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口与城市(区位分析)1

人口与城市(区位分析)1

区位分析
区位的含义:
1、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
2、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与其他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人口的分布:气候舒适,利于开发的地区(温暖湿润的沿海平原)
利于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水热条件较好、土壤肥沃的平原地带
利于工商业发展的自然条件——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
1. 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复杂
B.气候湿热
C.资源匮乏
D.地处内陆
2. 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气候适宜 ②文化单一 ③地势平坦 ④水力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3. (36分)图10为南亚部分地区图,图11为东海部分地区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4)图10中M 岛人口分布南稠北稀。

试分析南部人口稠密的自然原因。

(6分)
4. (30分)读图6,完成下列问题。

(4)你认为该区域的经济活动主要分布在哪
里?判断依据是什么?(6分) 图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5. 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包括( ) ①地广人稀 ②气候宜人 ③交通便捷 ④矿产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 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
于南部( )
①气温较适宜 ②位于平原地带 ③开发历史较长 ④经济相对发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 20世纪后期以来,该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北部
A.人口密度低
B.开发了新资源
C.交通条件改善
D.市场广阔
8. (34分)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有着特殊的自然条件和历史背景。

中国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美国的经济交往日益密切。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北战争后,在美国中西部地区逐步
形成以煤炭、钢铁、机械制造、农畜产品加工为主
的工业带。

大西洋沿岸各州生产的工业品在全国所
占比例,从1860年前的30%下降到1890年的58%,原来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中西部地区在制造业方面超
过了东北部。

(3)说明美国西部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小的社会经济原因。

(4分)
人口迁移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对社会、经济、生
态、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9. 在以下人口迁移的事例中,由生态问题引发的
N 流 域
是()
①三峡库区移民迁往东部沿海②宁夏西部农民迁出干旱地区
③东部知识青年迁入西部边疆④陕西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0.一般而言,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迁入区的()
A.人口密度
B.人口容量
C.人口构成
D.人口素质
11.20世纪60年代末,一批批京津沪知识青年来到北大荒。

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与当地黑
土文化发生交流与融合的地域文化是()
①华南妈祖文化②江南水乡文化③华北平原文化④荒漠绿洲文化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图2表示2000~2005年间我国各省(市、区)实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5年为统计单位,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读图2回答13~15题。

12.造成图中A 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是当地()
A.收入水平高
B.远离东部
C.人口数量少
D.经济落后
13.图中B点代表的省(市、区)在1954~1984年间是我国唯一的人口迁入迁出平衡地区,
也是目前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该地区典型的农作物是()
A.棉花
B.甜菜
C.橡胶
D.青稞
14.图中能够反映的省际人口迁移状况是()
A.迁入率最大值小于迁出率最大值
B.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市、区)多
C.净迁移率大于10%的省(市、区)少
D.所有省(市、区)的迁入率均大于迁出率
下表为2002~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
15.
A.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扩大环境人口容量
C.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D.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
16.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是()
A.环卫人员
B.中小幼教师
C.工程技术人员
D.建筑设计师
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图3),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

17.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A.迁入率持续上升
B.迁出率持续降低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18.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A.上海
B.安徽
C.湖南
D.河南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9万人,比2000年增11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据此完成16~18题。

19.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A.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
B.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C.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
D.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20.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
B.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
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人均耕地减少
21.该现象会()
A.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
B.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
C.加重我国劳动力负担
D.增加我国粮食需求量
22.图4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四个省份的有关人口数据统计分析图。

读图判断①、②、
③、④所代表的省份依次是()
A.辽宁、江苏、湖北、贵州
B.贵州、湖北、江苏、辽宁
C.江苏、辽宁、贵州、湖北
D.湖北、江苏、辽宁、贵州
23.(36分)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

(4)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明本区域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8分)城市区位
1.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指城市与周围的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关
24.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图示地区东南部城市密集的原因。

(10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8是甲国地图。

甲国是美国重要的服装进口国,服装生产中心在A城;首都B城是该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纺织、食品、制糖是其主要工业部门。

图8
与甲国东部城市比较,指出该国西部城市分布的突出特点。

(6分)。

相关主题