朵的知识【板书课题:耳朵的科学】。

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出示小黑板,指名生读目标)。

师:要知道耳朵是如何听到声音的,我们得先掌握耳朵的结构,下面请大家带着问题看一幅图(出示耳朵的剖面灯片)。

耳朵分为哪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包括哪些部位,形状如何?生: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

【板书耳朵】师:你能说出它的具体部位吗(出示模型)?生:指出各个部位。

师:噢,原来耳蜗的具体部位不像其他部位显而易见,而是连在.听小骨内的后部。

师:请说说各个部位是什么样的。

生:耳廓像半个椭圆,有些凹凸不平的沟回。

生:耳廓下部有一个肉块。

生:是骨头的。

师:耳廓是由软骨构成,外层是皮肤。

生:外耳道像一根管子。

生:鼓膜是椭圆形的薄膜。

生:耳蜗像蜗牛。

师:这些部位在听声音的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呢?我们先从耳廓开始进行研究。

师:请大家说一说,平时我们在听来自很远的很微弱的声音时·你习惯怎样做?请你表演一下好吗?生:(表演)侧耳倾听。

生:(表演)把手放在耳后。

(师出示小女孩靠在墙角用手放在耳后侧耳倾听的投影)。

师:这样做有什么用处?生:挡住声波,使声音更清楚。

生:挡住更多的声波,听得更清楚。

师:由此推想,耳廓有何作用?生:收集声波【板书:收集声波】。

师:耳廓能收集声波,那外耳道呢?小组同学展开讨论。

生:把耳廓收集的声波,通过外耳道传进去。

师:外耳道有传送声波的作用【板书:传送声波】。

师:外耳道把声波传给谁呢?生:鼓膜。

师:鼓膜有什么反应?生:振动。

师:为了弄清这一问题,我们一起来完成一个实验。

用铝简当作外耳道,在铝筒的一端蒙上一块薄膜当鼓膜,在薄膜上绷根线,在线的中部栓上根火柴棍,然后从另一端对着铝筒大声发音,看火柴棍有什么变化?为了使大家看得更清楚,我们把这个实验放在投影仪上完成,大家只需从投影观察即可(请一同学演示)。

.生:火柴在晃动。

师:为什么会晃动。

生:发出的声音引起空气振动,空气的振动通过铝筒传给薄膜,引起薄膜振动,薄膜振动,火柴棍就开始了晃动。

师:由此,我们知道鼓膜主要作用是什么?生:产生振动【板书:产生振动】。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把刚才得出的结论填在课本上。

师:现在谁能照图说说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先出示耳的结构投影,让学生甚至丧失听力,听不到声音就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因此,我们要保护好耳朵,怎样保护耳朵呢?生:不要在人家耳朵边大声吼叫。

生:不要用尖硬的东西挖耳朵。

生:不要让耳进水。

同于人的地方。

下面请大家找找哪些地方与人耳不同(放录像)。

生:耳廓很大,很长,尖尖的。

生:动物的耳廓可以转动。

师:这对动物来说有什么特殊作用?生:耳廓大就能收集更多的声波,使声音听得更清楚。

生:耳廓转动,可以收集来四面八方的声音及时发现危险信号,采取措施,保护自己。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情况。

出示幻师:这节课大家学得很认真,通过本课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生回顾目标)?师:希望大家能把今天的知识用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实践。

布置作业.:出示课后思考题,为什么听到巨大声响时要张口?四、评课讲稿《耳朵的科学》一课,无论从目标的设定、学法、教法的设计、多媒体的选择和运用都颇有特色,具体表现在:(一)目标制定恰如其分目标具有双向性。

目标为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提供了依据。

本课目标的制定不仅符合大纲的要求、目标教学中目标制定的原则,而且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相互穿插,更注重学生的实际。

既有认知目标,又有技能目标,在教学中还渗透了情感目标。

(二)教材处理恰到好处一节课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而《耳朵的科学》一课,教师对教材的驾驭和把握相当见火候,显得游刃有余。

例如:教材中仅安排三幅简图,教师为达到目标,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又辟硬径,充分运用各种煤体,利用学生的触觉、视觉和听觉进行知识迁移,把原本枯燥乏味的教材处理得有声有色,恰到好处。

无论从激趣、导学、还是达标都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了“五让五导”(即书让学生读,见解让学生说,“三点”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作,以及测评中的引导,自学中的辅导,解疑中的诱导,评价中的指导和矫正中的开导),使学生在教师引导的看、听、说的愉悦的教学过程中自行探求知识,获得知识和掌握知识,在“自然”中有了个自然。

(三)教学恩路清晰,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本课一开始采用情感体验法插放一段录音,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情绪高涨,为以下内容的学习定下一个轻松、愉快的基调。

而在讲授知识点时,或讨论法,或讲解法,或实验法,或观察法。

令学生在教师不同方法指导下获取知识时屡试屡试屡鲜。

尽管在该节课中教法灵活多变,但教学思路却十分清晰:耳的结构—耳的各部分功能—耳的听声音过程—耳的卫生保健—动物耳的特征,有板有眼,步步为营,环环相扣。

(四)多媒体的选择和运用匠心独运媒体的选择和运用在于激发兴趣,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培养能力,而老师的多媒体运用独具旺心,例如:上课伊始,就选择录音进行激趣,课中巧妙地运用投影、模型、录像,通过色彩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刺激,深化了教学内容,升华了教学气氛,特别是“鼓膜的作用”的模拟实验,为了增强实验的可见度,教师利用自制教具,把实验放在投影仪上完成,让学生通过银幕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果,这样比象在手里或放在讲台上来完成效果好得多。

(五)反馈矫正形式多样,教学效果明显在本节课中,老师采用的反馈矫正形式多样:或实验,或提问,或书写,或表演,或查看学生表情,即使发现问题,补漏堵缺,未雨绸缪。

教学效果也相当明显,学生达标率在95%以上。

还教给了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懂得保护耳的基本要求,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分析、综合、归纳、推理、观察、实验等能力)。

生物的启示(五年级第十册)执教者: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实验小学汤志兵评课者: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教研室欧阳范一、教学简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联想”是在生物启示下发明创造的重要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