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 柠檬酸循环

4 柠檬酸循环

① TAC运转一周的净结果是氧化1分子乙酰CoA, 草酰乙酸仅起载体作用,反应前后无改变。

14C标记乙酰CoA进行研究结果,第一周
循环中并无含14C的CO2出现,即CO2的碳 原子来自草酰乙酸而不是来自乙酰CoA, 第二周循环时,才有14 CO2 出现。
③ TAC中的一些反应在生理条件下是不可 逆的,所以整个三羧酸循环是一个不可 逆的系统
GDP+Pi
GTP
CoASH
知识扩展
顺乌头酸酶只能与柠檬酸两种旋光异构方式中的一种结合, 结果,它催化的第一步脱水反应中的氢全来自草酰乙酸部分 ,第二步的水合反应中的 OH 也只加在草酰乙酸部分。这种酶 与底物以特殊方式结合(只选择两种顺反异构或旋光异构中 的一种结合方式)进行的反应称为不对称反应。结果,TCA第 一轮循环释放的CO2全来自草酰乙酸部分,乙酰CoA羰基碳在第 二轮循环中释放,甲基碳在第三轮循环中释放 50%,以后每循 环一轮释放余下的50%。 柠檬酸上的羟基是个叔醇,无法进一步被氧化。因此,柠檬 酸需转变成异柠檬酸,将不能被氧化的叔醇,转化成可以被 氧化的仲醇。
④ TAC的中间产物可转化为其他物质,故 需不断补充
TCA第一阶段:柠檬酸生成
O
CH3-C-SCoA
CoASH
柠檬酸合成酶 草酰乙酸
顺乌头 酸酶 H2O
H2 O
TCA第二阶段:氧化脱羧
NAD+ NADH+H+ NAD+ NADH+H+ CO2 -酮戊二酸 脱氢酶
CO2
异柠檬酸脱氢酶
琥珀酸 硫激酶
糖酵解
乳酸
线粒体内
葡萄糖→…→丙酮酸→丙酮酸→乙酰CoA
胞质
三羧酸循环
CO2+H2O+ATP 糖的有氧氧化
糖的有氧氧化与糖酵解
→→丙酮酸→乳酸(糖酵解) 葡萄糖→→……→→丙酮酸
丙酮酸 CO2+H2O+ATP
(糖的有氧氧化)
线粒体 胞质
细胞
糖有氧氧化的过程
三 个 阶 段
第一阶段: 丙酮酸的生成(胞质)
1ATP 7.5ATP 1.5ATP 10ATP
1 FADH2
若从丙酮酸开始,加上生成草酰乙酸时的 1个NADH,则共产生10+2.5=12.5个ATP。 若从葡萄糖开始,共可产生 12.5×2+7=32个ATP。(二版及其他教材为38个ATP,
NADH3ATP,FADH2 2ATP)
琥珀酸 + FAD
延胡索酸 +FADH2
⑺ 延胡索酸水化生成苹果酸
H2O
TCA循环
HOOC CH HC COOH
延胡索酸 (fumarate)
延胡索酸酶
H2C COOH HO CH COOH
苹果酸 (malate)
延胡索酸 + H2O
苹果酸

苹果酸脱氢生成草酰乙酸 TCA循环
苹果酸 + NAD+
3.天冬氨酸及谷氨酸的转氨作用可以形成草 酰乙酸和α-酮戊二酸。异亮氨酸、缬氨酸、 苏氨酸和甲硫氨酸也会形成琥珀酰CoA。其 反应将在氨基酸代谢中讲述。
六. 三羧酸循环的调控
(1)AMP 和ADP是多种酶的别构激活剂。 (2)ATP 是丙酮酸激酶、异柠檬酸脱氢 AMP能激活丙酮酸脱氢酶、柠檬酸合酶和 酶的别构抑制剂,细胞内 ATP大量积聚 1、底物供应的调节 异柠檬酸脱氢酶,促进有氧氧化和三羧酸循环, 时能有效地抑制有氧氧化。
知识扩展
柠檬酸:一个发生不对称反应的对称分子
TCA第三阶段:草酰乙酸再生
FAD FADH2 H2 O
琥珀酸脱氢酶
延胡索酸酶
苹果酸 脱氢酶
NAD +
NADH+H+ 草酰乙酸
总结
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 二次脱羧 两个不可逆反应 P 四次脱氢(3NADH + FADH2)
一分子乙酰CoA经三羧酸循 环彻底氧化净生成10ATP。
酰基结合 位点 SH
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NAD+ )
递氢体作用:
NAD++2H
NADH+H+
R
NAD+:
R=H
NADP+: R=PO3H2
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
递氢体作用:FAD+2H
FADH2
丙酮酸氧化脱羧反应
丙酮酸+ CoA-SH+ NAD+
乙酰CoA + C O2 + NADH+H+
第二阶段: 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
CoA(线粒体)
第三阶段: 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
彻底氧化(线粒体)
二. 由丙酮酸形成乙酰CoA
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
COOH C O CH3
丙酮酸 NAD+ + CoA-SH NADH+H+
CO~SCoA + C O2
丙酮酸 CH 3 辅酶A 脱氢酶系 乙酰CoA
第四章 柠檬酸循环
三羧酸循环、Kreb循环,TCA
概念:在有氧的情况下,葡萄糖酵解产生的丙酮酸 氧化脱羧形成乙酰CoA。乙酰CoA经一系列氧化、脱 羧,最终生成C2O和H2O并产生能量的过程,称为柠檬 酸循环,亦称为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简称TCA循环。由于它是由H.A.Krebs(德 国)正式提出的,所以又称Krebs循环。
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Hans Adolf Krebs (1900~1981) 英籍生物化学家。1925年在汉堡 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33年逃亡英 国。在剑桥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便 在霍普金斯手下从事研究。1954年起 在牛津大学任生物化学教授并受聘为 该校研究细胞代谢的医学研究中心的 主任。 1932年,他与其同事共同发现了 脲循环,1937年他发现了柠檬酸循环。 他于1947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953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1964 年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曾 获得欧美14所大学的荣誉学位,还被 选为法国、荷兰等许多国家科学院的 外籍院士。
可见由糖酵解和TCA循环相连构成的糖的 有氧氧化途径,是机体利用糖氧化获得能量 的最有效的方式,也是机体产生能量的主要 方式。
五. 三羧酸循环的回补反应
丙酮酸羧化支路(回补途径)
• 三羧酸循环不仅是产生ATP的途径,它产 生的中间产物也是生物合成的前体。例 如卟啉的主要碳原子来自琥珀酰CoA,谷 氨酸、天冬氨酸是从α-酮戊二酸、草酰 乙酸衍生而成。一旦草酰乙酸浓度下降, 势必影响三羧酸循环的进行。
(1)丙酮酸脱羧形成羟乙基-TPP
(2)二氢硫辛酸乙酰转移酶(E2)使羟乙基氧化成乙酰基
(3)E2将乙酰基转给CoA,生成乙酰-CoA
(4)E3氧化E2上的还原型二氢硫辛酸
(5)E3还原NAD+生成NADH
硫胺素
知识扩展
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
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AC) 又称柠檬酸循环(citric acid cycle)/ Krebs循环(Krebs cycle)。 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含3个羧 基的柠檬酸开始,经过一系列代谢反应, 乙酰基被彻底氧化,草酰乙酸得以再生的 过程称为三羧酸循环。
异柠檬酸 CO2
HO-C COOH
HC COOH
CH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OOH
H2C O=C COOH α-酮戊二酸
CH2 COOH 2H
2H
H2C COOH 琥珀酸
GTP
H2C CO~SCoA 2H CO 2
三羧酸循环小结
乙酰辅酶A+3NAD+ +FAD+Pi+2 H2O+GDP 2 CO2+3(NADH+H+ )+FADH2+ HSCoA+GTP
1.由丙酮酸作为底物合成草酰乙酸
由丙酮酸合成草酰乙酸 (1)
COOH H3C 丙酮酸羧化酶 H2C + CO +ATP + ADP + Pi C=O 2 生物素、Mg 2+ C=O COOH COOH
丙酮酸 + CO2 + ATP
草酰乙酸 + ADP + Pi
知识扩展
丙酮酸羧化酶需要生物素(biotin)这种维生素, 它是此酶的辅基,它通过一个裂解ATP的反应而 被激活,此反应将CO2连接到与酶结合的生物 素分子上,然后活化了的CO2在一个羧化反应 中被转移到一个受体分子上。 生物素是一种人类必须从饮食中获取的维生素, 它在许多食物中含量都很丰富,也可以通过肠 道细菌合成,缺乏很少见,只是当人食用生鸡 蛋过量时,鸡蛋蛋清中大量抗生物素蛋白可结 合生物素,阻止肠道吸收。
一、糖的有氧氧化
(aerobic oxidation)
糖的有氧氧化是指:

体内组织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 彻底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的过程。
6 CO2 + 6 H2O + 30/32 ATP
C6H12O6 + 6O2
有氧氧化是糖氧化的主要方式,绝大多数 组织细胞都通过有氧氧化获得能量。
糖有氧氧化概况
草酰乙酸 + NADH+H+
O
CoASH
CH3-C-SCoA
柠檬酸
三羧酸循环 (TCA)
NADH
草酰乙酸
NAD+
柠檬酸的 生成阶段
顺乌头酸
苹果酸
三羧酸循环总图
异柠檬酸
NAD+
NADH +CO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